軍閥的酒局文化:以酒結拜多淺薄, 一再上演鴻門宴

在北洋時期,軍閥以能折騰而備受關注,特別是川系軍閥,袍哥文化浸染,“從不拉西擺帶”,自然該出手時就出手,一言不合,幹架如吃飯一般稀鬆平常。但是軍閥們也懂得廣結人緣,必要時可以互相幫襯,所以常常仿照古人結義的方法,共飲血酒,結為金蘭,酒局文化也在軍閥之中盛行。其犖犖大端者,如川系軍閥“九人團”中僅次於熊克武的但懋辛,先後與滇軍將領顧品珍、趙又新等人在酒桌上結義。此外劉湘與呂超、石青陽拜盟,楊森與劉斌換帖。正如酒畢竟是用水制的一樣,情義也常比水淺薄,儘管燒了香,磕了頭,賭了咒 ,喝酒也一飲而盡,但所結成的“義”,編織的“情”,都如同酒局一樣夢醒即翻篇。

軍閥的酒局文化:以酒結拜多淺薄, 一再上演鴻門宴

其後,上述一對對的盟兄盟弟,曾幾何時,幾乎都成了冤家對頭。比如楊森發動“ 統川之戰”時,開宗明義第一仗,就是攻打他的盟弟劉斌的防地,使之猝不及防,大敗虧輸。還有比劉斌的下場更糟糕的,民國二十年一月底,川軍第十一師陳光藻、劉殿戡、王元虎等六人,同駐防南充城內的李俊聚義,酒局上參盟的人有很多,所以儀式特別隆重,在師部院內,諸軍閥面對關羽畫像,共同發誓:同心力,共生死。誓畢,將一隻大雄雞滴血酒中,由每人各飲一杯。然而,事隔不久,陳光藻等就將李俊擊斃於其宅內。俗話說“酒無好酒,宴無好宴”,在波瀾詭譎的軍閥混沌世道,更要留心。

軍閥的酒局文化:以酒結拜多淺薄, 一再上演鴻門宴

民國十五年春,楊森麾下師長白駒奉命從隆昌東下歸建。出發之前,為了最後再大撈一把,便以臨別酬謝地方父老為名,在城內文廟大擺筵席,邀請隆昌城內各界頭面人物共二百人赴宴。接到請帖,眾人喜不自禁,感到白駒駐隆昌期間,雖幹了不少壞事,但臨走還備席致謝,也算懂人情,平時一腔怨氣消了大半。當日,大家跨進文廟正廳,但見一張張桌上擺滿了雞鴨魚肉 , 各類酒料,不禁眉梢露喜,嘴邊垂涎。誰料,菜還沒有動一箸,酒還沒有呷一杯,白駒就高聲宣佈 :“我部開拔在即,需軍餉二十萬元,請在座諸公大力相助。”

軍閥的酒局文化:以酒結拜多淺薄, 一再上演鴻門宴

最終,眾人一聽,驚怒交加,紛紛喊怨,表示不勝負擔。白駒勃然震怒,大吼道:“有違命者,一律以軍法從事”。此時,場內外衛士林立,荷槍實彈,如臨大敵。直到每個人在籌款簿上籤了名,畫了押,才準舉杯動箸。這時美酒佳餚,如同嚼蠟,不飲自醉,不啖自飽。此次酒局過後,隆昌全城像遭洗劫一樣,貴胄富紳都被搜刮一遍,當然這種在酒局上謀財害命的鴻門宴,可不算是老橋段,畢竟皖系軍閥的頭號策士徐樹錚,還曾在團河行營設宴,預謀當時風頭無匹的“東北王”張作霖,這種大手筆,也不過是北洋宦海的波瀾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