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和《西游记》王母娘娘怎么区分?

情棋书画


西王母和《西游记》王母娘娘怎么区分呢,这样理解比较好,西王母是人间神,王母娘娘是天上仙,他们共同之处都有不死药,西王母的老公是东王公,王母娘娘则嫁给了玉帝。

西王母和王母娘娘的身份转换

1、始祖西王母

玉山,西王母就住在这里。这时呢,科技还不发达,没有高楼大厦,所以西王母还住在洞穴中,以狩猎为生,拨下豹皮就做成了衣裙,头发飘飘,头上戴着玉石作为装饰。

西王母的族人图腾是豹,当然旗帜上也就是一只奔跑的豹子,象征敏捷和力量的完美结合,她掌管刑罚,规范族人,是最早有记录的法律制度的始祖:蓬发戴狌,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玉山当然指玉出产最多的昆仑,"此山万物尽有",西王母当然也还是昆仑的女王,而且会到东荒山去游玩,与东王公约会游戏,当然东王公条件也不好,也住在山洞。

《神异经·东荒经》曰:“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王女投壶”。

在恋爱中,大多数人的梦想大概是和心爱的人一齐飞翔,西王母借助大鸟“希有”,“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实现了这个神话,在空中遨游,看大好河山。

西王母这时明显还是属于远古部落的族长,是昆仑的女王,带领着族人生活在富有的昆仑山,狩猎度日,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如果三青鸟还没把西王母神化,那么青鸟这应该是翼人一族,为西王母服务。

西王母这时是权势的象征,可以认为是人间神,一个杰出的部落首领。

2、神权西王母

《竹书纪年》已经把西王母变成神,端庄、秀丽,芳华正貌,不但有不死药,帝王得到西王母的认可和祝福,才算是正统,青鸟也成为了信使。

《枕中书》记载了西王母派遣九天玄女传了黄帝三宫五意、灵宝一堆本领和宝物,从而败靠蚩龙定鼎中原。又遣使者送白玉环、白玉馆、地图给舜,帮助舜扩九州为十二州。

《尔雅》中西王母于夏代时献白玉玦,认可夏启地位,开启夏朝文明。

周穆王不远万里前去探望西王母,其间两人宾主相欢,互赠礼物。走时周穆王许诺处理完国事会再来,西王母则唱着“将子无死,尚能复来”依依不舍。

汉代则比较复杂,汉代一面恭唯着两人,一方面又把西王母与东王公弄分手了,不然西王母与周穆王这段情就扯不清了。

东阳西阴,阴阳循环,生生不息,东王公和西王母做为神,在《吴越春秋》中享受人们的祭拜和信仰:“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阴,名曰西王母。”

东汉郭宪不干了,西王母做为女神,既是东王公的伴侣,怎么又能与周穆公有私情呢?于是在《汉武洞冥记》中编了个故事,西王母乘辇去东王公家,结果跑到神药田里糟踏了很多神药,“东王公怒,弃马於清津天岸 ” ,从此杳无音讯。一笔把东王公负气离家出走赶出了历史舞台。

西王母成了单身,不再背伦理道德的黑锅,继续活跃在神话世界中。

人都要老的,为了符合时代感,司马相如把西王母变成了白发老人:皓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鸟为之使。

西王母有不死药的,她怎么会老呢?这女神都老了,帝王的长生不老还有什么希望?于是汉武帝时期西王母又恢复了花容月貌,老态就当是神游戏人间吧:可年卅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东晋葛洪则寻根西王母的身世,认定是盘古、太元圣母所生的后代,于是西王母便带着神光以端庄、华美的形象流传后世。

经葛洪这么一寻根,西王母便堂堂正正成为远古创世神的后代,掌管不死药,成为帝王长生不老的希望,并且与政治结合,皇权天授的理念形成,神权为政治增加了权威性。

3、天庭王母娘娘

道教起源于春秋战国的方仙道,老子在诸子百家把理论神化,而具体教化在东汉末期,四川张道陵建建天师道,奉老子为祖师爷,老子西出函谷关后第一次正式有了门户。

任何一个教如果违背朝廷的意愿,便会定义为蛊惑人心的邪教,道教巧妙地避过了这个危机。

道教以长生不老为修炼准旨,选择了儒家孔子也要行礼的老子为祖师爷,从源头上堵住了朝廷的枪口,奉行儒家治国的朝廷反道教就是反儒家根基。

道教的定位就是不带朝廷玩,我修炼长生炼丹,不参与政事。清平日子图个自在,乱世才出济世救人,一旦事了,又归隐深山穷野。

盛世天下佛门昌,道家深山独自藏。 乱世菩萨不问事,老君背剑救沧桑。

皇帝也想长生,谁不想尽享繁华看千秋万世呢,因此道教这长生概念一下子就拴住了帝王之心。

道教除了依托老子光大门面,又找了个具体的执行人,那就是西王母,但为了道教的发展,有意无意的把西王母和王母娘娘结合在一起,界限越来越模糊。

宣扬这种理念最好的途径就是民间故事。

1、嫦娥奔月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缯,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然后西王母赐下不死药,以让羿回归天庭。因为羿射日有功,帝俊赐女儿嫦娥与之为妻。

《淮南子》载:“羿请不死之药于王母”。

后羿射日原本是后羿射杀夏后“相”,由于抄录笔误也变成“十日”,后来就把大羿和后羿也模糊在一起,也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而嫦娥就是吃了西王母赐给羿的不死药上天的,从此天地相隔,再无相见之日,也在宣扬西王母的确拥有不死药的。

2、牛郎织女

王母娘娘的7个女儿都是很叛逆的美少女,一声不响就要闹说走就走的旅行,下凡去玩儿。织女华丽的下凡,结果被金牛星卖了,给牛郎把织女娶做了媳妇,还生了两个孩子。

天帝发觉后召回织女,牛郎挑着儿女拿上牛角就追了上去,王母娘娘出现了,拔钗一划,于是牛郎相爱的距离织女只隔着一条银河。这个故事在说王母娘娘的法力强大。

3、蟠桃盛会

在《西游记》中,王母娘娘不但有不死药,还种蟠桃,就是孙悟空捣乱的那个蟠桃园,蟠桃这时还细分品种了。3000的,可以成仙;6000年的,长生不老;9000年的,天地同寿。这时西王母几乎没影子了,和王母娘娘等同一身。

西王母(王母娘娘)的信仰,还是因为道教文化赋予的“长生不老”、“送子”的理念在内,契合人们向往长生不老、健康长寿、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因此要区分西王母和王母娘娘,我们就从汉朝断开:汉朝之前是人间神,权势很大的部落女王西王母汉朝之后是天庭的王母娘娘,掌管女仙、母仪天下的天界女神。


西游梦红楼


西王母是上古正神,而道教包括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皇后王母娘娘是由此演变而来的。然而道教与西游记中的王母娘娘除却了与西王母大家都是女神仙及“王母”两字相同之外,已经再無什么相似的地方了。

由此可以讲,道教所塑造的帝后形象的王母娘娘已经是较原始西王母分隶属于不同的神话系统了,前者是宋代以之后才出现的女神仙的形象,前者则是上古正神,早在战国时代定型成书的,有着千古巫书之称的山海经已经赫然在目,甚而比玉皇大帝的出现时间早上过千年之久。


上古权威的神话集山海经中的西王母是掌管天地之间的“刑罚”事情的女神!所以山海经中说其是:司天之厉及五残,的女神。从山海经对其描绘…豹尾,虎齿,善啸(即象老虎这样咆哮呼啸),蓬发戴胜!可以看出这是个非常古久的神灵!

为什么?因为我们看到,上古甚至太古之时的神灵的形象都是人与自然之动物的混合体,又或是全自然之物。非常奇怪的是这种现象非中国唯一,而是全世界都是这样的,你看人类古文明源泉的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的神的形象均如此,比方大名鼎鼎的狮身人面像。


山海经的神灵形象当然也如此,比如牛头人身的华夏之祖之一的炎帝,全人类之祖的人面蛇身的女娲皇等等。因此讲西王母是个非常古远的女神灵了…

而山海经描绘西王母的形象中有个非常有趣的特征就是:蓬发戴胜,亦即是头戴着羽冠!细心一想,这个形象,我们今人在那看到过、看得最多?对了…是在看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的土著印弟安人中见得最多,因为他们最常的就是戴着羽冠,包涵他们心灵中的最高神-羽蛇神也是带着羽冠!


迄今为止,我们可见,最悠久的神话,最古老的民族之民俗,全世界,無不例外是那么的相近与相似,所以笔者以最合乎逻辑的推测是全世界之文明都是有着一个共同原点…这个可能是柏拉图所说的阿特兰蒂斯,甚至又可以是神秘数学天才玛雅人的“根达亚文明”。

再回话西王母的形象到了东晋,已经演变了不少…东晋著名的道士又是大医学家葛洪认为:西王母是盘古与太玄圣母所生,其与另一位上古正神东王公是夫妻。这样西王母开始有了配偶,这是向后来的王母娘娘是与玉皇大帝相配偶的最早雏形。

后来又经数百年的演变,渐渐的已经实际上脱离了西王母的原始形象的王母娘娘,在宋代玉皇大帝出现之后,王母娘娘已经定位于是玉皇大帝的皇后了!而此王母娘娘的形象已经与西王母的原始形象大相径庭了,王母娘娘已经是一位绝代风华的众神女仙之领䄂了。


洪范书斋


西王母与王母娘娘是不是一个人?西游记中玉帝的一个动作说出真相

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一些神仙经常会被大众弄混。比如封神中的杨戬和西游中的二郎神是不是一个人?很多人都认为杨戬就是二郎神,可实际上西游记中杨戬和二郎神是两回事。

封神中的杨戬是西周的战将、肉身成圣,阐教第三代弟子中的最强者。可是在西游记中呢?二郎神是灌江口水神。他的原型是治水工程李冰的二儿子---李二郎。由于都江堰工程有功,李冰父子被封为水神。他的次子“二郎”有协助父亲凿离堆、开二江的大功,因而被民众作为神灵奉祀,名曰二郎神。

可见,二郎神和杨戬完全是两回事。

其实,在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可不止是二郎神和杨戬让人“傻傻分不清楚”。还有很多人对袁洪与孙悟空是不是转世身份,持有不同的看法。

其实,根本就不用疑惑,只要看看袁洪的死法就一目了然。在封神演义中,袁洪被骗进江山社稷图中,被圣人陆压突然袭击,使用斩仙飞刀一刀毙命。

可到了西游记呢?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擒住之后,玉帝派雷神劈他、火神烧他,可是都不能奈何孙大圣。试想,若是孙悟空与袁洪是同一个人,难道玉帝想不起斩仙飞刀么?由此可见,孙悟空与袁洪根本就是两回事。

那么,西游记中最容易搞混的两个神仙是谁呢?当然是西王母与王母娘娘。

特别是受一些近代玄幻小说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王母娘娘和玉帝是同事,是相互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甚至有编辑认为,王母娘娘是蟠桃的拥有者,利用蟠桃会的串联,与观音菩萨、黎山老母(女蜗)、孔雀大明王组成女神仙联盟,企图向玉帝发难。

其实,这些都是主观想象,在西游记中,王母娘娘是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她的另一个身份是玉帝的媳妇,如假包换。

事实上,之所以在王母娘娘身上产生这么多争议,主要的原因是许多读者将西王母与王母娘娘搞混。王母娘娘是玉皇大帝的媳妇,而西王母则是玉帝的下属。西王母和东王公一起是玉帝的两大重臣,分别掌管女神仙和男神仙。

在西游记原著中的一个细节最能体现玉帝和王母的关系。孙悟空被如来佛祖用计压在五行山下之后,玉帝在天庭召开安天大会,玉帝让王母净手摘了几个大蟠桃进献给如来。可以说玉帝的这个动作,说出西王母和王母娘娘不是一个人的真相。

试想,若是玉帝和王母仅仅是同事关系,王母为何卖这么大人情,给如来摘蟠桃么?肯定不会!唯一的解释是,玉帝和王母是夫妻关系,玉帝被孙悟空欺负,请如来降妖,玉帝欠如来一个人情,才会让自己的媳妇出来招待如来,以示感谢。这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镜头么?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电影嗅觉


这样区分就行了,:

一、《西游记》是虚构的小说,把王母娘娘编纂成了玉帝的妻子。

二、西王母就是王母娘娘,在道教里,是统领女仙的首领,对应的是统领男仙的东王公。

山海经这样描述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大戴狌,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所以西王母和《西游记》中的王母娘娘是同一个人,只是吴承恩给她按了一个玉帝的妻子身份,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拿西王母开脑洞。


榴莲晕倒


在正统道教神系中,玉皇大帝与西王母并非夫妻关系,西王母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仑仙岛。而所有男仙之首为先天阳气凝聚而成的东王公,其掌管蓬莱仙岛。而玉皇为群仙之首,众神之主。西王母的出现比玉皇要早,所以他们不是夫妻。只有中国民间的故事和小说,才认为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夫妻。

来历

王母娘娘,另称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金母、王母、西姥等,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

在道教神话,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的昆仑山,是女仙的首领,主宰阴气,相对于男仙之首东王公。是生育万物的创世女神,全真教的祖师。

许多古籍及传说中都有关于西王母的记载。商代的《归藏》对照西周的《周易》,可知王母拥有不死神药。《竹书纪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山海经》中的形象则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狌,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道教创立以后,西王母被纳入神系,成为道教至高无上的女神。东晋葛洪在《枕中书》中称其为元始天王与太玄圣母通气结精后所生之女,号日“太真西王母”,是西汉夫人,“所治群仙无量也”。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又宣称她是自“西华至妙之气”所化生,“生而飞翔,以主毓神元奥于渺葬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而成太阴之精,女仙之宗,与太阳之精东王公相配匹,“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矣”。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隶属。凡是世上成仙之人,进入天庭,都要“先见西王母,后谒东王公”,然后才能进入三清境,拜见元始天尊。

据说黄帝讨蚩尤之暴,咸所未禁,当黄帝归息太山之上,王母遣使者授以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文的真符,裁其战略密诀:“太一在前,天一在后,得之者胜,战则克矣。并且命九天玄女授黄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

黄帝细心研读了玄子之术后,遂克蚩尤于中原。当虞舜摄位佐尧治事时,王母遣使授舜自玉环。舜即位后,又授舜以神州地图,遂使舜建功立业。在黄帝九州疆域的基础上,将疆域扩展为十二州。此时王母又遣使献给舜一种古雅的乐器——白玉管,舜吹之以和八风。

在世人的心目中,西王母就是调和阴阳,致召万灵,统括真圣,“若隐若现,运百灵而准今”的女仙。他有“三千侍女,奏笙簧之元乐,百岁蟠桃,开金碧之灵园”。他的神威,使“十方高圣同拥护,九曜仙真共策行”。如此高圣仙真,当然会赢得普遍的尊敬和信奉。据说西王母的诞辰日是七月十八,但每年的三月初三,天界各路神仙都会集于瑶池,为王母庆寿,谓为“蟠桃会”。同时,她还常出入天庭,赐福赐寿于人间的善男信女。




云间神话集


准确来说,“西王母”和“王母娘娘”根本就是一个人,何谈区分?正如袁珂先生所言:“从野到文,是一个不可抗拒的演化公式”,所以各个时期的王母,实际上代表了不同社会思潮与政治观念下对于“王母形象”的塑造。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西王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中,也是其最初的版本,而《西游记》中的“王母娘娘”出现比较晚,大致在宋之以后。所以,很有必要去梳理“王母”形象的历次演变,以及探索其背后的成因。

(一)山海经中西王母

即便是在同一本书中,西王母的模样也不太一样,在《山海经》中就有三处描写:

1.《大荒西经》中,位于昆仑之丘的西王母,可以用这么几个词去概括:“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寥寥几笔勾勒出的却是一副原始野蛮的色彩,但是前面的“有人”两字表明她还是属于人的形状。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2.《西山经》中,西王母身处玉山,这是西王母的另一处居所,而这里的西王母,也就比昆仑之丘的西王母多了一个特征,就是“善啸”,注意这可不是野兽那种咆哮,而是魏晋时期那些清流名士擅长的吹口哨,此外还增加了她的职司,便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3.《海内北经》中,西王母又换了个地方,这次处于昆仑虚北。这里的西王母少了“豹尾、虎齿”这两种动物特征,但是却多了“梯几”,梯几就是用来依靠的几案,显然西王母的人性特征又多了一些。当然还增加了为西王母取食的三青鸟。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很多人在解释这三段材料的时候,认为第一种是半人半兽的西王母、第二种是稍微进化过的、而第三种则已经完全变成了人形天神,没有了之前丝毫的蛮荒气息。

但其实仔细来看,三条材料虽然略有差别,但西王母实际上都是以“人”的形象出现的天神,这三条材料之间更多的应是互相补充的关系,而并非是前后演化的关系。

(二)竹书纪年与穆天子传

实际上,《山海经》中那种较为原始的西王母形象并没有延续很久,就迎来了第一波改造浪潮:

依据《竹书》的记载,它将西王母从高高在上的昆仑之山拉下神坛,开始频频与人间君王相往来。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来朝。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环、玉诀。”又曰:“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同年,西王母来见,宾于昭宫。”

《穆天子传》则除了美化西王母的外在形象之外,还赋予了其女性的性别定位,实际上,单从“母”这一称呼中就能看出其中蕴含的“女神崇拜”,准确来说应该是更深层次的“生殖崇拜”。

《穆天子传》: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彼西土,爱居其野。虎豹为群,乌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

“帝女”这个女性角色的定位使得西王母形象平添了一丝柔美,也与穆王会女神创造了浪漫主义色彩。实际上,西王母性别的定型也就意味着,她即将告别单身,从而出现与之相配的对偶神!

(三)汉武帝内传

真正将西王母变成一个绰约仙子的,是在《汉武帝内传》之中,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此时迷信神仙方术,于是效仿之前的君王,也想与西王母来一场美丽的邂逅:

七月七日夜,西王母乘坐紫云车从天而降,落于承华殿西南角,面朝东方坐下。西王母雍容华贵,仪态万方......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雍容华贵、仪态万方、天资掩霭,容颜绝世”这四个词语几乎道尽了世人对于女神的所有美好幻想。当然此时,出于阴阳平衡的观念,西王母的配偶也出现了,名曰“东王公”,两人同掌世间凡人得道升天之途,正如汉代民谣所唱:“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

《吴越春秋》:越人“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 ;立西郊以祭阴,名曰西王母。”

除了这种美女形象之外,司马相如也为其塑造了一种“皓然白首”的老妪形象,实际上在《淮南子·览冥训》中也有这种描述:“西老折胜,黄神吟啸”,这里的“老”当做“姥”也就是“老母”,所以西王母也被称作西姥,故有这种老妇人的形象存在。

(四)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

西王母最终变成了王母娘娘,这就与早期道教的兴起有很大关系,毕竟秦汉以来的西王母信仰,说到底是十分契合道教义理的。

比如,追求长生便是道教的基本义理和最高追求,而西王母则是掌控不死仙药的神灵;其次,道教体系中是尊重女性的,从道教之祖老子所提倡的“贵柔崇阴”就可见一斑,阴阳调和实际上也强调了“阴”的重要性;而西王母则是最为理想的阴性标志,但是她的对象就不能只是处于从属的东王公,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才是良配。

与方士臆造的专神东王公相比,玉皇这位新的配偶神,真正发展与繁荣,开始于北宋,而后便在民间信仰中一家独大、且以其为中心构建起新的民间神灵体系,这也与世俗的政权遥相呼应。既然他的地位如此崇高,就自然需要道教中生育万物、母养群品的西王母与之相当。

事实也是如此,在西王母信仰与玉皇信仰结合之后,“西王母”之“西”字就明显淡化了许多,一般多将之称为“王母”或者“王母娘娘”,这在明清时期大量的通俗小说以及戏曲之中反复出现。

毕竟,王母娘娘作为天庭的女主人,与玉皇大帝共同称为天界最高权力的象征。

总结一下:西王母与王母娘娘是同一人,只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名号差异而已

阳Sir的考古学之眼


基本上可以断定:西王母——注意,西王母后面没有娘娘——就是民间神话传说中的王母娘娘的原型。

西王母的形象,最早来自于上古的地理奇书——山海经。后世所有王母娘娘的形象都是基于山海经中对于西王母的描述演变而来。在道教中,王母娘娘是西方阴气所化,执掌昆仑仙山,统帅天下女仙。而后在民间,又被生拉硬扯,和玉皇大帝配上了对,成为天庭后宫的大家长了。

王母娘娘的形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有时候慈眉善目,有时候却又非常腹黑的一个小老太。她掌管的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蟠桃园,生了七个女儿,又叫七仙女。看来王母娘娘家教太严,所以七个女儿到了叛逆期轮番给她惹祸,搞得她成天不是忙着数人头看看哪个女儿有偷偷下界去了,要么就是翻看生死簿看看什么时候又不小心多了个外孙。简直就是一个大户人家的诰命夫人的形象。

相比之下,山海经中的西王母,那形象简直太酷了。《山海经西山经》中说,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带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海内北经》中载,“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因为山海经也不是一个时代的作品,而西王母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的大荒西经中,所以大多数考证认为西王母其实是描述西方昆仑山下的游牧民族的女酋长的形象。

但实际上,山海经成书的战国时代,西王母的来历已经不可考了,而山海经海经的作者,将上古夏商传下来的月令之图,也就是古代的挂历——只是这个挂历是把一年四季画在一张图上,用东西南北来标注——当成了地理图,这才有了看似荒诞不经的大荒经和海外经。

具体的考证,可以看看刘宗迪的《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一书,用无可辩驳的资料证明了西王母,其实是人们在秋季庆祝收获祭祀时祭拜的丰庆女神的形象,而这个丰庆女神,很可能就是人类之祖,女娲!这样一来,女娲赋予了人生命,又保佑天下五谷丰登,自然也会联系到长生不老,而从女娲到西王母到王母娘娘,这样一条完整的女神演化链,也就完整了。




大河文摘


西王母和王母娘娘实际上是同一个人的不同称呼,而这个人就是王母娘娘。根据王母娘娘在神话故事以及人物传说里面塑造形象的不同,可以称为西王母和王母。最先最详细的关于西王母的记载是在《山海经》,这部经典把西王母塑造成一个具有统治势力的人物,是女性的首长,以保护女性为己任。管理仙界,管理邪界,所有人都崇拜她。西王母还是万物之灵,与生长发育繁殖都有关系,所以她有开创世界的力量。至于王母,重点刻画她形象的是《周易》,这里面赋予王母长生不死的能力,她可以制造这种药物去帮助别人。

因此,西王母和王母是王母娘娘在不同神话里面的称呼,都是代表正面、积极的形象。西王母保护女性,王母长生不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