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最初形象是半人半兽,如何又变成雍容华贵的美貌仙人?

纹含


这个和历史演变有关,人从愚昧到文明导致了西王母的形象变迁。古人原始崇拜,人们面对的主要威胁来自野兽,对野兽充满敬畏,神明自然会带走野兽的痕迹,当文明发达后,野兽对文明整体造不成威胁,人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伟大。开始了自我的崇拜。因此,西王母演变成为了美丽女性,加之道教吸收了西王母信仰,而道教提倡修炼,信仰仙人,西王母自然就有了女仙的属性。


神游古今历史传说


西王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这里的西王母除了说明是一位特殊的神之外,而且当时的形象还并不是“人”,山海经中一共有三处记载了西王母的形象。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死仑虚北。”“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名曰昆仑之丘。…… 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毋。”

从这里就可以看到,西王母是一个半人半兽的形象,而且这个形象也是比较凶残的,形状像人,但是有豹尾,虎齿,头发散乱着。戴胜这个词语,有人说是美丽的饰品,也有人说是刑具,因为西王母掌管着天下的刑罚,掌握着天下间的生杀大权(小编认为是后一个),并且这里记载的西王母还是居住在山洞中。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脑海中也想到了“早期猿人”。这个时候他的形象就是这样的。

而且西王母在《山海经》中记载的“神”中也是地位最高的一位,因为只记载了她有仆人,就是“青鸟”。青鸟居住在离西王母不远的地方,每天的工作就是为西王母找食物。而且每次寻找食物也都是在昆仑山,但是我们要知道昆仑山可不是一般人能进地,开明兽守着大门,而且还是百神所在之地。可见青鸟也是有大本事的,但是却还要为西王母服务,可见西王母的地位非常的高。

《淮南子》中的西王母

这部著作记载了很多的神话传说,像是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在嫦娥奔月中就记载了西王母的形象。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说过了不死药的传说,这里也是详细记载了西王母拥有不死药,并且西王母与不死药的传说也开始流传了。但是不管在怎么演变,这里的西王母就已经是一个拥有不死药的仙人形象了。

《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

这部著作记载了周穆王游历天下的故事,其中周穆王游历到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一起宴饮。古代的“邦”,就是“国”,“大曰邦,小为国”,组合在一起就是“国邦”。这个时候的西王母是一个国家的领袖,而且这时候也是有两种说法。一是西王母看起来只是一个周穆王手下的一员,是周穆王的臣子。而是说西王母是天帝的女儿,是一位公主。

“西王母为天子再拜受之”“ 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

在这本著作中因为翻译的问题,感觉也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不过小编还是倾向于这里的西王母可能只是凡人“西王母”,而不是“神”西王母。

汉武帝与西王母

这个时候的西王母就已经不是半人半兽的形象了,而是一个非常漂亮,并且拥有绝世容颜的大美女。

“王母唯扶二侍女上殿,年可十六七,服青绫之褂,容眸流眄,神姿清发,真美人也。王母上殿,东向坐,著黄锦袷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分头之剑。头上大华结,戴太真晨婴之冠,履元琼凤文之舄。视之可年卅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 颜绝世,真灵人也。”

这时候的西王母形象变化就大的多了,从穴居到宫殿,从半人半兽到“美人”。而且在当时人们的想象中,也不知道西王母是什么人,也不知道他年龄多少,只知道和身边的人差不多,是个得道仙人。这时候的西王母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灵了,变成了“人神”,和西王母的距离也就更近了。

现在传说

总之,西王母的形象演变就是从《淮南子》中说的“有不死药”开始转变的,所有的西王母形象都是长生不死的形象,这也和之前小编的说的古人大多都希望长生一样,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幻想中,可以说是对长生不死的信念达到了一种盲目迷信的状态,所以,西王母的形象也是一变再变。

到了唐代,道教天师杜光庭(850—933年)在《墉城集仙录》中称:“又云:‘王母蓬发戴胜、虎齿善啸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

杜光庭在这里完美地调和了不同典籍中,关于西王母记载的矛盾,将一个本来是本人半兽的西王母,变化成了一个美貌仙人,并且说明在古籍里,其实是因为西王母骑着一个白虎,而被误解成了半人半兽而已。

本文参考自:《中国道教史》、《中国宫观故事》





涯公子


中国古籍中最早记载的西王母,是一副半人半兽的雌性怪物模样,在西方的昆仑山。



《山海经》有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上半是身美人,头上带着首饰,一口老虎般的牙齿;下半身是虎身,却有豹子的尾巴,周身有花纹白色斑点,西王母半人半兽,雌雄难辨,主司灾疫及刑狱之事,煞气十足。在昆仑山的洞里居住。这是西王母最原始的形象。


但是经过时代的发展,后人也经受了昆仑山的思想改变,在有书描写西王母时,便彻底的变了一个样子。

到了汉朝,西王母从怪兽变成一位容貌端庄、雍容华贵的皇家女神。汉武帝奉西王母为尊神,民间多地供奉祭拜。

其实在神话故事,西王母是至高无上的存在的,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是远古的神,而在远古的神都是以半人半兽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的,就像是女蜗,伏羲等都是这样的形态的,女蜗是人面蛇身的存在。而这也是原始社会的图腾信仰。


传说西王母是住在昆仑山上的,她手上有着长生不老的仙药,这也就是历代的皇帝都梦寐以求的东西,随着许多的宗教的发展,道教也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说到在昆仑山上住着一位西王母,他的手上有着皇帝想要的仙丹,为了让皇帝信服,也就把西王母给美化了,也开始了有关于西王母的渲染,吹捧,西王母逐渐开始出现了女神的形象。

后人还贴心地为西王母搭配了丈夫,叫做东王公。后世流传的壁画,俩位神仙经常一起出现,一左一右,身旁还有很多人服侍着。


云中溪月


这个和这个原始崇拜有关。

人类探知世界的过程从蒙昧到文明,自然认知世界也有一个想象到具象的过程。

从恐惧感官到接近真像,一步一步人类的文明脚步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昌明,从愚昧无知到智慧文明,原始崇拜的对象也在人类文明的进步过程中,不断进化、补充、完善、具体,人类向往美好,所以就崇拜美好,从衣不遮体到雍容华美,其实就是一个文明的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