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5%生的希望,12名頂級專家聯手,成功了!

 3月21日晚,武漢市肺科醫院仁醫樓13樓ICU。來自北京、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內蒙古六省(區、市)10家醫院的12名呼吸、重症、心外等學科的專家聯手,用全球最高生命支持儀器VVA-ECMO(體外膜肺氧合的最高形式),為一名已經休克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爭取到生的希望。


為5%生的希望

12名專家聯手

  3月19日晚,一名70歲男性患者,帶著VV-ECMO(體外膜肺氧合)從武漢市第一醫院轉入肺科醫院。轉入後,患者持續高燒,血壓降至危險值。


  “VV-ECMO替代的是患者的肺功能,當患者血壓降至危險值,預示著他的心臟也不行了,全身缺血、缺氧。”浙大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外專家陳懷東說,“這個時候,單純的VV-ECMO已無法將患者的生命留住,必須上VVA-ECMO,這是全球最高等級的生命支持儀器。

  “上VVA-ECMO,患者將有5%生的希望,但如果不上,今天晚上,人就要去世!”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胡明說,“為了這5%的希望,我們要盡100%的努力。”

  開展VVA-ECMO是一項操作難度極高的救治行動。為確保穩妥,21日下午2時許,來自北京、江蘇、浙江、安徽、湖北、內蒙古六省(區、市)10家醫院的12名呼吸、重症、心外等學科的頂尖專家齊聚肺科醫院ICU,多學科配合商討救治方案。

為了5%生的希望,12名頂級專家聯手,成功了!

新冠疫情以來最難救治操作

需要將管子插入1-5毫米的血管內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武漢市肺科醫院收治了病情最重的一批患者。這些患者的肺部被病毒嚴重破壞,單價百萬元的ECMO,因為能夠替代患者的肺功能,而成為新冠肺炎患者最後的生命屏障,可以說是“最後的救命稻草”。

  胡明說,用了VV-ECMO的患者,約有5%可能用到它的升級模式,即VVA-ECMO。前者是為患者提供肺功能,後者是提供心、肺兩個器官的功能。

  給患者上VV-ECMO,需要在患者的股靜脈、頸靜脈上插管,這已經是高難度的操作了,而給患者上VVA-ECMO,則是在前者基礎上,再給患者的股動脈上插一根管。“國內一般的三甲醫院,能進行這項操作的鳳毛麟角。”胡明說。

  陳懷東表示,這個操作的難度有很多:一是,把一根8毫米的管子插入1-5毫米的血管內,插入難度大;二是,如果患者血管鈣化嚴重,還可能衝破血管,造成崩管;三是,動脈一旦切開,止血難度很大;四是,必須在一分鐘能完成模式轉換,否則會造成供血中斷。


為了5%生的希望,12名頂級專家聯手,成功了!

奮戰3小時

給病人遞上一個“救生圈”

  操作可謂一波三折,悶熱的防護服外加緊張的氣氛,操作幾分鐘,護目鏡和麵屏上就模糊一片,眾人只好輪流進出ICU,透氣和更換裝備。

  患者血管條件很差,四五個重症專家輪番上陣,試了各種手段,微創穿刺插管卻屢屢失敗,患者一度到達瀕危境地。危急時刻,第二套方案啟動,心外科專家陳懷東上場,採用外科手術方式切開患者皮膚,把股動脈暴露出來,之後再進行插管。“模糊的護目鏡很難看清,大家要靠經驗和手感,但手術完成得非常漂亮。”胡明說。

為了5%生的希望,12名頂級專家聯手,成功了!

手術操作成功後,浙大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外專家陳懷東全身已被汗水溼透,眼罩內的水氣遮住了雙眼。

  晚上8時20分,參與操作的專家們陸續走出ICU,他們的工作服全都溼透了。“成了,成了,患者有了生的希望。”胡明和專家們激動地說,患者的氧合指數由操作前的50%升至100%,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胡明表示,“就像一個溺水將亡的人,我們給了他一個救生圈。”

生命至上

只要有一線希望

就絕不放棄

向所有一線醫護人員

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