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之“皇”、五帝之“帝”的秦始皇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角,但没有日不落的帝国。日月所照皆为汉土,这一切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在秦始皇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铁”与“血”。《大秦帝国》中有一个桥段:“嬴疾对嬴稷说:王者之心当能藏污纳垢,化腐为金。”相比铁与血,“席卷天下、并吞八荒”的王者之心,更加让人心驰神往。

那秦始皇的“王者之心”来自哪里呢?

三皇之“皇”、五帝之“帝”的秦始皇

秦始皇

打个比方:

同一个事情,有的人通过“物质”理解,有的人通过“意识”理解。形而上、形而下两种方式。秦始皇通过他的“王者之心”做出一些行为来阐释他的“王者之心”,而我们呢?通过他的“行为”来理解他的“王者之心”。

这就是本文的逻辑。

王者之心来自秦国!

1、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官僚制度;2、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增强军备;3、实行连坐之法,非斗无由,建立“皆利于上”的法制;4、重农抑商,发展经济,增加人口。

商鞅变法给秦国一个强大的机会。而强大的秦国有符合自己的行为,通过这些行为,我们就能够了解秦始皇本人了。

公元前293年,伊阙(河南洛阳南)之战,秦将白起大败二国联军,斩24万人,掳魏韩联军统帅魏国大将犀武。

公元前283年,乐毅率韩、赵、魏、秦、燕五国之兵攻陷陷齐国70城,齐国衰败大势已定。

公元前279年和公元前278年的鄢之战,白起统帅的秦军攻占楚国的南阳郡、南郡、临江郡(江夏郡)、黔中郡。至此南方大国楚国走向衰落。

秦之锐士战齐之技击、魏之武卒,战而胜之,王者之心来自秦国强大的国力与战力。

三皇之“皇”、五帝之“帝”的秦始皇

秦始皇

王者之心来自对法家思想的极端追求

其对韩非子的态度可见一斑。

韩非子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以及慎到的势利用老子的朴素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深受秦始皇的赞赏。当时的韩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韩非子于是“退而著书”写出《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这些一直是我国古代运行的基础。

韩非子作为韩国落魄王子,来秦国就是为了劝说“存韩灭赵”的,秦始皇依然能对一个敌国的王子心存欣赏,同时对他的死亡感到后悔,不是对学问有很深的了解的人、不是对学问有卓越掌握能力的人,是不会有惺惺相惜之感的。

李斯曾在《谏逐客书》,说士不产于秦,愿多忠于秦。秦国能得客卿,秦始皇能得客卿,就是秦国对法家思想坚实的忠诚与发展。“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其实就是法度的表象。能在交通、通信不便的古代实施这个,没有强大的法家思想和行动力是不可想象的。这都是秦始皇的业绩。

三皇之“皇”、五帝之“帝”的秦始皇

秦始皇

王者之心来自家族坚韧的培养

百代皆行秦政,虽然准确的说是秦制韩政。但是,从秦孝公嬴渠梁开始,一直坚信周太史公的“周秦相辅,王业出”的思想,以及对商鞅思想的坚守。秦王嬴驷与卫鞅有仇,但也没有废除他的政事。历代秦王都是以法家思想的卫道士身份出现,这也是秦始皇行为的来源分析。

后世历代,所有王朝都没有这种家族的坚守,炽烈至秦始皇的伟大功业。

千古一帝秦始皇,不是一个家族的发展榜样也是一个群普通人实现伟大工业的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