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朝“盐枭”黄玉林案:皇帝亲自督办,私盐贩子却成了执法人员

导读

道光十年,江苏仪征发生了

清代最大的私盐案,案犯黄玉林贩卖的私盐规模之大无与伦比,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道光朝“盐枭”黄玉林案:皇帝亲自督办,私盐贩子却成了执法人员

道光皇帝数次督办两江总督蒋攸铦查办黄玉林,然而蒋攸铦却将如此罪大恶极的盐枭招安,并成为了稽查私盐的执法人员,吃上了“皇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道光皇帝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盐枭黄玉林

黄玉林,可以说是两淮地界私盐买卖的“老前辈”了。道光元年,黄玉林就因贩私盐被缉拿,判处流放福建。道光五年,黄玉林“猛虎归山”,从福建逃回大本营江苏仪征,继续干起了贩卖私盐的生意

江苏仪征,地处水陆要冲,是两淮盐解捆打包发运之地。黄玉林以仪征老虎颈码头为基地,大规模的贩卖私盐。

道光朝“盐枭”黄玉林案:皇帝亲自督办,私盐贩子却成了执法人员

江苏仪征

为了做好这桩“买卖”,黄玉林组建了一支强大的船队,船队的大沙船能够运送数千石私盐,小沙船也能够“载数百石,百十成帮”。不仅如此,船队还专门配备了武器装备,一来能够保护贩私盐的船只,二来可以打劫官府的运盐船。

地方官员收受了黄的贿赂,自然对他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有甚者,官匪勾结,充当起了黄玉林的保护伞

道光帝督办,要求务必将黄玉林缉拿归案!

盐税是大清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黄玉林在两淮地区如此“挖大清墙角

”的行为,必然对财政收入构成威胁,道光十年,一些负责的官员就给道光帝上密折反映黄玉林的问题。

道光帝知道此事后大怒,批示两江总督要“务当不动声色,密速缉捕”

道光朝“盐枭”黄玉林案:皇帝亲自督办,私盐贩子却成了执法人员

道光皇帝

同时命令蒋攸铦对实施抓捕行动的官兵可以跨省调动,便宜行事

如须藉用兵力,即当随宜调度。傥江省文武员弁,于办理此事,不能得力。他省文武各员内,如有该督稔知其可备任使者,亦即据实奏明,饬调前往。

总而言之,就是要将黄玉林这个首犯元凶必须缉拿归案,对他的党羽,要斩草除根,“尽绝根株”,抓捕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可轻率偾事,亦不可任令潜逃”。

由此可见道光帝对此案的重视,蒋攸铦又是怎么做的呢?

招安黄玉林

相对于道光帝雷霆万钧的处理态度,两江总督蒋攸铦似乎有不同的见解。蒋不是很赞成把黄缉拿归案,而是更倾向于把黄招安

蒋攸铦此举主要有两点考虑。

  • 一是,黄玉林势力强大,耳目众多,本就难以制服
  • 二是,黄玉林在私盐圈子里人脉颇广,如果能将他招安,就可以影响一批盐枭“改恶从良”,对于那些拒不悔改的盐枭,也可以提供线索将他们抓获

形势的发展正如蒋攸铦所预料的一样,黄玉林被招安之后,就配合政府破获了一起大案,捕获私盐贩子12人,大小船只11艘,私盐170包。黄玉林摇身一变,成立缉私的“执法人员”

道光朝“盐枭”黄玉林案:皇帝亲自督办,私盐贩子却成了执法人员

对于蒋攸铦的这种处理方案,道光帝虽然给予了充分的自主权,要求蒋“随宜调度,慎密办理”,但是也对蒋攸铦指出,这只是办理此案的权宜之计,绝不能够迁就这些案犯

然而此案在蒋攸铦看来已经结案,就没有旁生枝节,也没有向皇帝汇报后续的进展。

昨日还是盐枭,今天便已成了缉查私盐的执法人员

这件事虽然在蒋攸铦看来已经完美结束了,可在皇帝那里可过不了关,道光帝一直密切关注着此事的动态

两个月后,皇帝发上谕询问案件情况:

此等枭徒,原非善类。如果实能引缉私贩,使官引得以畅销,自可宽其既往。若日久并无成效,不过该犯等冀图苟免,即当另行筹办,岂容稍涉颟顸,致失政体。

皇帝要求代理两江总督一职的陶澍据实陈奏有关情况,陶澍上奏皇帝说,黄玉林等盐枭自首以来表现很老实,已经在运司处听候当差,打算择其优者调入盐务专门负责缉查私盐,其余的“编入营伍保甲”,如果有愿意回原籍的,就让他们回家。

道光朝“盐枭”黄玉林案:皇帝亲自督办,私盐贩子却成了执法人员

陶澍

昨日还是盐枭,今天便已成了缉查私盐的执法人员

道光帝收到奏报后,雷霆震怒,他称招安黄玉林等人本是权宜之计,这些盐枭都是罪大恶极之人,怎么能以自首而免去罪责。更何况还要“入伍食粮,成为官差”,此事断不可行

两江总督丢官,黄玉林被正法

皇帝到底还是高瞻远瞩,黄玉林果然是“罪大恶极”的本质。在收到皇帝训斥的两个月后,陶澍与蒋攸铦联名上奏称,黄玉林“屡思外出”,并给老同伙写信,信中要求同伙回仪征守住老巢,意图东山再起,再次贩卖私盐

道光帝根据上述事实,做出了最终判决,一是,将

盐枭黄玉林正法,二是罢免蒋攸铦两江总督一职。

黄玉林私盐案至此才得以终结。

结语

回顾黄玉林案,其实并不复杂。

对于黄玉林来说,无论是贩卖私盐,还是被招安进官府,都是根据形势作出的选择。

马克思就曾经指出:“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敢犯任何罪行。”这不过资本利润下的个人选择

对于清廷来说,像黄玉林这样的案犯,一开始本就该处以极刑,招安是力不从心下做出的无奈选择,而黄玉林也太不“争气”,最后惹得道光帝龙颜大怒,决定彻底铲除,才落得个正法的结局,两江总督蒋攸铦也因此丢官。

清政府在经历了黄玉林案之后,开始意识到帝国的盐务存在着很多非改不可的弊端,于是一场推广盐业自由贸易,打击私盐的改革大幕开始缓缓拉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