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人们为了吃盐真是不容易,有人为逃税当“盐枭”?

很难设想,就像今天人们将大毒品贩子称为“毒枭”那样,在清代,满清政府也曾经把私盐贩子称作“盐枭”(或私枭),并进行严厉的镇压。这因为盐是国家的重要专卖品,私人不得染指,即使购买私盐,也难逃王法追究。但私盐之所以泛滥,在于官盐价格之高,在于陋规之繁,中饱之多。结果盐务日坏,盐枭日众,不仅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还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道光十年,陶澍迁两江总督,在两淮力行盐法改革,他载浮费以轻成本,慎出纳以重库款,禁盐私以清纲销,革五坝十槓以清淮北。行票盐之法,结果不数月间,商旅辐辏,盐场一空,转亏为贏,为国家除弊兴利,开一大利源,而陶澍则成了道光朝的政治新星而备受注目。

清朝时,人们为了吃盐真是不容易,有人为逃税当“盐枭”?

陶谢(1779—1839年),字子霖,号云江,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事务,赴两准查办盐务。“两淮课甲天下,国计所关”,是清代财政收人主要来源之一。陶澍率先在两淮地区实施盐务改革,行“票盐法”,效果甚佳,继而在其它一些地区推广。

清朝时,人们为了吃盐真是不容易,有人为逃税当“盐枭”?

《两淮盐法图》册页之一,展示了两淮盐场向货船发货的繁荣最象。

清朝时,人们为了吃盐真是不容易,有人为逃税当“盐枭”?

《两淮盐法图》册页之二,展示了两淮盐场盐民晒盐的忙碌景象。

清朝时,人们为了吃盐真是不容易,有人为逃税当“盐枭”?

四川自贡陕西盐商会馆:四川自贡井盐历史悠久,自古闻名。盐商会馆是盐商寄寓聚会,议事的场所。在四川自贡陕西盐商设立会馆,表明有相当多的陕西盐商到自贡购盐,形成一个较大的盐业销售群体。

清朝时,人们为了吃盐真是不容易,有人为逃税当“盐枭”?

受“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历代王朝均重仕途,轻商业,清朝也不例外。商人们虽腰继万贯,富甲一方,其地位却不高。为了改变人们固有的看法,富商们极力结交文人雅士,习琴弄墨,吟诗作赋。附康风雅。当然,其间也不乏真才实学者。此图即描述了盐商们聚集一堂,抚琴赏画的生活场景。

清朝时,人们为了吃盐真是不容易,有人为逃税当“盐枭”?

四川自贡咸水井:四川自贡是从咸水井抽出咸水,再进行熬煎蒸晒,获得食盐。高高的井架是极大限度地抽出咸水的保障。

清朝时,人们为了吃盐真是不容易,有人为逃税当“盐枭”?

《四川盐法志,煎盐图》中,描绘了犍为盐场盐民煎盐的情景。

清朝时,人们为了吃盐真是不容易,有人为逃税当“盐枭”?

《道光六年崇兴灶账单》:灶户是盐业生产的基本细胞,灶户们或独立经营灶房,或与人合伙经营,或受雇于场主。他们地位最低,受剥削最重。这是道光六年(1826年)崇兴灶账单。

《道光十四年邹朝璋与人合伙开灶合约》:合伙开灶煮盐是当时盐业生产的的形式之一,合伙各方一般订立合约。这是道光十四年(1834年)邹朝璋与人合伙开灶所立合约。

清朝时,人们为了吃盐真是不容易,有人为逃税当“盐枭”?

《道光二十七年王灿卖盐井契约》:由于盐商们的剥削欺诈以及高额的盐税,中小煮盐企业时时面临倒闭,破产的危险。这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主灿“因家无出产”,出卖盐井的契约。

清朝时,人们为了吃盐真是不容易,有人为逃税当“盐枭”?

《两广盐法志》:卢坤(1772- 1835年),字静之,号厚山,河北涿州人,嘉庆四年(1799年) 进士。任两广总督期间撰此书,详细记述了广东、广西两省盐业的产、运、销情况。

清朝时,人们为了吃盐真是不容易,有人为逃税当“盐枭”?

《两广盐法志,煮盐图》:此图描绘了盐民煮盐的情景。

清朝时,人们为了吃盐真是不容易,有人为逃税当“盐枭”?

《两广盐法志,晒盐图》:此图描绘了盐民晒盐的情景。

清朝时,人们为了吃盐真是不容易,有人为逃税当“盐枭”?

《两广盐法志,广东商盐运道图》:详实记录了广东省境内食盐运输路线图。

清朝时,人们为了吃盐真是不容易,有人为逃税当“盐枭”?

《两广盐法志,粵盐行销他省图》:书中详实记录了粵盐行销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所经各地路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