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员工很多都是站在个人利益角度干工作,没有唇亡齿寒意识?

丐做非丐


作为普通员工,收入不高,只考虑每月准时发工资,最好是能多发工资,工资也只能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开销。每年不会有多少积蓄的!一旦企业遇到经营困难,发不出工资或者少发工资,必然直接影响员工的家庭生活。员工肯定考虑的是保证自己的利益,不会去想企业还能够存活的问题,东家不做去西家,这是趋利避害的自然选择。很多员工甚至不会同情企业停产或倒闭,只要自己该得的到手就行。员工耗不起也等不起企业起死回生,东山再起,不是企业的合伙人没有共渡难关的义务。

只有企业的老板、股东或者少数高管才会把自己的前途与企业的生死存亡绑定在一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唇亡齿寒的切身感受!前提是有着共同的深层次的利益绑定。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何况是用自己的工作时间换工资的普通员工,员工只会把企业当成挣工资的很多选择之一,不会把企业当成自己事业的平台,自然不会同呼吸共命运。所以绝大多数人只能是员工而非老板,那是从思想格局上就已经注定的结果。

基础不同、思考不同、格局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杨君波2018


如果员工都不为自己的利益去工作,都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这个企业就离黄不远了。因为只有满足自身利益才是工作的动力,为啥不好好干活儿的都是那些领导子弟和他爹有钱能养起他的人呢,因为他们不用考虑自己的利益,干不干无所谓,这些人要只是偷点小懒儿,开点小差儿也就罢了,他们要是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就更可怕,他们这些齿就会想方设法在企业这个唇没亡之前把企业盗空,那对企业的破坏将是致命的。所以把员工招来千万别去灌输什么唇亡齿寒主人翁意识的大道理,一点用没有不说,懂了坏处更大,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就是最好的员工,保证唇亡不让齿寒就是最好的老板。


午夜阳光3226


本来就是交易讲啥感情,企业花钱买你的劳动获取价值。你出卖劳动获取报酬其实是没啥感情的。就在前几天我朋友的公司裁员他在被裁之列,干了十几年了。他是个兢兢业业以企业为家的人。每次谈到企业都充满了自豪感。这次裁员对于他的处理是通知调岗。也就是没事干了开当地的最低保障金。而且下个月就不开了,逼迫自动离职。现在想着找劳动仲裁呢。


用户3746294786536


这很简单!企业对待员工有没有唇亡齿寒的作法呢?有没有只要企业还在就绝不解雇任何员工的规定呢?企业不把员工当自己人看待,动不动就解雇员工,在墙上贴着“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努力找工作”的标语,你让员工把企业当作家一样爱护?员工都是傻子吗?


阿中芳1


是老板先站在自己的利益上不管员工死活,才换来这种结局的,你回头看看60.70后这一批人,是最有大局观念的,从小受得教育也是集体为重,结果呢,这批人兢兢业业的打工干活,同时也是被老板坑最惨的一批人, 个别成功人士除外。现在90.00后,基本都是这批人的孩子,自己被坑了一辈子,怎么可能让子女走老路,不坑的你公司破产,就算有良心了,出来混,要还的。[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


正午的陽光


从股份制企业说起

为什么有的企业,把股份分配给员工或团队,使企业越办越红火呢?这是企业家明白:企业的利润来自员工的剩余价值,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让部分利益给员工,即你占有企业的股份,企业的兴衰与你休戚相关,企业兴,你能分杯羹,这样就有了“唇亡齿寒”之感,让你与企业共命运。

有人说,这是企业家的“大公无私”,错!准确的说,是他有清醒的头脑,知道:员工是站在个人利益即工资多少而来上班的,至于企业兴衰就不关心了,因为你赚多歉少于我无关!我关心的是工资、奖金、福利。

毕竟,让员工持有股份的企业少,所以,我们听到的多是:只讲个人利益,为自己家庭过好日子而工作,对企业兴衰不那么关心,没“唇亡齿寒”之感。

打个比方:企业如花,员工如蜂或蝶。哪里花好,蜂蝶往哪儿飞。因为某朵花开得再红、其结的果实再美,与蜂蝶没直接关系。





雄哥14505


为什么企业员工很多都是站在个人利益角度干工作,没有唇亡齿寒意识?这个问题很经典,也是企业经营中要遇到“硬骨头”。我总结了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人性角度考虑,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我们没办法要求所有的人都自带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二,由于每个人的家庭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等方面存在不同,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处理、表现会有差异,这是规律,我们无法要求每位员工都有大格局,不现实。

第三,从现代公司管理角度出发,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分工和本职工作。做好他本职工作,他就是合格的、称职的,不能对“唇亡齿寒”进行泛滥化、模糊化要求。

针对上面原因,那我们是不是毫无办法?那肯定不是。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做好绩效考核推行工作。将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战略目标、经营成果、工作好坏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激发员工潜能与动力。

第二,要做好公司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履职能力与办事效率,进而提高公司竞争力,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第三,要做好企业文化沉淀作用。用企业文化感召员工,让员工自发奉献。自发,永远比强制来的更有力量,更持久。

第四,企业要合理考虑员工的利益。老板(公司)在做决策时,既要考虑到公司利益,也要考虑员工利益,不能一味地要求员工多付出,多奉献,也要合理关怀员工,做到一种和谐的平衡。


小眼大观


因为很多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就是纯粹的雇佣关系,根本不是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企业可以解雇员工而不会遭受太大的损失,企业离开了某个员工照样转,员工这个“唇亡”了,企业这个“齿”也不会“寒”,相反还可能雇佣到更有能力的员工;另一方面,员工离开了企业也可以找到另一份工作,甚至待遇更高,当然也不会有唇亡齿寒的现象。也就是说企业跟员工的利益没有捆绑到一起。要想企业跟员工唇齿相依,那么企业要保证给予员工的待遇是行业最高的,员工不可能再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员工也要保证企业在相同的待遇下不可能找到比你更优秀的员工,这个才是企业和员工相互依赖的前提条件,有一方做不到,就不要谈什么唇亡齿寒了


同胞加油中国万岁


简直是道德绑架!管理层一年拿几十上百万,基层员工一月一两千。看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员工还有心听你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做好本职工作不出错就行了。


用户1794101750808


看来你是老板喽?你觉得员工不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那你懂的什么呢?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草,都是你家菜园子,你说怎么摘就怎么摘是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