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企業員工很多都是站在個人利益角度幹工作,沒有脣亡齒寒意識?

丐做非丐


作為普通員工,收入不高,只考慮每月準時發工資,最好是能多發工資,工資也只能用於家庭日常生活開銷。每年不會有多少積蓄的!一旦企業遇到經營困難,發不出工資或者少發工資,必然直接影響員工的家庭生活。員工肯定考慮的是保證自己的利益,不會去想企業還能夠存活的問題,東家不做去西家,這是趨利避害的自然選擇。很多員工甚至不會同情企業停產或倒閉,只要自己該得的到手就行。員工耗不起也等不起企業起死回生,東山再起,不是企業的合夥人沒有共渡難關的義務。

只有企業的老闆、股東或者少數高管才會把自己的前途與企業的生死存亡綁定在一起,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唇亡齒寒的切身感受!前提是有著共同的深層次的利益綁定。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何況是用自己的工作時間換工資的普通員工,員工只會把企業當成掙工資的很多選擇之一,不會把企業當成自己事業的平臺,自然不會同呼吸共命運。所以絕大多數人只能是員工而非老闆,那是從思想格局上就已經註定的結果。

基礎不同、思考不同、格局不同、結果自然不同。


楊君波2018


如果員工都不為自己的利益去工作,都明白了唇亡齒寒的道理,這個企業就離黃不遠了。因為只有滿足自身利益才是工作的動力,為啥不好好幹活兒的都是那些領導子弟和他爹有錢能養起他的人呢,因為他們不用考慮自己的利益,幹不幹無所謂,這些人要只是偷點小懶兒,開點小差兒也就罷了,他們要是明白了唇亡齒寒的道理就更可怕,他們這些齒就會想方設法在企業這個唇沒亡之前把企業盜空,那對企業的破壞將是致命的。所以把員工招來千萬別去灌輸什麼唇亡齒寒主人翁意識的大道理,一點用沒有不說,懂了壞處更大,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就是最好的員工,保證唇亡不讓齒寒就是最好的老闆。


午夜陽光3226


本來就是交易講啥感情,企業花錢買你的勞動獲取價值。你出賣勞動獲取報酬其實是沒啥感情的。就在前幾天我朋友的公司裁員他在被裁之列,幹了十幾年了。他是個兢兢業業以企業為家的人。每次談到企業都充滿了自豪感。這次裁員對於他的處理是通知調崗。也就是沒事幹了開當地的最低保障金。而且下個月就不開了,逼迫自動離職。現在想著找勞動仲裁呢。


用戶3746294786536


這很簡單!企業對待員工有沒有唇亡齒寒的作法呢?有沒有隻要企業還在就絕不解僱任何員工的規定呢?企業不把員工當自己人看待,動不動就解僱員工,在牆上貼著“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努力找工作”的標語,你讓員工把企業當作家一樣愛護?員工都是傻子嗎?


阿中芳1


是老闆先站在自己的利益上不管員工死活,才換來這種結局的,你回頭看看60.70後這一批人,是最有大局觀念的,從小受得教育也是集體為重,結果呢,這批人兢兢業業的打工幹活,同時也是被老闆坑最慘的一批人, 個別成功人士除外。現在90.00後,基本都是這批人的孩子,自己被坑了一輩子,怎麼可能讓子女走老路,不坑的你公司破產,就算有良心了,出來混,要還的。[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


正午的陽光


從股份制企業說起

為什麼有的企業,把股份分配給員工或團隊,使企業越辦越紅火呢?這是企業家明白:企業的利潤來自員工的剩餘價值,要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只有讓部分利益給員工,即你佔有企業的股份,企業的興衰與你休慼相關,企業興,你能分杯羹,這樣就有了“唇亡齒寒”之感,讓你與企業共命運。

有人說,這是企業家的“大公無私”,錯!準確的說,是他有清醒的頭腦,知道:員工是站在個人利益即工資多少而來上班的,至於企業興衰就不關心了,因為你賺多歉少於我無關!我關心的是工資、獎金、福利。

畢竟,讓員工持有股份的企業少,所以,我們聽到的多是:只講個人利益,為自己家庭過好日子而工作,對企業興衰不那麼關心,沒“唇亡齒寒”之感。

打個比方:企業如花,員工如蜂或蝶。哪裡花好,蜂蝶往哪兒飛。因為某朵花開得再紅、其結的果實再美,與蜂蝶沒直接關係。





雄哥14505


為什麼企業員工很多都是站在個人利益角度幹工作,沒有唇亡齒寒意識?這個問題很經典,也是企業經營中要遇到“硬骨頭”。我總結了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人性角度考慮,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我們沒辦法要求所有的人都自帶無私奉獻的精神。

第二,由於每個人的家庭成長環境、受教育程度、個人經歷等方面存在不同,對一個事物的認識、處理、表現會有差異,這是規律,我們無法要求每位員工都有大格局,不現實。

第三,從現代公司管理角度出發,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分工和本職工作。做好他本職工作,他就是合格的、稱職的,不能對“唇亡齒寒”進行氾濫化、模糊化要求。

針對上面原因,那我們是不是毫無辦法?那肯定不是。我們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要做好績效考核推行工作。將員工個人利益與公司戰略目標、經營成果、工作好壞掛鉤,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激發員工潛能與動力。

第二,要做好公司培訓工作。提高員工的履職能力與辦事效率,進而提高公司競爭力,推動企業進一步發展。

第三,要做好企業文化沉澱作用。用企業文化感召員工,讓員工自發奉獻。自發,永遠比強制來的更有力量,更持久。

第四,企業要合理考慮員工的利益。老闆(公司)在做決策時,既要考慮到公司利益,也要考慮員工利益,不能一味地要求員工多付出,多奉獻,也要合理關懷員工,做到一種和諧的平衡。


小眼大觀


因為很多企業和員工之間的關係就是純粹的僱傭關係,根本不是唇齒相依的共生關係。具體表現在,一方面企業可以解僱員工而不會遭受太大的損失,企業離開了某個員工照樣轉,員工這個“唇亡”了,企業這個“齒”也不會“寒”,相反還可能僱傭到更有能力的員工;另一方面,員工離開了企業也可以找到另一份工作,甚至待遇更高,當然也不會有唇亡齒寒的現象。也就是說企業跟員工的利益沒有捆綁到一起。要想企業跟員工唇齒相依,那麼企業要保證給予員工的待遇是行業最高的,員工不可能再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員工也要保證企業在相同的待遇下不可能找到比你更優秀的員工,這個才是企業和員工相互依賴的前提條件,有一方做不到,就不要談什麼唇亡齒寒了


同胞加油中國萬歲


簡直是道德綁架!管理層一年拿幾十上百萬,基層員工一月一兩千。看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員工還有心聽你那些冠冕堂皇的話?做好本職工作不出錯就行了。


用戶1794101750808


看來你是老闆嘍?你覺得員工不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那你懂的什麼呢?又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兒草,都是你家菜園子,你說怎麼摘就怎麼摘是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