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護官符”掩蓋的家庭教育問題,是百年紅樓終化夢的根本原因

《紅樓夢》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表面是圍繞英蓮被拐賣、馮淵被打死、薛蟠被放走的案子在寫,實際上寫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事關百年紅樓興衰榮辱生死存亡——家庭教育。

如果留心,我們會發現第四回在結構寫法上的深意。中間詳細寫了案子本身、案中人物、案件判決,一頭一尾卻各用一小段寫到了李紈、賈政的教育觀,中間還提到了薛姨媽的教育觀,這些絕不是無意之筆。

脂硯齋對第四回有這樣的批語:“請君著眼護官符,把筆悲傷說世途。作者淚痕同我淚,燕山仍舊竇公無。”

竇公即竇燕山,五代後晉薊州人。《三字經》中有一段專門寫到竇公的教子有方:“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竇公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登科,時稱五子登科。

被“護官符”掩蓋的家庭教育問題,是百年紅樓終化夢的根本原因

竇燕山教子有方


脂硯齋感嘆,竇公不再,紅樓堪危。

一、李紈與薛姨媽:兩個境遇相同的母親,教育出兩個截然不同的兒子

丈夫早逝,留下孩子,如何教育孩子,成為母親的難題。

李紈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對兒子賈蘭的教育培養上,而且賈蘭接受的教育是全方位的。賈蘭五歲就到學校讀書,而且是學校裡難得的好學生。

第九回《起嫌疑頑童鬧學堂》,諸多學生參戰的參戰,看熱鬧的看熱鬧,唯獨賈蘭不願摻和,認為別人打架是不與他相干的事情,在混蛋汙濁的環境裡,保持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定力。

除了讀書,賈蘭還習武。第二十六回,賈寶玉閒得無聊,在大觀園裡弄雀觀魚,忽然看見賈蘭拿著弓箭追趕小鹿。賈寶玉說賈蘭淘氣,賈蘭是這樣回覆的:

“這會子不念書,閒著作什麼?所以演習演習騎射。”

在賈蘭的世界裡,除了讀書,就是習武。李紈為什麼要把兒子朝文武雙全的方向去培養呢?

一來李紈本就出生於書香門第,她父親李守中曾經當過朝廷最高學府國子監的祭酒,家族裡的孩子沒有不讀書的,再加上丈夫賈珠十四歲就中了秀才,可見李紈從小受書籍薰陶,愛的也是讀書之人。

二來賈府本是靠軍功起家,兒孫們基本上將這個傳統喪失殆盡。李紈希望兒子能文能武,真正挑起家族的大梁。李紈所處的時代,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的時代,在父親、丈夫都不能依靠之後,她只能靠兒子了。兒子文武雙全,才能增強她的安全感。

被“護官符”掩蓋的家庭教育問題,是百年紅樓終化夢的根本原因

李紈賈蘭母子


當賈蘭在文武之道上一路狂奔的時候,薛蟠卻在德才盡失的道路上一意孤行。薛蟠和賈蘭算是同學,只不過薛蟠上學是“三日打魚,兩日曬網”,好不容易到校一次,也是哄騙那些不能自律的同學和他相好。

薛家是皇商之家,可薛蟠上了一處學,只不過認得幾個字,對生意上的事情一竅不通,根本不足以支撐他開展相關業務,少不了被下面的人矇混欺騙。

然而薛蟠無所謂,反正在戶部掛著個虛名,錢糧照領。所以他生活奢靡,說話粗俗,喜歡遊山玩水,愛好鬥雞走狗,一點也靜不下來學些真本領。作為葫蘆案的主角,他的頤指氣使、飛揚跋扈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薛蟠成為這樣的薛蟠,和他的母親薛姨媽有莫大關係。薛姨媽在丈夫去世後,生怕獨種獨苗的兒子受一點委屈,十分溺愛,百般縱容。

等到薛蟠老大無成,薛姨媽才明白,自己一眨眼不見兒子,寶貝兒子就可能生出事端來。因此一家人進京後,薛姨媽刻意住進賈府,想把薛蟠看緊點。

被“護官符”掩蓋的家庭教育問題,是百年紅樓終化夢的根本原因

薛姨媽薛蟠母子


二、賈政和賈珍:兩個秉性不一樣的父親,帶給家族的是一樣的災難

薛姨媽的心情,合了賈政的心思。賈政極力幫助賈雨村謀到了應天府知府一職,擺平了薛蟠的案子,肯定不願薛蟠再惹出什麼亂子。

“姨太太已有了年紀,外甥年輕,不知世路,在外住著恐又要生事,咱們東南角上梨香院,那一所房十來間,白空閒著,叫人請了姨太太和姐兒哥兒住了甚好。”

可這卻違背了薛蟠的心願。他想,在姨夫賈政的管束下肯定不自在,一面暫且住下,一面安排人打掃自家房子,好找個合適的機會就搬出去。

沒想到賈政和薛蟠都失算了。事實是,薛蟠住在賈府生出的事更多,薛蟠也比原先變得更壞。因為賈府的子孫,多是什麼壞事都乾的出來的。至於為什麼會這樣的原因,曹雪芹把筆落到了賈政身上。

“雖說賈政訓子有方,治家有法,一則族大人多,照管不到;二則現在族長乃是賈珍,彼乃寧府長孫,又現襲職,凡族中事都是他掌管;三則公私冗雜,且素性瀟灑,不以俗物為要,每公暇之時,不過看書著棋而已。”

在紅樓人物眼中,賈政是個正面男性形象,冷子興說他“自幼酷喜讀書,為人端方正直”,林如海說他“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非膏粱輕薄之流”。我們跳出紅樓看紅樓,看到的賈政是一個在教育和管家上的雙重失敗者,所謂“訓子有方,治家有法”都是反語。

在教育上,賈政骨子裡是不負責任的。對待賈寶玉,他平常不聞不問,到了關鍵時候不是罵一頓了事,就是打一頓了事。第九回賈寶玉稟告賈政說要去上學,賈政罵的幾句話可謂錐心刺骨:“看仔細站髒了我這個地,靠髒了我這個門!”


第三十三回,忠順親王府派人到賈府找賈寶玉要戲子琪官,加上賈環狀告賈寶玉調戲王夫人丫頭金釧兒,導致金釧兒投井自盡,賈政感到賈寶玉已經快要鬧到“弒君殺父”的地步了,一怒之下,差點沒把賈寶玉打死。

被“護官符”掩蓋的家庭教育問題,是百年紅樓終化夢的根本原因

賈政痛打寶玉


罵和打是最簡單的教育,卻也是最沒用的教育。被罵被打的賈寶玉一點不長記性,也一點悔意沒有,在學校裡照樣調皮,在家裡照樣說“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的混話。

如果說得直白一點,打罵其實是在逃避真正的教育。賈政連對自己親兒子的教育都在逃避,更不用說整個賈府了。族大人多、公務繁忙都是藉口,根本在於責任心的喪失、使命感的缺失。

賈政的過分超脫,導致自己的雙眼被矇蔽。聽說金釧兒跳井,他說:

“我家從無這樣事情,自祖宗以來,皆是寬柔以待下人。大約我近年於家務疏懶,自然執事人操克奪之權,致使生出這暴殄輕生的禍患。”

意識到問題的賈政,只知道把賈寶玉痛打一頓,在管家的事情上,並沒有把管事的王夫人、王熙鳳等人叫來商量對策,也就喪失瞭解決問題的機會。

賈政還有一個藉口:現在的族長是賈珍。賈政還知道顧及臉面,他暴跳如雷多半是考慮到“祖宗顏面何在”。賈珍則乾脆不要臉了。

“如今敬老爺不管事了,(把官讓賈珍襲了),這珍爺那裡幹正事?只一味高樂不了,把那寧國府竟翻過來了,也沒有敢來管他的人。”

賈敬一心想修煉成仙,當起甩手掌櫃,和賈政一樣逃避了教育職責,所以賈珍才有了無法無天的環境。賈珍和兒媳爬灰,同兒子聚麀,什麼壞事、醜事都幹得出來。他把自己的兒子賈蓉教育成了一個和自己一樣墮落無恥的人物,這大概是他比賈政“成功”的地方。

不過論起教育手段,賈政打罵那一套,賈珍用得也不差。第二十九回,賈母帶隊到清虛觀打醮,賈珍一時沒看見賈蓉,就罵賈蓉居然敢一個人躲著乘涼,還命令下人朝賈蓉臉上吐口水。這恐怕比板子打在身上還讓人難受。

打罵還真是賈府教育風氣。賈赦想要石呆子的古扇,賈璉弄不來,賈赦天天罵賈璉沒能耐。後來賈雨村把扇子抄來了,賈璉頂了一句嘴,賈赦就把賈璉臉都打破了。

不管是要臉的父親,還是不要臉的父親,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享樂,紅樓就這樣一步步走向了深淵。


被“護官符”掩蓋的家庭教育問題,是百年紅樓終化夢的根本原因

這樣的賈珍


三、賈雨村和門子:兩個葫蘆僧,看似幫人實際是害人

賈雨村幫賈赦弄來扇子,用的辦法是訛詐石呆子欠了官家的銀子,要變賣石呆子的家產進行賠償,“順理成章”就把扇子抄來了。

與斷葫蘆案時的賈雨村相比,此時的賈雨村以公報私、為非作歹起來,已經相當輕車熟路,完全沒有了瞻前顧後的猶豫。

但葫蘆案是賈雨村一個嶄新的起點,具有里程碑意義,還是有必要回顧一下。

賈雨村接到馮淵的案子,本打算秉公執法。可門子對賈雨村說了一番話,改變了賈雨村的初心。

門子說,地方官都得有一張“護官符”,上面寫著本省最有權勢最富貴的大鄉紳名字,千萬不能觸犯他們,否則不要說官帽子,只怕連小命兒都難保。

賈雨村心裡已經發虛,但還在用“蒙皇上隆恩,起復委用,正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枉法”的說辭搶面子,門子毫不客氣地把面子戳穿了:

“老爺說的自是正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

這是一個多麼可悲的時代,正理寸步難行,歪理橫行天下。一心想在官場上施展才華、大展抱負的賈雨村,瞭解了案子的來龍去脈後,不得不徇情枉法胡亂判斷了葫蘆案。

可以想象,薛蟠會變本加厲,越發不把人命關天的大事當回事。人們胡作非為的勇氣,總是因為一次次罪惡得不到教訓,變得越來越大。

王熙鳳身上的發生事情也能夠證明這一點。王熙鳳弄權鐵檻寺,害死兩條人命,不但沒傷半點皮毛,還坐得了三千兩銀子,膽子自然越來越大,再碰著這樣的事,更是可以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了。

俗話說,出來混,都是要還的。賈珍和王熙鳳的一系列作為,都成了賈府被抄的導火索。賈雨村等官員,能幫一時,幫不了一世。他們的幫忙,只會讓紅樓離迫在眉睫的教育越來越遠。

再加上像賈雨村這樣的人,既能攀著賈府往上爬,也能踩著賈府往上跳。他們的眼裡,從來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他們可以是救命稻草,也可以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被“護官符”掩蓋的家庭教育問題,是百年紅樓終化夢的根本原因

賈雨村和門子


結語

曹雪芹寫李紈把賈蘭教育成才,證明只要教育得當,哪怕大環境再怎麼不好,只要有合適的小環境,還是可以育人成功的。

李紈是感覺自己被逼到“死衚衕”,才索性心無他念,一心想著“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在歌舞昇平、粉飾太平的紅樓裡,能有幾個李紈?

人性是很容易怠惰的,教育卻是要吃苦去做的事情,無論實施教育的人,還是接受教育的人,都要付出一番心血。

紅樓裡的人,靠著祖宗的廕庇,一切幸福來得都簡單,誰還會主動去討苦吃。可能眼看著樓就要塌了,他們也只會認為是命該如此,而不會想到,好好抓一抓教育,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