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微評:中國是時候從外匯儲備國轉變為最大舉債國


財經微評:中國是時候從外匯儲備國轉變為最大舉債國


財經微評:中國是時候從外匯儲備國轉變為最大舉債國


財經微評:中國是時候從外匯儲備國轉變為最大舉債國


中國2003年非典結束用了三個月恢復,中國香港、新加坡則用16個月,為啥?中國經濟組成部分第一、二產業佔據一半以上比例,第三產業對經濟作用力不如第一、二產業,特別是第二產業的工業!

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中國影響,目前看來基本四月份可以全國復工復產,四月底就可以影院、酒吧、酒樓全面恢復,那麼也和非典一樣,三個月即可恢復正常!

而歐美就不會那麼幸運了,它們是以服務業為主導的GDP,這次針對性打擊聚集型經濟,必然對歐美經濟重創,所以一次大的人類流行病疫情會改變歷史進程,這次很可能是上天給中華民族的一次機遇。

也許你會說目前全球一體化,中國難以獨善其身,歐美不消費了,中國出口就完蛋了!這如果沒有發生2018年以來的中美貿易摩擦,的確會讓我們擔憂,但由於特朗普的貿易戰已經讓中國早兩年前就想好GDP的三駕馬車中對外貿易無法再依靠,於是乎,中國經濟開始挖內需,開始靠投資、消費雙輪驅動,這些年下來,外貿貢獻GDP的作用大大下降。

當然,全球疫情失控最終會造成人類災難,可隨著各國重視起來,控制疫情只是時間問題,而不會因為疫情失控導致毀滅性打擊。但疫情這對於歐美來說就是經濟陷入經濟停滯,而中國則快速恢復增長,這一停一增,可想而知中國的機遇顯而易見!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成為全球最健康的消費市場、最安全的國度,就會讓國外資本加大流入,這對於我們急需的廉價資金至關重要,要知道改革開放幾十年我們央媽印的錢太多了,不能再印了,而國內很多問題需要錢來解決,通過發國債就可以解決錢不夠但又無法亂印錢的矛盾!

中國應該從全球最大外匯儲備國逐步變為全球最大舉債國,這樣才是中華民族真正騰飛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