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就应该甘于清贫”,这句话是谎言吗?

综改1


城市的教师穷不穷不知道,农村的教师绝对不穷,月工资:在职的六七千,退休的三四千,比普通村民高多了。别说他们并不甘于贫穷,就是他们真的甘于贫穷,国家也不会让教师贫穷,政策明文规定教师工资要高于公务员,这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师不会陷入贫穷。至于教师清不清,则因人而异,有的教师倾囊相授,有的教师课堂留一手。


张非9


从十年前开始,教师清贫就是一个伪命题了。我楼下的孩子考上本省一个二本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大连做高中老师,她爸爸在医院工作,跟我说了好几次孩子工资高,第一个月到手七千多,相当骄傲了。我几个退休的教师邻居,退休金也比一般事业单位高,和企业的比更不用说了。教师是事业编,在任何一个地区都不会是清贫的群体。当然了,偏远落后地区的教师和沿海发达地区的教师比,收入少很多,可是不是这个比法的,你要和当地比,而且也不能只是和公务员比,大学毕业的多了,做公务员的是少数,你觉得公务员好,为什么不考公务员呢?非得自己选择做教师,然后这山望着那山高,多矫情!


Andy081


不应该!太穷心态不好,教育不出高尚的孩子!真的,我小学时老师就让我给她买特供商品(我父亲有此待遇)我觉得那是给我父亲的待遇,没答应!结果到现在小学老师与同学聚会我都不去!现在自己当教师也看见有些年轻(尤其是下级城市来的)让学生带早餐(本来没几个钱,却经常忘记给钱!学生背地里议论说自己都舍不得)这真的不好!教师不该清贫更不该轻浮。



FUNING424


您好,楼主,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老师就要守得住清贫”,这句话是对教师这个行业的误解。如果认同这样的观点,是不是意味着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就选择了与贫穷相伴,选择了“人家起高楼,我窝茅草屋”的生活,显然不是的。

在封建社会时期,文人被社会瞧不起,主要是因为我们以前处于农耕社会,大众认为:文人手无缚鸡之力,除了念几句酸腐的之乎者也,在劳作上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经常被冠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名号。

但在当今社会,教育经过了多次改革,人才越来越受社会肯定的今天,如果还有这样的观念,我认为是要不得的,因为,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而老师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既然老师很重要,那他(她)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都应该得到体现。社会价值一般体现在为国家培养了多少有用的人才;个人价值则应该体现在给个人、家人过上体面的物质生活。

我记得曾经看过易中天老师的一次采访,他说:他有一个师兄,当老师当了一辈子,学识渊博,教书育人一辈子,但是抱着“当老师就该无私奉献”的想法,结果年老的时候落了个有病看不起的下场。易老师从他师兄的情况开始反思自己:难道当老师就该一辈子受穷,就该有病看不起。最后他通过上百家讲坛,让更多人了解他,实现功成名就,通过知识变现的方式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

老师是人,教师是一份职业,是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没有哪个职业规定从业者就得受穷,守得住清贫是一种操守,追求幸福则是天性!


飞鹿课堂


这句话曾几何时,成了校长对付老师的法宝。你嫌工资低,奖金少,工作累,校长对你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我们当老师不要张口闭口要奖金,要甘于清贫,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把心用在孩子们身上,再苦再穷也要把精力放在教育上。你觉得校长言之有理,当老师就应该是个穷光蛋。于是你以后绝口不谈什么有关钱的事。

现在想想,老师一方面要兢兢业业把工作做好,把孩子培养好。另一个方面,老师也不能甘于清贫,也应该富裕起来。


二牛144548898


“教师就应该甘于清贫”,这并不是谎言。拿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至少有两种解读:外人说出这话,既是对教师的戏谑调侃,也是带有偏见的认知;教师从内心里说出这话,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修养,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

甘于清贫是一种修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入了教师门,就应当安心静心、心无旁骛地汲取和积累教学知识经验,学习创新探索教学方法,磨砺和修炼做嫁衣、做蜡烛、做人梯的耐心。分给学生一滴水,要有一桶水的储备;将知识凝刻到不同智力学生脑海、融汇成学习实践和创造的能力,这种爱生如子般的母爱情怀,这诸多因材施教的构思设计,需要付出长期的心血和汗水!有了这样的职业修养,才配得上教书育人,才称得上为人师表。

甘于清贫是一种心态。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是教师的心理常态。虽然清贫没有具体的标准界限,但是现实经济社会的类比式清贫,却无时不在拍打着教师们的心灵,种种诱惑无不考验着教师的职业操守。不为利所诱,不为情所惑,不随波逐流、见异思迁,不正是教师队伍的真实写照吗?

甘于清贫是一种境界。应当说教师按劳取酬无可厚非,增加点工资待遇也是人之常情。我十分赞赏这句话:教师也是人,也有老婆孩子,也要养家糊口!但是教师的劳动却难以用数字衡量,付出和报酬很难成正比。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教师们的信念追求和坚守,凸显了这个群体的难能可贵,不值得全社会敬仰吗?

那些鄙视教师职业、贬低教师形象,或者嫉妒教师工资和假期、认为“教师就应该甘于清贫”的人们,在伟大的教师群体面前不觉得汗颜吗?





鹰眼看教育


这句话肯定不对,教师应该清廉正气,而不是清贫,当今教师地位大大提高,待遇齐比公务员,收入可观,清贫帽子早就摘了,要教师清贫的人就是见不得教师的好而朝讽教师,其心术不正,全社会都应尊重敬仰教师,他她们是培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勒的园丁!


迟到的认知者


这不是谎言,这是一种道德绑架。

凡事在脑子里想想该不该?为什么?

我们歌颂教师是勤劳的“园丁”,我们赞扬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是为什么一谈到待遇,就要求教师们“甘于清贫”?教师作为文明的传播者,“传道、授业、解惑”,让人类摆脱愚昧和野蛮。教师既然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如此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为什么要让教师清贫呢?

“教师就应该甘于清贫”这句话往往不是说给那些在大城市、教育发达地区的老师听的,因为在这些地方教师待遇整体较好,老师大概率不会清贫。

这句话通常是说给那些正在过着清贫日子的老师听的,也许他是个大山深处的代课乡村教师,也许他是个偏远地区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老师,也许...

面对这群扛着生活的重担,却依旧孜孜不倦为祖国的花朵播撒希望的清贫的老师们,有些人却站在道德高地,傲慢地对其说“教师就应该甘于清贫”,这些人的良心真的不会痛么?

我们总是一味地推崇奉献和牺牲,好像科研人员、人民教师等等诸如此类群体就该清贫,就该安贫乐道。可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社会畸形?老师也是人,脱离不开红尘世俗,他们不是只靠着赞美就能活着,他们也有物质需求,他们也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这些人,为什么不可以享受更好的待遇呢?

好在,近些年国家出台很多政策,要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那我想,提高教师的待遇是不是也刻不容缓了呢?我们不要举着道德的旗帜,以甘于清贫去绑架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让每一位教师过上体面的生活,才是这个社会该做的。


庆幸的是,已经有政府在这么做了。

山东将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 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800139304044593678/?app=news_article×tamp=1583466914&req_id=20200306115514010011049108198D61B8&group_id=6800139304044593678?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哈大圣


我是人民教师。

我愿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付出汗水和心血,我愿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竭尽我所能。

我,也希望获取与我的付出等值的劳动报酬。

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正常人的思路,有这样想法的我是一个正常的人。

有教师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不被刻意拔高,动不动就搞什么“成灰泪始干”和“到死丝方尽”的。

让教师付出得心甘情愿不好么?

我们好,你们的孩子更好,难道不好么?

一个让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群体全都活得惨兮兮的国家,能国富民强?

我们好,祖国的教育事业更好,难道不好么?

一方面希望教师尽全力、尽可能好的培养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希望教师千万不要过上好日子?

一方面叫嚣我们国家的教育做得怎么怎么差,另一方面希望给教育工作者的待遇低一点,再低点?

所以说,“教师就应该甘于清贫”是不是谎言?

这不是谎言,因为真有人信。

但是那些信的人,我觉得心理有些变态。

如果有人大喊:“可是我认识的某某教师,他自己就这么认为啊!”

那我就要问问他:“你是希望一个生活富足、快乐积极的心理健康的人做你孩子的老师,还是希望一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却还坚持认为自己根本不配过上更好日子的变态来做你孩子的老师?”


小楼一夜听春雨2020


教师就应该甘于清贫。这句话不是谎言,但也不是正确的话。

说这话的人就是个糊涂蛋。

这句话就是胡说八道。

为什么教师就应该清贫呢?为什么要让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受穷呢?这是什么道理?

按说教师工资应该稳定在国家平均工资中等偏上才好。这样老师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的教学,心无杂念的教育学生。

但是现在很多老师也被社会上金钱至上的理论给影响了,所以千方百计的跟风想办法赚钱。

但是老师没有时间,没有资金去做生意怎么办呢?就想办法把自己所会的所擅长的知识作为产品,拿出来办个补习班。

这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收入,其实这样就不好。

因为有一部分老师为了让孩子去上他的补习班,课堂上不好好讲,把一些辅导的内容放到补习班去讲课。

当然这是少部分的老师。但是就是这一小部分老师影响了一大部分老师的名誉。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老师热爱知识,热爱教学,当然也可以热爱金钱,这无可非议。

但是君子爱钱取之有道。

如果不能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获取金钱的话,肯定就会影响教师高大的形象。

所以老师不应该清贫,让老师清贫了,苦的是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