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当孩子用哭闹要挟你时,4步走,轻松搞定

法国儿童教育专家马克·雷诺在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曾说:要树立家长的权威,善于向孩子的“任性”说“不”。

当你学会了说“不”,你会发现,孩子管起来很容易。

李玫瑾教授:当孩子用哭闹要挟你时,4步走,轻松搞定

有这么一对母子,妈妈39岁,典型的“认输妈妈”,儿子6岁,典型的“霸道儿子”。

儿子只要想要的东西,妈妈不给,就立马躺地上哭闹,妈妈每次都无奈妥协。

后来,儿子的要求越来越过分,妈妈很吃力,觉得不能再纵容孩子了。

于是拒绝孩子的要求,儿子很熟练地往地上一趟,放声大哭,见妈妈不怎么理他,爬起来就对妈妈拳打脚踢,妈妈怕儿子手痛,再次妥协。

再后来,妈妈忍着痛躲避孩子的拳头,孩子够不着,于是在地上打滚撞头,妈妈吓得又选择了妥协。

之后,孩子耍赖就拿头撞门,撞墙……

面对镜头,妈妈红肿着双眼,除了深深的无奈之外,还有更深的担忧,害怕有一天妥协也不能满足孩子了,希望节目组老师能帮帮她。

李玫瑾教授:当孩子用哭闹要挟你时,4步走,轻松搞定

孩子都很聪明,在和父母的相处中,他们一直在不停地总结“作战经验”,当他们发现某种方法能使大人就范时,就会反复使用。

妈妈的一再妥协,就是孩子哭闹要挟的最根本原因。

知乎上也有不少父母提问:孩子一点不满意就往地上躺,哭个不停怎么办?

有人回答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提起来吊打一顿,啥事都没有了。”

没想到“打骂”教育,深得很多父母的认同。

不置可否,有的孩子被打骂过后,确实变乖了,但有的孩子,你越打骂,他越不怕,就是这么皮实。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手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孩子忘不了鞭子和疤痕,即便被打骂但尚未表现出极端行为的孩子,心理上的伤害依然存在,而且这种伤害将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

著名心理学教授钱铭怡,在《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报告》中指出,父母的负面教育会直接影响子女以后的性格。

李玫瑾教授:当孩子用哭闹要挟你时,4步走,轻松搞定

研究中提到:经常遭受打骂的孩子的性格:顽固,冷酷,残忍,独立或怯懦的,缺乏自信心、自尊心,盲从,不诚实等等。

这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吗?

显然,我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诚实、自信、乐观、有包容心、尊长爱幼等等……一切美好的品德。

打骂这种极度的惩罚方式,是最后的手段,但也是最没有用的手段,只会让孩子背离我们的初衷。

李玫瑾教授:当孩子用哭闹要挟你时,4步走,轻松搞定

孩子还小,哭闹本属于正常行为。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与世界相处,所以要用各种方法试探,得到鼓励时则会认为方法正确,而一直坚持使用。

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一直强调,孩子6岁之前家长要学会说“不”,但不是靠打骂来让孩屈服。

她认为,3岁以前的孩子,哭闹是因为痛苦,3岁以后的孩子,哭闹则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所以,当孩子懂得拿哭闹来要挟你的时候,我们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不要骂,会给孩子留下不文明的印象。

第二、不要打,孩子还小,你打他不公平。

第三、不要说教,孩子正闹着,说什么都是噪音,听不进去。

第四、不要走开,他闹给你看,你就看着他闹,等他情绪平复。


李玫瑾教授:当孩子用哭闹要挟你时,4步走,轻松搞定

为了便于理解,优妈用生活场景来给大家仔细分析一下。

当孩子在商场哭着吵着要一个玩具时,对照四个基本原则,你就可以这么做:

先把孩子抱到一个安静点的地方,比如商场墙角等人少的地方。

然后你就安静地看着孩子,任他吵闹,只要保证他的安全就好,不打不骂,也不要给孩子脸色,不要试图去给他讲道理,不要试图阻止他发泄。

儿童心理学家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说:“孩子哭闹时,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是试图阻止。要知道哭闹、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才是。”

看他哭得激动时,你可以给孩子一点爱,比如给他擦把汗、抹把眼泪,但要坚定,不能妥协,孩子还想哭,就让他继续哭。

等孩子哭得差不多了,你可以抱抱他,告诉他你仍然爱他,能理解他的心情,跟他说“以后有事情,可以好好说,如果你能说服我,我可以考虑你的要求,但是哭闹没用。”

一次两次,孩子可能还是会使用哭闹要挟,但次数多了,孩子就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了。

当孩子收起哭闹,好好跟你说的时候,李玫瑾教授提出要坚持“三比一”原则,即三次满足一次,让孩子知道交流有用,但又不是每次都给,避免形成变相妥协。

这种交流关系一旦建立好,等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你们俩的关系就好相处了,反之,则不然。

李玫瑾教授:当孩子用哭闹要挟你时,4步走,轻松搞定

李玫瑾教授还特意说了一个曾经接手的案例。

一个12岁的孩子,因为妈妈不准他去网吧玩游戏,臭骂了他一顿,结果这个孩子直接就服毒自杀了。

记者问道:“这么点大的孩子,他怎么会知道自杀呢?”

李玫瑾教授说:

因为父母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信息,只要他伤害自己,你就会妥协,所以他用你的爱来威胁你,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义。

孩子小时候你说不行,他顶多在地上打滚,但等他长大了,腿硬了,你再说不行,他就会离家出走,或者干脆告诉你:再不答应我就死给你看。

李玫瑾教授强调3-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在孩子三到六岁的时候,要对他说“不”,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否则长大再想管就难了。

李玫瑾教授:当孩子用哭闹要挟你时,4步走,轻松搞定

管教孩子,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智慧,建立起了好根基,将来才不用煞费苦心的再进行补救,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家长造就的,要调整孩子的问题,家长先要看清自己的问题,只有根越健康,花朵才能开得越美。

当你无法忍受孩子的某种行为时,别急着用家长权威,记得先反问自己:我学会跟孩子说“不”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