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欲念”和“戒欲”间 漫谈爱情的张力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诞生在德国文学史上的《玛丽恩巴德哀歌》,记录着74岁的歌德与19岁的少女乌尔莉克的情感之歌,或者说是歌德内心状态的日记,这是

歌德晚年最重要、最发自内心深处的诗,直至200年后的今天,读起来,它仍有跨时代的一种熟悉。


  • 欲念之喜

“我们纯洁的心中有一股热情的冲动,

出于感激,心甘情愿把自己献给

一个更高贵,更纯洁、不熟悉的人,

向那永远难以称呼的人揭开自己的秘密;

我们把它称为:虔诚!--当我在她面前,

我觉得自己享受到了这种极乐的顶点。”

这里所表达的一种普世共通的美好情感,相信每一个经历过爱情浪漫触动的人都能感同身受这种纯粹的善意,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大门被开启,以纯粹的心看到

纯净的生命,尽管眼前的这个人不是那么熟悉,但是,有一种直见,可以穿透层层遮蔽和杂质,看见这个人的真心,这个人的生命。

这种神秘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深深牵动着自己,这种东西让自己的内心被点燃,被撩拨,此刻,开始坐立不安,不睡不吃,热血依旧沸腾,脸上透着光,身上铆足劲,会不自觉的傻乐,人生似乎有了更多的可能和欢愉。内心装着满满的能量,有一种时时刻刻的牵挂,好像是一种初见,初见看似是眼前的这个人,又好像不是。即便看不见这个人,内心还是能感受到一种激动和快乐,不言而喻的。此刻,每一个被触动的人都开始了各种幻想......


就像这首诗中描述的那样,


“一个苗条的身形在碧空的薄雾里飘荡

多么温柔和明净,多么轻盈和优美,

好像撒拉弗天使拔开浓云,露出她的仙姿,

你看她--这仙嫒中的佼佼者,

婆娑曼舞,多么欢快。

可是你感觉到这替代真人的幻影,

仅仅是短暂的瞬间;

回到内心深处去吧!那里你会得到更多的发现,

她会在心里变幻出无穷的姿态:

一个身体会变出许多形象,

千姿百态,越来越可爱。”


  • 欲念之悲

因各种美好的幻象而产生的爱,因爱而产生的欲念,通过身体去传递的爱,神圣而深情,容不得一丝的不真诚。生命的禁忌被打破,由此而感到自由、舒畅。就像这个被德国和欧洲誉为本世纪最有智慧、最成熟、最彻悟的哲人,毫无避讳的去求婚。他走访19岁姑娘的母亲,痴心尾随心爱的人儿,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也成了一个没有把握的求婚者。这里,这种美妙的感觉一开始会让人欲罢不能,便不知不觉深陷其中,伴有

一股莫名的执着,甚至是一种偏执。强烈的渴望想去占有好像占有了幻象出的眼前这个人,便拥有了全世界想去占有的同时,就是一场悲剧的开始。

当然,这人世间还是有着很多只羡鸳鸯不羡仙的佳话和幸福,而这求之不得的痛苦,同样吞噬着很多用情很深,一时无法自拔的人,也包括这位年迈的老人,像诗中所描述的那样,这似乎昭示出爱情的另一种命运和结果,一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无奈与煎熬

“无法克制的热望使我坐立不安,

一筹莫展,除了流不尽的眼泪。

忠实的旅伴,让我留在此间吧,

让我独自留在这沼泽里、青苔上、岩石边!”


  • 欲念之毁

“我已经失去一切,我自己也不再存在,

不久前我还是众神的宠儿;

他们考验我,赐予我潘多拉,

她身上有无数珍宝,但也有更多的危险;

他们逼我去吻她那令人羡慕的嘴唇,

然后又将我拉开--把我抛进深渊。”

无论是幻象的破灭,还是没来得及破灭的求之而不得,过程中暴露了自己的脆弱,心里开始空唠唠的,夜不成寐,好像自己的价值会瞬间被另一个人的冷漠、拒绝所否定

于是,自我开始了轮回式的怀疑,甚至沦陷,没有了生活的目标和动力式的自我放弃。身体和心理的问题接踵而至,无法自我排解所导致的

自我伤害;也有人开始寻找另外的救命稻草,希望可以去填补精神的空虚,找寻另一段所谓的情感去慰藉自己受伤的心灵。现实中有太多这样的故事,此种故事的结果,总是雷同,从生命一个坑洞中跳进了另一个坑洞,原本以为的慰藉会变身为二度的伤害


  • 欲念之成

爱的欲念本身是人之为人,再正常不过的一种需要,是人的一种心灵向往。欲念缠身,像是一种疾病,这跟年龄无关,74的老翁也可以像个情窦初开的男孩,不能幸免,所幸的是,就像歌德的密友策尔特尔所说,“是这支刺伤他的梭枪本身治愈了他”。歌德通过这首诗拯救了自己,开始了生命的另一种“完成”。他认真回顾自己60年来的作品,他精力充沛的写作,在不幸的《玛丽恩巴德哀歌》诞生后的7年,《浮士德》完成了。

每个人都有着翻转自己生命的机会而爱情的出现所带来的“伤害”也许是人生的另一种翻转。试问,当我们坠入爱河的时候,到底是因为我们爱上了眼前这个人,还是爱上了这种感觉,而这种感觉是因为眼前这个人所散发出的一种灵魂的魅力所传递的,恰恰,这种魅力也是我们自身所潜藏,没有被发现,但却是渴望被唤醒和成长的。与其说,我们爱上了一个人,不如说我们爱上了这个人内在的某一种特质,而恰恰这个人的出现,唤醒了自己的内在需要,希望借由爱情的真诚互动,真正来一场自我实现。

每一种伤害和失意的背后都有着其特定的美意,善加转化利用,会创造出乎意料的结果。此刻,想到了离婚后的张幼仪,并没有因为徐志摩的“薄情”,自暴自弃,而是去德国深造。回国后在东吴大学教授德语,后来只身去了上海,担任银行副总裁,自己又开了一家服装公司,掌管了当时民国上海滩的潮流走向。

那时的

欲念已经华丽转身成了成就自己未来的一种动力戒除并转移了对情感的过分依赖和执着,选择走向更加自由、独立,甚至精彩的新征程。


因为爱情,在欲念的进退、戒转间完成了人生的迭代和更新,这是人生的镜子,人生的转机,人生的张力;

因为爱情,我认识了我自己,我活出了我自己,我实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品尝着另一种幸福的味道,无怨无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