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重于艺术,漫谈“下意识形态”

在鱼肉的世界里,我激动的捂住看起来像自己的那份

是不是自己的,天涯说了算

虽然我没有白马

只能在梦里,狠狠地揪下喜欢的那朵花

天空,还在下雨

天使,在雨里跑来跑去

你可以不同意我的个人看法,但是你绝对不能不让我表达

——你可以死活反对我的观点

我会死活捍卫我自由言论的权利

仅此,而已 (写给一切人们)

言归正传,既然说了下意识形态艺术的趋向那肯定就会有“上意识形态艺术”的趋向:刻意的表现就应该称之为“上”意识形态。做人,得有上进心嘛!‘潜意识’一词非常非常接近下意识形态,具体哪里不一样还希望朋友们自己具体参悟!大概是潜意识不会提前告诉有包袱让你下意识打开包袱;而我这里所述的下意识形态如同提前知道大概可能会有一个包袱,到时候需要打开这个包袱。潜意识是自己想不到,潜伏在你的意识中你未发掘的。 而下意识是指你自己按自己的意识,是你自己知道且根据意识做出决定。大概如此,细节自己参吧!

经典的下意识形态的例子就是每个人的长相:素颜本我真实法相。佛语“法相万千”指的是法相“变化”万千。如同化妆演绎、拘谨所为而不能自己。所以,所有的“戏”都是上意识形态艺术。禅,将就接近本我、本真。所以说下意识形态艺术相对离禅的距离近。亦放松、节俭、简洁。

如今的人们尚古、崇尚古人的的艺术。尤其是书法,以敦煌出土的残纸汉简为例,那些写公文记载的人们有没有想到今天的后人们在研究他们当时随意写下的东西?所以说,那些公官师傅们都是下意识形态艺术的经典代表。而青州出土的状元卷就是经典的上意识形态艺术的表现。

多元化共存是丛林法则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法则。如同市场经济就比计划经济靠近自然丛林法则。大自然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大自然淘汰’这个法则是非常值的敬畏的。优胜劣汰!否则哪里还会有什么进步!?

下意识形态艺术其实就是一种活法的艺术。

——活在当下而不思、理所当然的表现当下和享受当下。不苛求过多的设计。不花费太多的思量以奢求得到什么。表现本真、本我,足矣。

所谓不思、不思量,不是从来不思量。而是一直努力‘思量’,只是当下到了需要享受过程和享受‘一直思量’之结果的时候了,所以就大胆展示真我、本我,展示的这个过程就屏弃一切,不再思考、思量了!

禅道,通过自然而然而诠释命和艺的至高追求和至高理想境界。中国古代的禅宗是日本禅宗的老师。日本的书道、茶道、花道文化也都源于禅文化。禅,境界至高无上。

当今日益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允许多元、多样化艺术并存的时代。日本良宽法师曾说过:最不喜欢厨师的菜、书法家的字、诗人的诗。良宽书法当时与寂严、慈云齐名。良宽最不喜欢“ 书家的字、厨师的菜与诗人的诗”,因为这里面只有技巧而没有自性,太多”表面文章”而缺乏内蕴,过于一本正经而缺少自然而然的品质。良宽从中国、日本的古典书法着眼,在二者的融合中特立出自己的个性。一休宗纯法师也是如此忘我独行、不折不扣。中国唐代大和尚寒山法师,天性暴露、自由自在、笑天笑地笑自己。这是一种活法。在当时时代估计也是十分异常的活法。还有日本近代一个书法家井上有一。也是了不起的。

不出其然而出其所以然而然。

这味药剂子,独特、个性、又十分大胆。对于我们体制教育的模式板块化行为,我个人觉得适当的服用一下这个偏方的剂量药也未尝不可!

大道理多说无益,该懂的人会懂、不该懂的无论如何都不会懂。这就是世界!这就是现实生活的世界。

吴冠中先生的一些理论观点也是比较激进的。剂量猛烈!喜欢。比较温柔还特别独到的,还有木心先生。他们都是多少年良性认知基础上的沉淀、思索、厚积薄发的下意识形态语言或者是思维的艺术。最终也成了自我的生活艺术方式。吴冠中先生最终毁掉了自己所有的印章。木心先生一世孤独。让人深有感触。

下意识形态的活法就是简单。俗话说的好:所有的简单都不简单。世间百态的物质,创造真的很难。无非都是更新了原有物质的组合。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性和运气成分的存在,让那种新颖的组合更早的莅临世间并带来了另一种新的味道和新的美感。世界是感激这样的人的,所以奉他们为大师。且让他们名利双收。只可惜有些成功和荣誉只是来的太迟到而已,等不及的作者就已经早早草率离世了!对于当事人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悲催。但是对于艺术和时代来讲,无非早晚,影响不大!所以,我就更加推崇下意识形态艺术方式、方法——

大胆妄为、极力放肆的表现真我、本我!当然,我推荐的是艺术、学术、理论等方便法门,而不是让人在任何行为上为所欲为、大胆突破!触犯了法律可是需要自己负责的!

放不开,永远进度慢。没有突破性想象力的思维无异于慢性自杀。长期的压抑状态绝对是病态的。“千人一面”或者“暂时不在”,都可怕的很!“暂时不在,如同死人”经典的很!

释:道膺禅师——

道膺(853~902),唐代曹洞宗僧。幽州(河北省)蓟门玉田县人,俗姓王。幼年出家,诵习经法,二十五岁于范阳延寿寺受具足戒,学小乘律仪。既而叹曰:“大丈夫岂可桎梏于律仪!”乃去。后入翠微山问禅要,居三年,又往参洞山良价,契悟宗旨,遂嗣其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上堂:欲体此事,直似一息不来底人,方与那个人相应。若体得这个人意,方有少许说话分,方有少许行李分。暂时不在,如同死人!岂况如今,论年论月不在,如人常在,愁什么家事不办。欲知久远事,只在如今,如今若得,久远亦得。如人千乡万里归家,行到即是。是即一切总是,不是即一切总不是,直得顶上光焰生,亦不是能为一切,一切不为道,终日贪前头事,失却背后事,若见背后事,失却前头事,如人不前,后有什么事。

南无阿弥陀佛

下意识通俗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知觉意识范围之外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在通常情况下,下意识往往被用作为无意识的同义词。但是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下意识并不等于无意识,原因在于这样会混淆无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别。另外,下意识同样不等于荣格的个人无意识概念,因为在荣格的理论体系中,下意识被用来指个人无意识中更接近于集体无意识的那些部分和方面,而并非指那些更接近于意识的部分和方面。下意识本身也是心理过程,但在一定的时刻,这些过程不受到注意,因为它们是无意识的思想活动中心。下意识是意识活动的副产品,其中没有任何神秘的、不可知的因素

下意识与潜意识的区别

1、下意识仅从心理学意义上讲,即人的不自觉的行为趋向。而潜意识则是人心理上潜在的行为取向。

大家可以发现,除了有个别字眼有区不明显的区别外,这两个名词可说是很相类似的。而在文学领域内的这两个词一般是通用的。

2、潜意识是自己想不到,潜伏在你的意识中你未发掘的。 而下意识是指你自己按自己的意识,是你自己知道且根据意识做出决定。

3、如果从完全的心理学角度分析,可以参照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对二者进行比较。无论是下意识还是潜意识都是人在长期生活中的经验、心理作用、本能反应以及心理和情感的暗示等不同的精神状态在客观行为上的反映。二者的一般界限是行为的支配力不同,尽管表现相类,但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下意识行为往往是由本能、性情或其他“人”本身的先天因素引起的,如我们在遇到危险时,总会下意识的产生“趋利避害”的想法,这是人进行自我保护的本能;而潜意识行为一般是有某种心理暗示或是在行为之初产生过有意识的思考而引起的,诸如我们在犯罪分子身边,纵使他被羁押,但我们潜意识中仍会认为“他”是危险的,同样在遇到国家曾经的敌人时,我们心理也会不自然地产生一种排斥情节,并非对其某个人,而是我们受到了长期以来爱国教育的暗示。

侧重于艺术,漫谈“下意识形态”


侧重于艺术,漫谈“下意识形态”


侧重于艺术,漫谈“下意识形态”


侧重于艺术,漫谈“下意识形态”


侧重于艺术,漫谈“下意识形态”


侧重于艺术,漫谈“下意识形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