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仲英民勤屠城 罪惡滔天 罄竹難書

1929年3月12 日,西北流寇馬仲英所部第5旅攻陷民勤城,對城中無辜民眾實施大屠殺。《西北馬家軍閥史略》一書記載:“……馬部大隊人馬入城,城上無抵抗力,馬部一擁而上,在城頭砍死雷尚志(時任縣長),隨即進行屠殺,槍聲、喊聲、慘呼聲混成一片。民勤縣全城不滿一萬人口,被殺四千六百多人,其中槍殺很少,大多以刀砍死,慘狀不忍筆墨記述……”記者根據近年新發現的一批檔案資料,勾沉當年那幕慘不忍睹的血屠場面。

“尕司令”為何取道民勤?

馬仲英,人稱“尕司令”,與西北軍閥馬步芳、馬步青系堂兄弟。原名馬步英,因仇恨馬步芳、馬步青兄弟,改名馬仲英。他不滿18歲就拉起一支武裝力量,號稱“黑虎吸馮軍”,“馮”指的是馮玉祥統帥的西北國民軍。1929年正月,馬仲英所部突破扁都口國民軍攔截,進入了河西走廊。民勤屠城的見證人、秦安人王新潮回憶資料中說,馬仲英所部到山丹時,馬仲英自稱“黑虎吸馮軍總司令”,有五個旅,馬廷賢自稱後路總司令,有兩個旅,共四千多步兵,五千多騎兵,號稱一萬。

馬仲英從馮玉祥部隊的進剿圈中突圍進入河西走廊,下一步究竟向哪個方向落腳呢?為此,馬部特意在山丹以西一個叫炒麵莊的地方休整,並聚部商議。馬仲英認為西去新疆穩當,意見提出後,立即遭到以馬廷賢為首的部屬們的反對。馬廷賢為首的西寧派的將佐們認為:與其西進新疆,還不如東進寧夏,以寧夏為基地,再圖發展。馬仲英見多數人願去寧夏,就同意了。

但東去寧夏,正面有國民軍主力攔截,因此,馬部不敢走大路,選擇了從沙漠邊緣繞道去寧夏。行軍路線大致是,先取永昌,後沿沙漠過民勤,進入阿拉善,再攻取銀川。

因當時正值春節期間,加上信息閉塞,民勤軍政界不知道馬仲英將東行的消息。相反,由於民勤縣長王同錫鞭打民勤紳士王步雲等二十餘人,民勤文化界向省政府控告,輿論沸騰。正月二十五日(公曆3月6日),民勤縣長王同錫卸任,新任縣長雷尚志接任。就在當天,永昌城烽煙告急,永昌城民團團長楊介臣在城頭放冷槍,打死了馬仲英的副旅長馬彥海,結果,整隊路過的馬部怒攻永昌城,城陷後,馬部屠殺城中軍民二千二百九十多人,繁華的永昌城頓時成了一座“寡婦城”。但當時的民勤紳士界正忙著迎接新縣長,密謀羞辱離任的王同錫,對發生在永昌的慘屠不聞不問,城防一事也無人管。五天後,當馬部的先頭部隊進入昌寧一帶時,民勤的軍政界才如夢初醒。

秦安人王新潮當時任民勤縣政府譯電員,年僅20歲。他回憶錄中說:“王同錫於二十九日早晨離開民勤縣城。當晚宿居距民勤縣城六十里之香家灣,即聞馬仲英突出青海已屠永昌縣城,正向民勤前進。王即快馬加鞭奔向武威。雷尚志親送王同錫至小壩口後回到縣城,即接到縣警察局騎巡隊的報告說,馬仲英的前部已至昌寧(距縣城一百六十里)。”他透露說,王、雷二人同在馮玉樣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七方面軍指揮部軍需處當過科長。紳士們準備在王離職交待時大肆的刁難,可是,王、雷既是同事、朋友,又因“官官相維”,交接手續極為簡單,因此,王同錫在城中住了四天後才離開。王同錫到武威後向當地駐軍(一個整編團)告急,駐軍不敢救援。3月10日,新任縣長雷尚志急向甘肅省主席劉鬱芬電報,劉鬱芬說:“土匪攻城,三天內城破攻陷者,縣長處死!”當時民勤城防力量“只有三四十名警察,二三十支破爛槍”,雷尚志緊急下令將三個城門關上(北門早被風沙擁死),用沙包壓死,命令全城青壯年一律上城守城。

血屠民勤城的“藉口”

3月11日,馬部前鋒抵達民勤城南。馬仲英想在民勤立足,籌措東去的糧草,就派人向南城上的警察喊話,稱“我們是路過民勤去寧夏的,你們把城開了,讓我們的隊伍進城休息一下。”雷尚志叫人傳話說:“百姓害怕,你們駐在城外,我們給你們供應糧草。”喊話的人見民勤守城者不上當,就擺出一幅謾罵的姿態,企圖激起事端。

喊話者究竟是誰?現在的史料有兩個說法:一是秦安人王新潮的回憶錄,他說,馬仲英派馬維俊為代表,率兩騎至縣城南門外,向城上喊話。正在互相喊話之際,冷不防,一個警察放了一槍,把馬維俊的一個隨員打死了。馬維俊即與另一個隨員逃走。這就把禍事闖下了,民勤縣城的百姓的生命財產,就被一槍斷送了。一是近年的檔案資料,披露說,馬仲英抵達民勤西南孫家臺子紮營,派馬應彪率一連騎兵

到縣城聯絡。騎兵到達城南門外,城內民團和警察閉門不納,馬應彪向城上喊話,城頭的一個警察冷不防開槍打死了馬應彪的隨員。這隨員名叫馬黑力,恰巧是馬應彪之子。悲憤欲絕的馬應彪馱著兒子的屍體返回孫家臺子,哭泣著報告這一切,說到傷心處嚎啕大哭。

第五旅旅長韓進祿聽見哭聲走進大營,看到馬應彪全連官兵異口同聲要求替馬黑力報仇雪恨,而“尕司令”坐著,沉著臉,一言不發。韓進祿生性暴躁,一聽馬應彪的哭訴,怒髮衝冠,請求率本部人馬攻城。“尕司令”當即決定韓進祿旅為先鋒向民勤進攻。

民勤遭血屠真的是“警察一槍惹下的禍”?其實這只是個“藉口”而已。馬仲英部急走寧夏,繞的是人煙較稀的沙道,部眾近萬,糧草緊缺,民勤是他們早就準備奪取的戰略孔道。據住民勤,一可以隨時西顧,實施入疆的企圖,二可以補充裝備,以民勤、阿拉善為攻取寧夏的戰略後方。因此,馬部東去,民勤是必須要奪取的戰略咽喉。甘肅省主席劉鬱芬早在正月初就知道馬部有東去寧夏的可能,卻未能急調國民軍主力增防涼州、民勤一線,而是僥倖寄希望於馬部入疆。如此昏聵的用兵者,是造成民勤被血屠的最直接責任者。

民勤遭血屠的檔案細節

秦安人王新潮的回憶錄中敘述:“二月初二日(3月12日)中午,馬仲英的大隊人馬從四面八方向縣城圍攻,城外喊殺連天,城上爛槍土炮還有紙炮一齊亂放。這樣亂喊亂放了一陣,馬仲英的人就從北城爬上,接著四面都爬上了,守城百姓驚散。這時的雷縣長呢?早已嚇呆在城上,即被亂刀砍死。就從這時起,馬仲英即開始屠城,喊殺聲、槍聲、呼救聲、慘叫聲吼成一片,入夜火光沖天。大屠殺了一晝夜,繼續搜殺。從初二日馬仲英進城起,至二十一日離城止,屠殺一直沒有間斷。民勤全城不滿一萬人口,被屠殺了四千六百多人,其中槍殺死的很少,絕大多數是刀砍死的,還有投井死的。婦女被奸,無一倖免。”

《甘肅文史資料選輯(第二十四輯)》記載:“韓進祿旅抵達城下,吶喊,放槍,猛攻一陣。由於城牆外風沙堆積,城牆已無法抵擋,韓進祿沒費多大力氣就攻進了城池。守城警察和民團全部撤退,躲藏到城東南的東嶽廟和大關廟中。韓進祿下令,大肆燒殺,城內頓時火光沖天。”

當時避在鄉下的民勤秀才李盛堂日記中寫道:“初七日大風,溫度甚涼,縣城來人乃雲,青海馬仲英率萬人攻破城守,燒殺搶奪,悽慘萬狀。田筱山亦遭不測。婦女徒遭姦淫,大半投井自殞……”。(注:田筱山,即省議會議員田毓炳,與另一名省議會議員王步雲一同戰死。)

“初八日無風。微陰,溫度如故。縣城有報,馬仲英縱火焚城,魁星閣遭焚,馬永盛房屋被焚之……”。

“二十二日大風,溫度變涼。人報,馬仲英騎兵自汪智號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