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逆行天使”的“回家”日记:病树前头万木春

记录者:姜堰中医院呼吸科主治医生 王素梅

地点:湖北武汉至江苏泰州

王素梅是第二批出征湖北武汉的30名江苏泰州中医系统的医护人员之一,一直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从事抗疫医疗护理工作。

姜堰“逆行天使”的“回家”日记:病树前头万木春

疫情日记

3月8日

历史性的时刻到了,在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正式休舱,我们也暂时完成了使命。下午2点,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在方舱医院合影留念,对我们来说,这是我们并肩战斗过的地方。让我们感到最骄傲最开心的是:491名患者“零死亡”,所有医务人员“零感染”。那一天,在拍照时,我感觉到武汉的天空是那么地湛蓝,空气是那么地新鲜。

姜堰“逆行天使”的“回家”日记:病树前头万木春

3月14日


休整了几天,我们被告知将分批返回泰州,很多病人知道后,都给我在微信上留言,对我们的辛勤付出,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姜堰“逆行天使”的“回家”日记: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位病人特意让我拍了一张自拍照发给她,她说:“我要保存下来,回去给我的宝宝看,这就是妈妈生病,帮助过妈妈的医生,还有很多向她一样的医生,舍小家、顾大家,谢谢您,曾为我们拼过命。”看到他们的留言,回想起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说真的,很温暖,很感动,都有点舍不得离开他们了。

姜堰“逆行天使”的“回家”日记:病树前头万木春

3月16日


回家的前夕,我兴奋激动到半夜。在一线战斗时,有人问我,你想不想家?我说:不想!因为特殊时期,祖国的召唤,就是我们义无反顾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的精力就该全部放在救治病人上。但是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全是我的家人,我的同事,我在想再见他们时我该说什么话。

3月17日


早晨五点半,我就起床了,我在朋友圈写了这样一句话:“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我想这就是一名普通人的中国梦吧。

姜堰“逆行天使”的“回家”日记:病树前头万木春

姜堰“逆行天使”的“回家”日记:病树前头万木春

吃完早饭,我们正式踏上归程,一路上,我看到队友们脸上全是兴奋和激动,我何尝不是呢?下午4点多,我们从南京坐上泰州市政府专门安排的大巴,向我们阔别一个多月的家乡进发。家乡的春风从车窗外吹到脸上,真暖!路边那金灿灿的油菜花好像在向我们招手致意:欢迎回家!

晚上七点多,大巴缓缓驶入我们的休整地——姜堰溱湖度假村,我感觉心跳瞬间又开始加快,或许是近乡情怯的缘故吧?下车后,泰州市委副书记张迅的一句“欢迎你们回家”,瞬间让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

姜堰“逆行天使”的“回家”日记:病树前头万木春

八点多,晚宴开始,香椿炒鸡蛋,爆炒螺蛳,大煮干丝,昂刺鱼炒臭干……一道道家常菜摆上来,多么熟悉的味道,多么深入味蕾,多么沁人心脾!这就是家的味道,真好。

今天,我们离开了武汉回到了家乡,而武汉的确诊病例只新增1例,我深信,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病树前头万木春,疫情过后,华夏处处必是春。

王素梅往期日记回顾

2月9日

作为泰州第二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我们30名中医系统的医护人员集结一起,男队员8名,女队员22名。10名医生,20名护士。抵达武汉时已经是深夜,寒风凛冽,街头空无一人,在寂静寒冷的环境中,心里多少有点忐忑,告诫自己:既要全力救治患者,也要保护好自己。

2月10日


队伍开始进驻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我们先经过消毒,再进入清洁区,按顺序完成戴口罩、帽子、穿防护服等十几个步骤,大家相互检查、确保安全,我们都知道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救治患者。战友们彼此在防护服上写上名字和“加油”,相互鼓励、打气,我们戏称这防护服就是我们无敌的铠甲。

2月20日


进入方舱已经10天了,我是值夜班的,每天晚上都要对病人进行巡查,查看舌苔脉象,进行咽拭子核酸检测,处理一些突发状况,工作虽然繁忙,但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救助病人,就觉得非常自豪。这10天里,我负责救治的38名病人中已经有9人出舱了,真的很开心。患者对我们也非常信任,非常体贴。今天,我推着车给患者检测,可能是太累了,推车时有点推不动,旁边的李奶奶还有张大哥马上就过来帮忙,李奶奶还叮嘱我,让我多休息。在这十天,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渐渐的,我们都感觉大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姜堰“逆行天使”的“回家”日记:病树前头万木春


姜堰“逆行天使”的“回家”日记:病树前头万木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