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標準

中小學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標準(試行)

標準研製成員:

南京市教學研究室 丁玉祥

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 丁書林 馮玉琴

北京師範大學 陳旭新

浙江省桐鄉市鳳鳴高級中學 倪俊傑


中小學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標準


為規範中小學的線上教學行為,充分發揮線上教學的獨特功能,依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育部關於發佈“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指南”的通知》《教育部關於加強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教育部關於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的相關文件精神,制訂此評價指標,供中小學線上教學質量評估做參照。

一、評價理念

(一)立德樹人,全面發展

線上教學應堅持育人價值導向,強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落實,堅持“五育”並舉,著眼於學生信息素養、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綜合培育,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有序學習,技術支持

線上教學應恰當處理好課前、課上和課下環節。有序做好線上教學所需技術工具、學習資源、網絡平臺的前置準備,發揮信息技術工具的有效支持,為線上教學搭建科學、高效、穩定的運行環境,為師生線上教與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多維交流空間。

(三)遵循規律,促進學習

在線教學應遵循教與學的基本規律,充分發揮技術支持學習的獨特優勢。要基於學生學業水平,準確定位在線教學的課程目標,堅持以學習為主線,科學把握教師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角色地位,促進學習行為的真實發生,促進在線教學課程目標的有效達成。

(四)協作學習,精準評價

線上教學要發揮技術工具特點,充分開展協作學習,通過網絡互助,實現個別化指導與個性化學習。利用網絡技術工具在數據分析、診斷以及自適應學習方面的便捷特點,對在線學習過程實施精準評價。通過基於在線學習數據的分析診斷,促進線上教與學行為的主動改進,有效提升學生信息獲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多種技術工具合理運用能力。

二、評價標準

包括前置準備、資源運用、教學過程和課程評價等4個一級指標,技術工具與網絡環境準備等10個二級指標以及26 個評價要點,詳見列表。


中小學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標準

中小學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標準

說明:評價等級中,A/ 1.0, B/ 0.8,C/ 0.6, D/ 0.4 ,分別指四個評價等級的得分權重。

三、評價要求

(一)堅持因地制宜,為學而用

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為中小學線上教學效果的評估提供了評價參考的依據,但各學校、教師和學生個體的差異較大,受制於網絡平臺和技術環境的影響,線上教學的實施效度存在差異。因此,評價標準採取教師自我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量化評價與描述性評價相結合,堅持教師主導,以評助學,有效促進教師教的行為改進,更好地支持學生線上學習的深度開展。

(二)規範教學行為,優化手段

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的運用,應注意引導學校、教師規範線上教學行為,優化教學組織形式,優選信息技術工具,最大化提升線上教學效果。本評價標準基於教與學的行為觀察,更突出教的行為改善的評估,突出教師自我評估為主,學科評估為輔的評價定位,期望通過規範教與學的行為來引導線上教學的有序、健康發展。

(二)合理利用資源,支持學習

線上教學涉及多種網絡課程資源,在線教學質量評估標準應重視教師對網絡課程資源的合理選擇與科學運用評估,目的是引導教師精選、優選網絡課程資源,支持學生線上精準學習,為學生學習減負,有效提高課程資源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四)強化以評促建,把握方向

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標準要發揮標準導向、診斷與激勵功能,規避依據質量評價標準對學校和教師線上教學質量直接進行甄別、分等與排名。本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僅作為學校、教師線上教學效果自我評估的參考依據,為規範教師線上教學行為,指導學生線上學習提供決策參考,為線上教學質量提升提供一個標準參照,它不是教師日常教學能力評估的唯一標準。

備註:在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黑龍江省教育廳教師發展學院教育教學評估與質量監測中心(黑龍江省教育評估院)、長春市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河南省教育廳等地相繼出臺了《中小學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評價指標(試行)》等研究成果,各地相互借鑑學習,不僅豐富了在線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的研究,更為全面推動我國中小學在線教學的科學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中小學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