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甘泉:【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讓鄉親們富起來的“紅薯書記”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為全面展示我縣第一書記在扶貧一線的工作風采,進一步激發脫貧攻堅一線幹部投身扶貧事業的熱情激情,甘泉黨建微信公眾平臺從今日開始,推出“第一書記•我的扶貧故事”,堅定全縣廣大幹部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延安甘泉:【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讓鄉親們富起來的“紅薯書記”


讓鄉親們富起來的“紅薯書記”

——道鎮府安村第一書記 李傑

主動請纓,一心紮根基層

延安甘泉:【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讓鄉親們富起來的“紅薯書記”

李傑,男,中共黨員,甘泉縣紀委幹部,負責紀檢案件信訪接待工作。2019年4月,他主動向組織請纓到甘泉縣道鎮府安村擔任第一書記。府安村位於甘泉南部,距縣城14公里和距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東鄰洛河,南界蘭家川村,北鄰象鼻子灣。西延鐵路穿村而過,全村有史家灣、府安、南溝3個村民小組,189戶756人,其中貧困戶33戶98人。

延安甘泉:【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讓鄉親們富起來的“紅薯書記”

延安甘泉:【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讓鄉親們富起來的“紅薯書記”

李傑到府安村後,經常深入到農戶家中、田間地頭,與群眾拉家常、交朋友,幫助群眾發展產業,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他紮根農村默默奉獻,腳踏實地發展產業,滿腔熱情服務群眾,用自己實際行動,詮釋著“第一書記”為民愛民,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情懷,譜寫著一曲服務群眾、幫民致富的奉獻之歌。

延安甘泉:【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讓鄉親們富起來的“紅薯書記”

黨建引領,打造“薯香天地”

延安甘泉:【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讓鄉親們富起來的“紅薯書記”

經過細緻走訪入戶,結合府安村實際情況,提出了,“產業先行、合作帶動,陣地維修、巷道硬化”。他將村級黨組織提升與精準扶貧工作“同頻率、同發力、同落實”,使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黨建活力變成攻堅動力。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紅薯產業,按照統一土地流轉,統一標準、統一栽植、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的模式進行高標準化科技種植,為村上建立起村集體經濟——甘泉福安薯業農民專業合作社,2019年紅薯大豐收,畝產達到 4000斤,每斤1.5元,畝均增收3500元。


延安甘泉:【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讓鄉親們富起來的“紅薯書記”


大興薯業,穩定貧困戶收入

延安甘泉:【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讓鄉親們富起來的“紅薯書記”

李傑進村第一天,就感到深深的不安,府安村主導產業發展滯後,群眾發展產業信心嚴重不足。通過一週的走訪交流,李傑抓住府安群眾種植紅薯的傳統和多年的經驗,提出了“提質增效興薯業、提標擴規大棚業”的產業建設思路,堅持“支部引領、政府扶持、合作社引導、收益共享”的產業發展模式。他多次召開會議發動群眾、上門入戶宣傳扶持政策,讓真正想發展產業的群眾迅速行動起來。李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黨旗下,田野中,處處都有他的身影。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在李傑耐心細緻的指導和幫扶下,全村種植紅薯350畝,全村32戶貧困戶全覆蓋;新建大棚110畝,貧困戶覆蓋率37.5%。府安三個自然村,初步形成了府安紅薯和大棚蔬菜、史家灣大棚時令水果、南溝山地蘋果的產業格局,產業實現了全覆蓋,為貧困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產業。


延安甘泉:【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讓鄉親們富起來的“紅薯書記”


完善設施,創造淨美環境

延安甘泉:【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讓鄉親們富起來的“紅薯書記”

李傑第一次到府安村隊部,看到破敗的隊部、簡陋的住宿條件,讓熱血沸騰想幹一番事業的他,猛地一下,心裡涼了一大截。但他並沒有退縮,而是說“擔心歸擔心,害怕歸害怕,既然來了,總要幹出點事情,不幹出點事情有啥臉面回單位”,正是這種不認輸的勁頭,驅使他主動作為,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完善基礎設施。2019年以來,李傑主動爭取鎮黨委、鎮政府對府安村的扶持和幫助,對黨員活動陣地進行了維修改造,村莊道路兩側種花種草進行美化,新建路邊圍牆1000多米,種植花草4.5畝,新建垃圾臺9個,新增垃圾箱5個、垃圾桶3個。充分發揮愛心超市作用,動員群眾愛護環境、人人有責,撿垃圾積分兌換生活物品。開展淨美家庭奪旗活動,創建淨美家庭 20 戶。文化休閒廣場正在建設,全村村容村貌大變樣,群眾們每次談論村莊變化,都會說“小李書記是個好後生,給咱們村出了大力了,咱們現在的變化離不開小李書記”。

延安甘泉:【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讓鄉親們富起來的“紅薯書記”

延安甘泉:【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讓鄉親們富起來的“紅薯書記”

嚴防疫情,助力脫貧攻堅

延安甘泉:【第一書記:扶貧故事】讓鄉親們富起來的“紅薯書記”

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李傑第一時間到村設點布控,摸排外來返村人員情況,堅持24小時在村值班。府安村有一家人,從武漢,經西安回到府安,本人隱瞞了去武漢的事實,李傑得知情況後,積極做這一家人思想工作,自覺居家隔離觀察14天,他和村幹部24小時值守在大門口禁止外出,並幫助他們購買生活必需品。疫情防控期間,府安村共有70萬斤紅薯滯銷,銷售成了大問題,種植戶都心急如焚。李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動用親戚、朋友、家人等社會關係,通過多方面聯繫銷路,聯繫洛川縣、富縣兩個商戶銷售共收購40萬斤紅薯;延安向陽溝超市收購10萬斤;以及西安胡家廟市場收購20萬斤,很快解決了群眾農產品滯銷的實際困難。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脫貧攻堅工作,任重而道遠,李傑同志深知自己的工作做得還遠遠不夠,他時時刻刻都在考慮今後該怎麼為群眾多辦一些實事,讓群眾多獲得一些實惠。眼下,正值春耕備種之際,他一心幫助群眾落實紅薯地塊調整和大拱棚覆膜,並計劃今年硬化村莊巷道,安裝太陽能路燈,改善群眾出行和照明條件,讓群眾感受到交通、照明方便帶來的喜悅,用自己言行舉止使“第一書記”這個職位成為群眾和黨之間真情的橋樑和紐帶。



監製:曹圓宇 審核:馬磊 編輯:步雨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