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为何江南民心尽失?陈毅:国军溃退太快,逼老百姓当汉奸

中日战争,敌强我弱,因而抗战初期的失利是难免的。但是,短短半年时间,半壁江山落入敌手,不能不说国土的沦丧也是太快了,乃至当时日本军队曾讥讽国民党军队跑得太快,他们赶不上。

抗战初期为何江南民心尽失?陈毅:国军溃退太快,逼老百姓当汉奸

与国土过快沦丧相伴出现的现象是国民政府基层政权的迅即瓦解,地方政府的瞬间消亡,社会秩序处于严重的混乱状态中,形成民众的痛苦无助,几成一盘散沙,为汉奸产生提供了适宜时机。“在日寇进兵未到黄河的时候,过去的一切就宜布了自己的无能而自行瓦解”,。“随日寇所到的区域,我们旧的政权全行瓦解’,形成无政府状态。

抗战初期为何江南民心尽失?陈毅:国军溃退太快,逼老百姓当汉奸

1938年11月17日,行政院统计室发表的数字是,截止十月初,战区九省,共七百九十六县,完整者四百八十九县(61 .44%),县长能在辖境内执行职权者二百四十八县(31 .15%),完全不能行使职权者五十九县(7 .41%)。无政府状态下,维持会很快就组织起来了。吕正操记录河北的情况是:“那时,我们退到饶阳,县政府公安局都不见了,只有维持会。这说明汉奸活动已经表面化了。汉奸因为过去有此墓础,故胆子很大。汉奸只带了一个日本顾问旧本浪人),几个科长,就可以从天津坐船,到任邱、河间一带当伪县长。伪军的组织也起来了,三人一师,五人一旅,招摇撞骗,到处骚扰。沿大清河汉奸更为活跃,日本浪人随便就能委县长。”

抗战初期为何江南民心尽失?陈毅:国军溃退太快,逼老百姓当汉奸

民众虽有保卫身家性命财产的本能,虽有不甘当亡国奴的天性,但失去政府依恃,没有组织、武装起来的民众在日寇的铁蹄和刺刀下显然是软弱无力的。这种状况,极易产生汉奸。“民众如没有组织是不能表现其抗日力量的”,民众需要动员、发动、武装、组织和领导,否则,等待他们是灾难的来临承继奴隶的命运。正如陈毅所指出的,我们设想“人民对抗战前途没有正确认识,对敌人到来没有应付办法,对摧残后无任何救济,这就只有走上不得已的与敌人妥协的道路。”

抗战初期为何江南民心尽失?陈毅:国军溃退太快,逼老百姓当汉奸

在国民政府基层政权瓦解和地方政府消亡后,在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抗日根据地之前,形成一段时间、一些沦陷区,青黄不接的危机严重的无政府状态,致使“汉奸组织的维持会一类的伪政权如雨后春笋而生。”粟裕说,“京、沪、杭、芜各地之失守,给予国人特别是江南人民的抗战情绪以极大的打击”,“当先遣支队出动前,江南的民众的抗战情绪确是非常低落,更谈不上抗战胜利的信心。”

抗战初期为何江南民心尽失?陈毅:国军溃退太快,逼老百姓当汉奸

陈毅也指出,“民众经过上海撤退,南京沦陷的大变,在爱国的心情上呈着害怕敌人的薄雾.”以致新四军刚进军江南时,民众对新四军的抗战信心也不足,“他们看到我们背的是一些烂枪,机关枪很少,服装更不整齐,便怀疑我们是否能够打日本?他们曾经以轻视的态度告诉我们说:‘去年几十万大兵,有那样多的机关枪、大炮和飞机,都退走了,你们这样多的人,这样差的枪,恐怕……”,这种国土过快沦丧而造成的民众恐日心理和对抗战信心不足的思想,显然为汉奸的衍生提供了心理和思想基础。


【1】李公朴:《华北敌后一一晋察冀》,三联书店,

【2】张化南:《盆南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创造和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