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發跡前差點餓死,寡婦好心將他收留,發跡後他這樣報答寡婦

張作霖發跡前差點餓死,寡婦好心將他收留,發跡後他這樣報答寡婦

我國自古以來就講究知恩圖報,報恩也是中國人烙在骨子裡的優良品行。越是名氣比較大的人,越是知恩圖報。西漢開國功臣韓信早年曾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周圍的人對他除了辱罵,就是鄙視。

張作霖發跡前差點餓死,寡婦好心將他收留,發跡後他這樣報答寡婦

一次,韓信餓著肚子路過河邊時,遇到一位洗衣服的婦人。婦人見韓信飢餓難耐,便將自己的食物分給他吃。韓信將婦人的恩情牢牢地記在了心裡,等韓信發達後,他找到那位婦人贈予千金,以報答恩情。

古代有韓信“千金贈漂母”,近代則有張作霖萬金酬謝“孫寡婦”。張作霖是近代歷史上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盤踞東北三省十一年。在此期間,他為東北做出了很多貢獻,被人稱為“東北王”。

張作霖發跡前差點餓死,寡婦好心將他收留,發跡後他這樣報答寡婦

“東北王”張作霖

張作霖不但是一個亂世梟雄,還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張作霖於1875年出生在奉天省海城縣馬家房村,父親張有財在縣城裡做點小買賣,勉強可以餬口,在他13歲時,父親張有財被賭徒打死了,張作霖和二哥張作孚知道後,前去找賭徒報仇。

結果,槍走火把賭徒打死了,張作孚為了保護弟弟,主動把罪名攬了下來。張作孚被捕入獄,張作霖帶著母親和妹妹,連夜前往鎮安縣的外祖父家避難。外祖父家也是貧苦百姓,一時間養不了這麼多人,無奈之下,張作霖只能孤身一人外出謀生。

張作霖發跡前差點餓死,寡婦好心將他收留,發跡後他這樣報答寡婦

張作霖在外面的這幾年飽受苦難,過得都是流浪的生活。16歲時,他邊乞討邊流浪,來到了營口的高坎鎮,幾近餓死的張作霖非常幸運地遇到了他的救命恩人。在高坎鎮有一個姓孫的富戶,他家置辦了非常多的田產,孫家有位二奶奶,丈夫去世得早,被人稱為“孫寡婦”。

張作霖正趕上當地的農忙,孫家地多,僱了大量短工幫忙收莊稼。孫家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會派人到地裡給大夥送飯,張作霖早已是餓得兩眼冒金星了,他看見眾人都前去領飯,自己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壯起膽子上前,趁亂也領了一份。

張作霖發跡前差點餓死,寡婦好心將他收留,發跡後他這樣報答寡婦

由於孫家僱的壯工數量多,人又雜,孫家最初發飯時,自己也搞不清哪些人是僱的,哪些人是來冒領的。張作霖就這樣一連好幾天都矇混過關了,可是飽飯吃了沒幾天,孫家就發現了張作霖的小伎倆,孫家的管家大怒,命人將他打了一頓。

這一幕正巧被孫寡婦看見了,她連忙上前阻止,眾人停手後,孫寡婦看到躺在地上,被打得鼻青臉腫的張作霖,不禁心生憐憫。她發了善心,將張作霖留了下來,並讓他每天都找自己領飯,還讓他好好休養一下。

張作霖發跡前差點餓死,寡婦好心將他收留,發跡後他這樣報答寡婦

舊時婦人

孫寡婦的舉動對於此時的張作霖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他心裡非常感激這位婦人。他立刻跪了下來,認孫寡婦做乾孃,還給她磕了幾個響頭。張作霖始終沒有忘記孫寡婦對他的恩情,即便是離開高坎鎮,成為東北三省的統治者後,張作霖依然將恩情銘記於心。

張作霖成為東北王后,專程派人到高坎鎮尋找自己的救命恩人,他還親自給孫寡婦當面道謝,並贈予她大量房屋和田產。不但如此,張作霖逢年過節都會去探望她,陪她說說話,把她當作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

張作霖發跡前差點餓死,寡婦好心將他收留,發跡後他這樣報答寡婦

張作霖和他的孩子

孫氏去世後,張作霖還親自為她操辦了非常隆重的葬禮,此後,還多次去給她掃墓祭祀。張作霖的做法讓眾人讚歎不已,他發跡後,不但沒有把自己的過往視為恥辱,沒有將自己的恩人忘記,反而加倍報答,他的品行非常值得人們學習。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