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刘禅是“千古一帝”?

史研


应该是你说的吧?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在引导大家给这个“扶不起的阿斗”洗白,刘禅没有什么可以洗白的,“扶不起的阿斗”也只是历史学家对他的一种偏见。

以普通人的身份来看,刘禅并不笨,至少他不是问“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这种低能的人,但作为一个君王,刘禅在位期间并无建树,这一点无论怎么辩驳都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我们对刘禅的定位既不能强加于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抬高他,过度解读他,但是也不能因为“扶不起的阿斗”这样的历史偏见去贬低他。

刘禅是一个正常人无疑,他平庸,这是他的能力问题,但至少他也不是晋惠帝这一类人,他有表现出彩的地方,也有举措失当之处。

譬如刘备去世后,要求刘禅要把诸葛亮当成自己的父亲一样去对待和相处: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诸葛亮传》

而刘禅很乖巧的听从了刘备的遗愿,从这一点来看刘禅无疑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倘若说他因为不满于诸葛亮独揽大权的现状,要把权力夺回到自己手中。

那么蜀国面临的风险显然是巨大的,除非刘禅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就像后来的万历皇帝不满张居正独揽大权一样,张居正一死就立马清算他。

但刘禅没有做,或许是他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不够,又或者他本身对权力就没有过多的欲望,乃至说他不过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没有对政治产生过多的认识。

总之,刘禅很乖巧的遵从了刘备的意愿,几乎把整个蜀国的大权都让诸葛亮掌握在手里,刘禅固然称不上是“千古一帝”,但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

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诸葛亮到姜维北伐,刘禅从来都是支持的,并没有过多的去干涉他们的行动。倘若范仲淹、王安石这些人能够得到皇帝的全力支持,其实宋朝的结局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是刘禅表现的较为出彩的一面,但是这种出彩究竟是他有意为之,乐于让自己当一个甩手掌柜,还是他根本对政治就不感兴趣,其实还是有待商榷的。

实际上,或许是因为刘禅对于诸葛亮怀有一种特殊感情和信任,让刘禅在诸葛亮没有去世前放开手脚的让诸葛亮去管理蜀国的政务,诸葛亮北伐不利,刘禅也不予追究。

刘禅的这个举动其实要分两个层面来看:

他信任和重用诸葛亮固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完全把权力交接给诸葛亮,未免又是他的失职之处,毕竟他是蜀国君主,一个国家的掌舵人。

怎样让蜀国强大起来,怎么去规划蜀国的未来,这些都是他的责任。但是他以一个甩手掌柜的姿态却在政治中被边缘化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又像是一个心甘情愿的傀儡。

而这种被边缘化的地位让刘禅日渐在安逸中迷失了自我,也许在他看来,天塌了还有诸葛亮、姜维这些大臣给他顶着,他只需要放心玩乐就可以了。

尽管他并没有过于沉溺在酒色之中,但也逐渐迷失了自我,开始宠幸起宦官。可见这是刘禅没有政治能力的一个表现,说他昏庸倒也并非不可。

只不过刘禅更像是小打小闹,这些都不足以损害蜀国。但是他不思进取,没有把精力放在治理蜀国之上,这也是他的昏聩之处。

他的投降举动现今来看无疑也是明智的,至少避免了许多无所谓的流血,但也是失当的,因为彼时的蜀国并非没有抵抗的资本。

因此,对刘禅的评价只能说,他是一个正常人,有自己的想法,譬如姜维建议他杀死黄皓时,他认为黄皓不过是一个小人,不必在意。

说明他对黄皓的身份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小人带来的危害,所以只能说他考虑事情比较片面。

在魏国,司马昭问他想不想蜀国,刘禅的回答可能也是精心考虑的结果,所以只能说刘禅并不笨,但也没有什么出色的能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历史对刘禅确实有丑化的一面。仅此而已。


围炉谈史


有人说,刘备选择阿斗继承皇位是一个错误,阿斗将蜀汉拱手让给曹魏,还有人说,刘备选择阿斗是明智的,刘禅在位期间,蜀汉风调雨顺,政局稳定,刘禅还被认为是千古一帝。哪个是正确的呢?

个人认为刘禅还不够资格称“千古一帝”,但是,他也不是汉献帝、曹奂等无能的亡国之君,分析如下。

其一,刘禅在位40年,没有大的叛乱。

和曹魏249年发生的高平陵之变,东吴孙峻、诸葛恪专权相比,蜀汉在这40年中,几乎没有宫廷政变。刘备死后,“相父”诸葛亮掌权,把蜀汉内外治理得国泰民安,不需要刘禅多动脑筋。刘禅只需要逢年过节主持祭祀仪式即可。

在诸葛亮之后,是蒋琬、费祎、姜维先后掌权,他们都能在刘禅的领导下安安分分地办事情,没有想过叛乱,夺权之类的事情。这40年中,刘禅始终牢牢抓着蜀汉朝政大权,没有旁落。

其二,刘禅识时务,知进退,为保全成都老百姓,开城投降。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小路,消灭诸葛瞻七万御林军,进入蜀汉腹地,包围成都。此时的刘禅面临两个抉择,即血战到底,还是开城投降。这是一个艰难的二选一,刘禅思索良久,不能决断。

这时的蜀汉,还有不少远在边关的精锐军队,如剑阁的大将军姜维、南中都督霍弋、巴东太守罗宪,这些都掌握重兵。如果刘禅在成都组织御林军抵抗邓艾的进攻,与城共存亡,再发出勤王令,让这些边关军队回援,应该有八成的把握吃掉邓艾军队,转危为安。

可是,他在投降派谯周的劝说下,为了保全成都的老百姓,选择了开城投降。其实早在刘备包围成都时,益州牧刘璋就为了益州的老百姓免受战争之苦,开城投降过。现在,刘禅也是同样的选择,他们都是为了保全老百姓,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好君主。

其三,刘禅发挥出“影帝”水平,成功骗过司马昭,安度晚年。

刘禅投降后,虽然经过钟会、姜维之乱,也没改变投降的事实。他于公元264年进入洛阳,受到晋公司马昭的隆重接待,被封为安乐公。在宴会上,演奏蜀中乐曲和歌舞,这让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一个个低头流泪,沉默不语,而刘禅喜滋滋地欣赏乐曲。这时,司马昭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回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这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乐不思蜀”。刘禅知道自己的处境,知道这是司马昭对自己的考验,如果自己一个回答不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自己一个人身死是小,如果连累了蜀汉旧臣及老百姓,罪就大了。因此,他效仿父亲刘备当年“惊雷失筷子”的手法,来了个“乐不思蜀”,安全过关,得享晚年。《汉晋春秋》中记载如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总结:如果说刘禅是一个“千古一帝”那明显是夸大了,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如果说刘禅昏庸无道,残暴不仁,也有失偏颇。

根据以上三点,刘禅应该是一个能掌控朝局,不被架空的皇帝。他还时时为自己的老百姓考虑,能认清时事,做出了恰当的选择,保全了益州老百姓,自己也安度晚年。他虽然不是“千古一帝”,也不是其余亡国之君那样的无能之辈。


魁哥说历史


长久以来,刘禅一直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对象。有人说他昏庸无能,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不过也有人说,刘禅聪明绝顶,堪称“千古一帝”。

那么,为什么有人说刘禅是“千古一帝”?他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就来给大家回答这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有人说刘禅是“千古一帝”?

持这个观点的人,并不是说刘禅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得人们的尊重。而是说刘禅在三国乱世中,活得最好、最轻松,最让人羡慕、佩服。关于这一点,笔者主要论述如下。

第一,刘禅稳坐皇位四十年,活得舒适惬意。

章武元年(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临死前,刘备召来了诸葛亮,对他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听到刘备的话后,说他一定会竭尽全力地辅佐好后主,绝不敢有二心。然后刘备又下遗诏,对刘禅说:“你对待丞相,要像对待父亲那样。”刘禅登基后,完全遵从了刘备的遗命,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允许他开府治事。不久后,又让诸葛亮领益州牧。

从此之后,蜀汉进入了诸葛亮时代。蜀汉全国上下所有的事务,都由诸葛亮一个人做决定。用《三国志》的说法,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用刘禅自己的话说,是“政则葛氏,祭则寡人”。

大家想一下,刘禅只需要“稳坐钓鱼台”,呆在皇宫里,啥事都不需要做,他过得够舒服吧?无论是治理政务还是平定叛乱,抑或是北伐曹魏建功立业,吃苦受累的人永远都是诸葛亮。况且诸葛亮从无异心,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刘禅毕恭毕敬。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接着继任的蒋琬、费祎、姜维等人,对蜀汉也都是忠心耿耿。

反观东吴,孙峻、诸葛恪等人专权擅政,架空了孙亮。曹魏方面,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魏政权自此落入了司马家族。

第二,刘禅识时务,有仁心,在关键时刻,投降了邓艾。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将邓艾偷渡阳平关,在绵竹大破蜀将诸葛瞻。刘禅得知消息后,采纳了光禄大夫谯周的建议,不战而降。

不得不说,刘禅看得懂时局,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以蜀汉的实力,根本不是曹魏的对手。即使当时率兵抵抗,成功击溃邓艾大军,蜀汉也迟早会被曹魏所灭。与其如此,不如趁早投降,不仅能保全自身,还能避免更大的伤亡。

第三,刘禅是个“影帝”,他成功骗过了司马昭,安享晚年。

刘禅投降了,并不意味着他一定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因为司马昭是不同轻易放过他的。但是出乎意外的是,刘禅还真就安度晚年。他成功地当了一回“影帝”,将自己的演技展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次,司马昭举办宴席时,故意让人唱着蜀国的歌曲,旁边的人无不悲怆感叹,刘禅却谈笑自若。又一次,司马昭问刘禅:“你想念蜀国吗?”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这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来源,这个成语通常被用来形容刘禅没肝没肺。其实不然,刘禅很清楚,身处敌营,如果不那样说,迟早会被司马昭所杀。

二、刘禅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笔者认为,刘禅作为一个君主,能够稳坐皇位40余年,将他手底下那些人管得服服帖帖,肯定是一定手腕和本领的。但是,刘禅绝对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厉害,否则他也不会将刘备留下的基业,拱手相送给曹魏了。

客观地说,刘禅只是平庸,但绝对不弱智,有几个例子可以证明这点。

第一个事例,刘备临死前,曾对刘禅说:“丞相说你度量甚大,如果真是这样,我也就安心了。”这句话记载在《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中,应该是比较可靠的。诸葛亮是实事求是的人,他从不会拍须溜马,所以他说的那句话,即使有一定安慰的成分在,夸大了一些。但是就算再夸大,诸葛亮也绝不会罔顾事实,说刘禅“度量甚大”。因此,刘禅绝不可能弱智。第二个事例,诸葛亮逝世后,刘禅为了防止大权旁落,不再任命丞相。

那么,大家怎么看待刘禅?


元哥说三国


章武元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临死前,刘备召来了诸葛亮,对他说刘禅是一个好苗子要尽力辅佐,诸葛亮听了这一席话辅佐刘禅当是尽职尽责,对刘禅说诸葛亮也是不得多的人才,对待诸葛亮要像对待亲人一样,从此诸葛亮和刘禅更加是面面俱到,时代就进入了智者诸葛亮时代,诸葛亮运用他所拥有的才识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刘禅,让他根基稳固,蜀汉全国上下所有的事务,都由诸葛亮一个人做决定。而且诸葛亮从无异心,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刘禅毕恭毕敬。反观东吴,孙峻、诸葛恪等人专权擅政,架空了孙亮。这样子一对比,蜀汉的力量相比于东吴要大的多,刘禅坐享其成,只需要一个位置来给他,天下江山诸葛亮都打理的好好的。

但是刘禅也不是昏庸之人,还是识得大体之人,在关键时刻,投降了邓艾。魏将邓艾偷渡阳平关,在绵竹大破蜀将诸葛瞻。刘禅得知消息后,采纳了光禄大夫谯周的建议,不战而降。这一点也暗示刘禅成功的因素,任用贤才,识得大体,帝王之风范。他知道以蜀汉的实力,根本不是曹魏的对手。

即使当时率兵抵抗,成功击溃邓艾大军,蜀汉也迟早会被曹魏所灭。以退为进,更好的维护国家周全,但是投降了也不等于平安无事,作为一国之主地位还是岌岌可危的,总有人虎视眈眈想要吞并蜀汉称霸天下,野心永远离不开杀戮与争斗。司马昭是不同轻易放过他的。

刘禅身不由己但不能表示出来,这种卑微之感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的,但是想要活命哪里会那么简单,司马昭总会变着法子去想一个切入点去弄死他,但是刘禅的精明就让他逃过了一劫,刘禅作为一个君主,能够稳坐皇位40余年,将他手底下那些人管得服服帖帖,肯定是一定手腕和本领的。这么说来刘备也是有眼光的,尽管天下都由诸葛亮打理,但是刘禅的脑子就足够保蜀汉安宁了,这恐怕就是刘备刘备四个四子: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只选择刘禅的原因吧!

刘禅执政四十年里,蜀汉的政局却是三国中最稳定的,这期间蜀汉先后换了四个执政官,但刘禅却始终稳居皇位、掌控大权,没有出现权臣和皇帝火并的情况,他却能够克服自己心中恐惧,给予诸葛亮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让他来帮他铲除异己,即使后来诸葛亮死了刘禅更是能够通过分化政权和军权来平衡蒋琬和费祎,后又用内廷黄皓来钳制姜维的军权,外号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刘禅再也不是扶不起而是运用政治手段和魄力,做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所不能做出来的,当然,也不可能仅仅是蜀汉的文武大臣个个品德高尚所能实现的事情!


笑谈历史zz


现在的人每当提到刘禅,对他的评价无疑都是昏庸无能,只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而已,但殊不知,还有人说他聪明绝顶,并且还被人说是“千古一帝”,但这个反差为什么会这么大呢?那就让我们来分析分析吧。

刘禅(207年-271年),三国时期蜀汉孝怀皇帝,且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年,刘备之子,字公嗣,荆州江陵人,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

223年,继位为帝,改元建兴,拜诸葛亮为相父;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受封为安乐公,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

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这就是刘禅大致的生平经历,其实并没有所谓的世人觉得的昏庸无能,大家可以仔细想想,要是刘禅真的就只是个昏庸无能的傻白甜皇帝而已,那为何刘禅还会在诸葛亮死后三四十年才会灭国呢?

所以,刘禅被称为“千古一帝”自然也有他的理由。刘禅并非无能,而是假装糊涂,其实他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刘禅高明之处就是假装将自己置于“无为”的位置,放大权于诸葛亮、姜维,自己则可以安心享乐。并且诸葛亮为蜀呕心沥血直至累死,临咽气之前,刘禅还派人问诸葛亮他的儿子该怎么办,诸葛亮这才明白刘禅并非真傻,而是无时无刻都在防备他的家族,乃庆幸自己一生尽忠,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此后,诸葛亮在将后事安排的妥妥的才闭眼而去。在诸葛亮死后又有姜维继承伐魏兴汉大业,继续为刘禅卖命,直至身死。刘禅所用之人皆如此忠心,正是他用人之高明之处。刘禅在蜀亡后,还在司马昭面前表现得“乐不思蜀”,消灭了司马昭杀他之心,刘禅仍旧终日寻欢作乐得以善终。

历史上亡国之君不被杀辱是极少见的,但这却又可以说是刘禅的“大智若愚”促成的,所谓,聪明的人都会隐藏啊。其实,刘禅并非愚昧之人,因为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个敏字可直接看出来,刘禅是个聪明之人,据传言,刘禅在位的四十年间,百姓并没有家破人亡,反而还很幸福,所以,千古一帝非他莫属。

图: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