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我們又失去了什麼?

胡吧715


楚辭與詩經並列,被看作中華文脈的源頭。屈原是楚辭的集大成者,離騷、九章等作品是中華文學史上的不朽之作,後世中華文脈的繼承者,無一不從中獲得靈感,獲得精神力量。

一個文化如同一個人,也有生老病死。作為舉世皆知的文明古國,中華文明可以稱作“老”。老了,就有死亡的風險。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加。。。無數的古文明已經死掉,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是中國人,就諱疾忌醫,不敢面對這個問題。近代以來,不乏試圖醫治這個古老文明的人物,提出包括廢除漢字這樣的“自盡”式的解決方案。萬幸,這樣自殘自盡自毀的文化人,沒有成為主流。可是,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能夠看到各種打著傳播現代文明的旗號,做著自輕自賤喪失良知、毫無底線的事情的所謂文化人。他們也是中華文化這條浩蕩大河的一部分,就像汙水溝也是長江的一部分一樣。如果有一天,汙水溝成為長江的全部,而長江也失去了自我清潔的能力,那長江也就不復存在。所幸我所看到的中國,沙漠和汙水都在退後,綠地和清水正在前進。這是硬件環境的現實,我相信,也必將是中華文化重獲新生,再上巔峰的前奏。

文化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他是每個活著的人。我在這裡,你在這裡,逝者已矣,來者可追。


白雲天回來了


公元前278年,陰曆五月五號,屈原屈大大奮勇一跳,跳進了汨羅江,享年62歲!屈大大的這一跳曠古絕今,為了大義,一腔熱血奉獻給了國家,國破人亡,不願苟活,憂國憂民、為國家的危難而願獻出生命。

屈原很愛國為什麼還是被驅逐流放那據記載“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不願同流合汙,只願一世清廉,被流放還記念國家,國破不苟活,這是大義,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那一天,當地的百姓想起這是屈原投江一週年的日子,又劃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裡去祭祀他。後來,他們又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小船改為賽龍船。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成為一種風俗。人們把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稱為端午節

屈原死後,留下了一些優秀的詩歌,其中最有名的是《離騷》。他在詩歌裡,痛斥賣國的小人,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心情,對楚國的一草一木,都寄託了無限的深情。後來人們認為屈原是一位我國古代傑出的愛國詩人。


Mr張先森說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他開創了文學史上一種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他創作的《離騷》,是我國最長的一部抒情長詩,具有浪漫主義風格,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因此也被稱為“騷體”。

屈原是楚國王室貴族,學識淵博,在治理國家方面也很有見解,受到楚懷王的重用。楚國上官大夫靳尚嫉妒屈原的才能,處處詆譭他。楚懷王聽信讒言,屈原被降職,後又被流放。屈原在流放中,親眼所見百姓的疾苦和磨難更加憂慮國家的前途,憂國憂民。他就把這份憤懣寫到詩歌當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來求索”幾乎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句。屈原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招魂》、《卜居》、《漁父》。

公元前278年,秦國攻打了楚國國都。屈原得知楚國被滅,傷心欲絕,就在五月初五這天,抱著一塊大石頭,跳進汨羅江,以身殉國。

附近的老百姓知道後,划著小船在江上祭祀他,把竹筒子的米飯撒水裡紀念他。後來,人們把五月初五這一天成為端午節,也叫端陽節,把盛米飯的竹筒改成粽子,把小船改為龍舟在江上開展競賽活動,用這樣的方式來紀念屈原。






知否知否666


“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屈原執著的堅持一個正直的文人和愛國的臣子的立場。憂國憂民、志存高遠。寧可死,也絕不與醜惡勢力同流合汙,絕不放棄自己的政治見解和節操。歷經楚國兩代君王都不被重用,遭打擊、迫害被流放,仍徘徊汨羅不忍離去。為大義,不苟活。最終悲憤懷石跳江,以身殉國。保留了作為士大夫的尊嚴,給楚人留下思考、給後世留下警醒。遺憾的是,他創立了楚辭,留下的浪漫主義詩歌《離騷》,也僅僅是其個人的絕唱。從此世間少了一位治國人才,其愛國精神和士大夫之風骨、氣節和良知,也未能被楚人和後世所用。


明天的昨日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政治家。他的一生都在為楚國的安危而努力,奈何楚國的皇帝不識時務,被奸臣矇蔽了雙眼,看不出屈原的真心。屈原一心想要報效國家,卻報國無門,最後,只能抱著一腔熱血,縱身跳入汨羅江。

屈原留給我們的是他的才能和高尚的愛國品質。

屈原創作了“楚辭”這一新詩體,他的詩都是長篇抒情詩,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離騷》

屈原留給我們的除了《離騷》,還有他的愛國之情。屈原熱愛著楚國,寧願投江,也不願效忠別的諸侯國。堅守自己的內心,堅定的愛國情懷。

有些失去的東西是無法追回的,就像投江的屈原,他的死在我們看來是不值得的,他不應該把自己的人生和楚國的存亡拉在一起。但他的內心遭受了千瘡百孔,活著對他來說可能比死了更難,他選擇死亡來解脫。


阿彌陀佛麼麼噠465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




井蓋俠


屈原是春秋時期著名愛國詩人,因不得志而投江自殺。給我們留下了楚辭《離騷》寶貫的文化遺產。他的離去,是楚國的損失,也是我國漢文化楚辭發展史上的重大損失。為紀念他後人把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陽節,以示對偉大的愛國詩人的緬懷之情!


遊遊蜉蝣


他的曾經我們擁有,我們的擁有不曾失去。


默玄吟雷


屈原留下的是記念;我們失去的是時光。


用戶2859511941785


屈原留給我們的不單單是《離騷》還有寧死不屈的氣節,家國天下的情懷!士可殺,不可辱!唐宋的文人風骨,也是受了屈原潛移默化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