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紀念屈原嗎?其文化內涵是什麼?

五味視界

小時候最愛過端午節了。每年的五月初五日,家家戶戶門前要掛艾草和菖蒲,摘粽葉包粽子,空氣中滿是艾草的清香和糯粽的甜香。

因為家鄉是舊時的楚地,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從小知道的就是因為屈原投汩羅江而死,為了不讓魚兒啃噬他的屍體,江邊居住的百姓便投粽子餵魚,以保屈子全屍,表達對他的紀念。

長大後才知道,端午節的起源並非紀念屈原,而是古已有之。端午最早起源於百越,古時百越是指從江蘇南部開始,沿著東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一直到越南北部一帶。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在端午日有以龍舟競渡的形式進行部族圖騰祭祀的習俗,而這些地區又盛產糯稻,人們便以竹筒盛滿糯米飯投給水中的蛟龍當作祭品。

那後來為什麼後來變成了紀念屈原了呢?有一個這樣的說法,我覺得可以參考。

因為南北朝時期的梁代政局混亂,缺乏精忠報國的良才。眾所周知,屈原的形象一直是寧折不彎、剛正不阿的,是人人稱頌的愛國詩人,他的事蹟在民間廣為流傳,是一個正能量的宣傳標杆。君王當然也相信榜樣的力量,為了穩定朝局和自己的地位,需要給民眾尋找一個榜樣,屈原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他剛好又是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盡的,結合自古就有的端午節,成功的將屈原和端午節緊緊聯繫在了一起。於是,由於統治階級的介入和刻意安排,這個傳說和習俗就一直流傳了下來。

關於端午節的文化內涵,我覺得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民俗學家黃濤說的一段話很貼切,他說:“首先是關愛生命,講求衛生,端午習俗大多有防疾除疫、衛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將端午節稱為‘衛生節’。其次是強民愛國,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有益身體強健和民眾團結;加上紀念屈原愛國主義精神的內容,節日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第三,和其他中國民俗節日一樣,端午節具有增進親情友情、密切人際關係的功能。”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一起探討其他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