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醫藥人」各醫療隊陸續撤離,他們還在重症病區堅持著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最美中医药人」各医疗队陆续撤离,他们还在重症病区坚持着

內蒙古自治區中醫醫院的王春燕是內蒙古自治區800餘名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中唯一一名歸國華僑。出生8個月時隨父母從蒙古國作為一名歸國華僑回到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的王春燕表示:“在這裡讀書、工作,作為一名護士,參加過‘非典’,這次主動請纓到新冠肺炎疫情抗擊一線,是自己最激動的事。”

“臨行前,我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沒有哭,我就是想讓家人不要為我牽掛。”回憶自己過去20多天的武漢戰“疫”經歷,王春燕表達了對單位內蒙古自治區中醫醫院的感謝。

“這段時間在武漢,女兒很聽話,我就是想給她樹立個榜樣,因為她的理想也是要當一名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王春燕說道。

王春燕抵達武漢後,在武漢肺科醫院重症病房戰“疫”一線工作。

“這裡的患者基本上都是老年人,都是危重患者。”為了能讓這些患者早日康復,王春燕經常和這些患者開玩笑說:“好好恢復,就能回家,其實我們也想早日回家。”

事實上對於回家這兩個字,王春燕也沒有確切的日期,她說,目前這裡還有患者,自己必須堅持到最後。

對於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王春燕說:“厚厚的防護服穿在身上,對於任何人都是不容易的事,但當你一見到患者的眼神,這一切都釋然了,不覺得累。”

由於工作忙碌,她一直還沒有欣賞到武漢美麗的櫻花,她說:“醫院、賓館兩點一線,休息時還得想其他事情。”

“這都是我自己選擇的,我不覺得苦,我覺得能在這個時候為國出力,逆行一次又如何?”王春燕堅定地說道。

徐星星,第二批江蘇省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淮安市中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支援武漢期間,徐星星和戰友們一起,積極參與武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我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護士長,是專科技術骨幹,在疫情肆虐的時候,作為入黨積極分子,我們理所應當挺身而出,接受考驗。”1月28日凌晨,帶著醫務人員的神聖使命,徐星星隨第二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出征武漢。

「最美中医药人」各医疗队陆续撤离,他们还在重症病区坚持着

抵達後,為了做好防控,徐星星帶領年輕隊友們每天練習穿脫防護服幾十遍,直到形成“習慣性記憶”。她深知,保護好自己,才能幫助更多的人。

在武漢隔離病房這些天,徐星星除了給患者做靜脈輸液、吸氧、抽橈動脈血氣、戴呼吸機、接心電監護等治療外,還運用自己掌握的中醫護理知識,抽出時間教患者做簡便驗廉的中醫特色療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經徐星星改良後的坐式八段錦就是其中之一。

“在來武漢之前,我就琢磨著如何傳承中醫精華、守正創新,於是查閱文獻資料、總結學習經驗,並根據自己的臨床實踐,在傳統八段錦的基礎上進行了反覆改良。”徐星星說,摸索形成的新八段錦,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同事們和患者笑稱這是“星”式八段錦。

徐星星根據患者病情手把手教會他們坐式八段錦和立式八段錦,給患者做足三里、氣海、關元、合谷等穴位的按摩,為失眠的患者做耳穴埋籽,收到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很多患者記住了徐星星的名字。徐星星還錄製了改良的坐式八段錦視頻通過微信發給患者,在線指導出院患者康復鍛鍊,得到了熱烈響應。

由於患者隔離,不能集中練習,徐星星只能一個房間一個房間地教患者做八段錦,儘管她深知,和患者多呆一分鐘,就會多一份被感染的風險,但卻沒有絲毫猶豫和急躁。穿著防護裝備做八段錦既要耗費大量的體力,而且會憋悶,呼吸困難,每教一兩遍都要停下來大口呼吸,都會流一身汗,甚至連褲子都會被溼透。

“雖然辛苦了點,但能幫到患者,我心裡就特別高興。”這名2月7日剛在“疫”線入黨的年輕黨員笑著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時刻!”

一個ipad、一支觸控筆,通過手寫字和簡筆畫,配上不同顏色的標示,簡單幾筆,一幅“秒懂版”醫學筆記在他的手上就完成了。近日,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腦病六科醫生胡徽星的“手繪”教學筆記在網上走紅,被學生們戲稱為醫學界的“靈魂畫手”。

筆記中,通過簡筆畫的方式,將深奧難懂的常見疾病,用圖配文的形式進行解釋,重點突出、內容清晰。比如,胡徽星會用“屋漏偏逢連夜雨”來形容消化性潰瘍,用瞳孔的大小來區分部分意識障礙的原因,用不同顏色來標識大腦的分區等。

「最美中医药人」各医疗队陆续撤离,他们还在重症病区坚持着

“起初給學生直播上課的時候,發現書本上的知識大多比較抽象,一大段的文字表達,學生也很難理解透徹。通過手繪的形式,加上簡單的講解,可以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學生更容易聽懂,有利於理解,也更便於記憶。”胡徽星表示,自己並沒有美術基礎,做這件事的初衷是為了配合線上教學。

「最美中医药人」各医疗队陆续撤离,他们还在重症病区坚持着

疫情期間,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授課老師紛紛變身“主播”,“直播教學”成為了最主要的方式,電腦是“黑板”,鍵盤變“粉筆”。學生們紛紛點贊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老師是在電腦上講課,但完全不影響教學內容,反而跟老師互動的更多了,不懂的知識點還可以通過回放進行自我鞏固。”

作為大學的附屬醫院,該院有一大批具有老師和醫生“雙重身份”的人,他們同時承擔著防疫抗疫和臨床課程的線上教學工作。為了完善線上教學,有的老師下了班後,來不及休息,脫掉防護裝備就立刻開始重新制作簡潔明瞭的ppt課件,反覆調整教學內容,提前把參考資料、學習資源、學習要求等推送給學生,通過在線教學“見面課”進行師生互動討論等,多手段保證了線上教學質量。

「最美中医药人」各医疗队陆续撤离,他们还在重症病区坚持着

3月17日,海南省中醫院援助湖北護理隊的隊員們完成了新冠肺炎救治任務,離開武漢,回到家鄉。

從2月5日進駐江漢方艙醫院到3月9日該院正式休艙。一個多月來,護理隊員們全程見證了方艙醫院的“成長”,也見證著一個個新冠肺炎患者在大家精心照護下順利康復出院。

“我們分管的病區,有近300名患者治癒出院。”護理隊領隊張玲說。

「最美中医药人」各医疗队陆续撤离,他们还在重症病区坚持着

據瞭解,江漢方艙醫院是武漢市開放的首個收治新冠肺炎輕型患者的方艙醫院,剛開始接收患者的時候,這裡的病房一度十分緊張。在護理隊分管的病區,設置了417張床位,隊員們首次進艙時,這裡的病床全部住滿,平均下來一名隊員就要負責五、六十位患者。由於要保證病區與外界的嚴格隔離,隊員們在工作期間除了輸液、發藥、測量體溫、採集咽拭子等日常護理工作,還要負責患者的吃、穿、住、行。

“一日三餐的發放,幫助患者購買毛巾、杯子、臉盆,清掃打包病區垃圾等,都成為大家工作的常態。”護理隊隊員李麗說。

為了幫助患者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護理隊隊員們把平日學習的中醫保健功法帶到方艙醫院裡,動員患者跟著一起習練。八段錦、經絡操、穴位按摩……富有中醫特色的養生保健功法在方艙醫院內先後呈現,相關視頻一傳到網上,瀏覽量便突破百萬。

他們建立了“眾志成城,齊心‘抗疫’”微信群,在群裡,大家相互鼓勵、分享抗“疫”心得。護理隊員們也會實時關注患者的情緒狀態,遇到消沉、悲觀的患者,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期間,不少患者特地送來感謝信。

「最美中医药人」各医疗队陆续撤离,他们还在重症病区坚持着

“由於湖北方言聽不太懂,我們聽到最多、最清楚的話是‘謝謝你們了’‘你們辛苦了’,溝通交流最多的手勢是豎起大拇指點贊。”護理隊隊員邱王燕說。

隨著武漢疫情的穩定,各醫療隊開始陸續撤離。3月18日下午,重慶迎來了支援湖北的首支返渝醫療隊。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是最後3家收治重症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重慶市中醫院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最近一直忙於收治轉院患者,看到其他隊友們踏上返鄉之路,他們不浮不躁,默默堅守在重症病區的崗位上,在搶救重症患者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目前讓醫療隊隊員姚勇剛最擔心的就是21床的氣管插管患者李婆婆,已經插管十多天的她一直使用呼吸機有創通氣難以脫機,後經過聯合專家組討論和與家屬的充分溝通後,決定為患者進行氣管切開。提前與耳鼻喉科聯繫好後,3月17日一早,姚勇剛穿戴好防護裝備進入“紅區”協助手術,當班的鄧乾素作為助手,與護士長一起早早地將氣切所需的氣切包、換藥碗、氣切導管、密閉式吸痰管、聚光燈及相關麻醉、搶救藥品等物資準備就緒。

由於患者有160多斤重,脖子粗短,氣管切開較普通患者難度更大,風險更高,但姚勇剛堅定地說:“為了患者,再硬的骨頭我們也要啃下去!”耳鼻喉科氣切小組人員一到,大家便開始為患者擺放體位、消毒、手術……

「最美中医药人」各医疗队陆续撤离,他们还在重症病区坚持着

這是一個多月來醫療隊第一次為危重症患者做氣管切開術,雖然風險很高,但是完成得很成功。醫療隊隊員鄧乾素笑著說:“其實,切開那一刻還是很怕的,感覺空氣中都瀰漫著病毒,但是看到結果這麼成功,作為小助手還是很有成就感!”

「最美中医药人」各医疗队陆续撤离,他们还在重症病区坚持着

醫療隊其餘3位隊員也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燕鋼和劉才剛根據患者的疾病特點,從幫助患者睡眠的角度出發,為每位患者的神門、內分泌、心、肺、支氣管等穴位進行耳穴壓豆,並進行效果的跟蹤。蔣紅梅則一如既往地帶領康復期患者進行中醫保健操的鍛鍊。目前病區的大多數患者都在積極轉歸,除了為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和遵醫囑用藥,他們還會經常跟患者交談,針對性地為患者們進行心理疏導,一系列工作都在持續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中國中醫

全國產經平臺在疫情期間緊急設立全國疫情信息平臺,如有發佈需求,請聯繫霍老師,電話:18511001888;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