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與“禪心”——從美學角度看,中日古典園林有什麼不同?

“文心”與“禪心”——從美學角度看,中日古典園林有什麼不同?

承德皇家園林

中國古典園林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瀰漫著濃濃的書香氣,體現了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是“文心”之園;日本古典園林追求的是佛人相映的禪學意味,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是“禪心”之園。

一、中日古典園林造景藝術影響因素

1.地理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影響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中國古典園林相對較大,以山水為根本,講究園可無島,但必有山,山體多為整塊石材雕刻而成,水為河、湖、海三者的綜合體,表現為真山真水。而日本國土面積小,使日本園林體量上也相對較小。日本園林結合本土自然條件、人文條件,發展出別具一格的枯山水園林形態。日本古典園林是園可無山,但必有島,水是泉與海的綜合體,多累石、鋪沙,表現為枯山枯水。

在枯山水園林誕生的日本中世是生活物質較為匱乏的時代,物質的享用一般集中在將軍這樣的社會頂級階層人的生活中,大部分百姓都過著物質匱乏、環境簡陋的生活,因而更不用考慮華麗豐富的物質享受了。那麼處於這樣的一種生活環境下的造園活動,註定不可能大肆採用昂貴複雜的材料來建造。在此影響下,日本傳統的山水園林採用了最為自然原始的材料和最簡潔的設計手法來營造園林之美。同時可根據此得出日本傳統枯山水園林“真”和“素”的審美形態受到了物質生活環境的影響。

2.文化背景

中國古典園林深受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文人氣質濃厚,造園者以詩人、畫匠為多。中國古典園林多屬山型、儒型、文人型,體現著“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又蘊含文人入世治世的特點和仁者的理想觀。

“文心”與“禪心”——從美學角度看,中日古典園林有什麼不同?

拙政園

中國古代園林靜謐幽深,是當時文人治學、吟詩作畫的絕佳場地,有助於修身養性、安身立命。中國古典園林為山水畫和山水詩提供了豐富素材,園林裡也留下了寶貴的詩畫,處處都體現了文人士大夫的理想和審美情趣。

日本的枯水庭園由於受到了禪宗思想以及中國水墨山水畫的影響,把那種與非現實世界可比擬的畫之外的審美境界反映得淋漓盡致。五山文化為日本園林注入了鮮明的佛教空寂色彩。由於五山禪僧深諳中國禪宗思想的哲理,嫻熟禪宗山水畫的寫意技法,他們設計營構的枯水園林就成為禪宗精神的載體。嚴格內省式的禪宗注重深思、頓悟和行動的禪,把宗教哲學變成了審美活動。

二、中國古典園林的“文心”

1.中國古典園林與文人雅士的理想追求

文人園林的直接起因導致於漢末魏晉社會政治的大動盪時期的家爭鳴之際。當時文人雅士大都退隱於山林,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及對世事的感嘆融入於造園林中,因此中國古典園林寄託著文人的理想。

在古代中國自然是傳統藝術的情感源泉,為詩畫創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山與水被賦予著仁者與智者的道德人格特徵,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具有濃重的生命色彩。中國傳統文人的眼中的自然是人與自然的精神合二為一的存在。深厚的文化土壤是自然成為人的道德精神、心的自由精神、人生的澄明境界的體現,這也是文人園林的意趣所在。

“文心”與“禪心”——從美學角度看,中日古典園林有什麼不同?

網師園

文人園中隨處可見到匾額與楹聯刻有古人的詩句,網師園的“月到風來亭”取自韓愈的詩句,拙政園中“與誰同坐軒”則來自蘇軾的詩句。這些都體現了園林主人的一種雅趣,一種對自然之美的追求。

2.中國古典園林蘊含的園林美學

中國古代文人建造園林看似是為了逃避官場隱居山林的一種消極的生活方式,其實這是儒家積極的人生價值觀,與道家追求的自然天性互相印證,這種精神追求進入到藝術和哲學的層面,超越了世俗的價值觀。古代文人對自然的吟誦,把精神寄居於自然。文人園林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

文人園林常常通過園名點明志趣,表達對自然精神的追求。謝靈運的始寧園表達了返歸自然使人心靈安寧的愉悅。唐代文人園林以自然為映照,園名多凸顯自然,如廬山草堂,浣花溪草堂,輞川別業等,提倡以泉、石、竹、蓮安養心性,借書、琴、詩、酒陶冶情操,追求詩意自然的超脫境界。

宋代文人的園名更突出人格精神境界,蘇舜卿滄浪亭、沈括的夢溪園等。

中國古典園林體現著順應自然的觀念,也包含著一種自由棲居之美。在中國古典園林中,選擇梅花、竹子、松柏、芙蓉等自然品性與人的道德相一致的植物,營造一種心靈之所,讓人有一種返歸自然的心靈安寧愉悅之感。所有的自然之景在文人的眼中,是溫情的、慰藉的,這種向自然生髮涵育的人生是一種自然棲居的美學。

“文心”與“禪心”——從美學角度看,中日古典園林有什麼不同?

廬山草堂

在廬山草堂中白居易感受到了精神的解放和心靈的洗滌,感受到“倦鳥得茂樹,涸魚還清遠”的生命愉悅;陶淵明感受到了“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自我救贖的快感。

文人園林將自然融入生活,將的精神與自然的精神相統一,完美地契合了天人合一的傳統觀念,這種審美成為了文人園林的精神所在。

三、日本古典園林的“禪心”

1. 日本古典園林“無常寂滅”之禪宗境

日本枯山水園林是對禪宗美學的最為極致的運用。同西方國家繽紛燦爛的花園式園林相比,日本的庭院所展現給我們的是一種備具東方特色的園林設計,其設計能夠非常明顯的體現出我們東方式的思維方式與文化理念。

深受禪宗美學的影響,造園者在進行造園過程中深刻結合了神僧們的禪宗思想與他們的思想宗旨,並且在造園中將禪宗美學與人們對園林的審美理念進行融合,從而

實現了審關體驗到禪宗意境的昇華枯山水庭院通常都是一些小而精巧、安謐而寂靜的禪宗寺院。

“文心”與“禪心”——從美學角度看,中日古典園林有什麼不同?

日本園林枯山水

其地面多由一些細碎的砂石鋪成,再用一些石頭,錯落有致地進行疊放,使得構造出來的庭院小而美觀,這種縮微式的園林通常還會種植一些樹木、苔蘚或草坪等。在日本的枯山水庭院設計中,

砂石主要是用來表現枯山水中的“水”,而那些錯落有致且大小不一的石頭,通常是用來表示枯山水中的“山”,,細沙所呈現出來流動性的表象,則是用來代表具有流動性的水的。

枯山水在人們的意識中,是一種日本僧人進行冥想時候所使用的輔助工具,因此在枯山水的庭院設計中他們往往不會用到會開花的植物,因為他們認為,只有靜止的事物才能使人心神都處於靜謐的境界。

被武家政權所統治的社會也使很多人產生了厭世單薄的情緒,而禪僧則將這樣的情感融入到了枯山水園林中。既要否定現世,又飽含對自然的熱愛之情來進行禪修。枯山水園林也正是為這樣的社會思想服務,沒有變化起伏的地形、山林,曲折變化的空間,空曠到只剩下白砂、石塊和苔蘚,人也只可在一旁進行觀照,庭園成為了一個修身養性的場所。日本傳統枯山水園林在這樣重視“唯心”思想的社會政治背景下,成為了武士階級放鬆心靈,修煉心智以及與自然交流,

獲得“自然力量”的場所。這樣的社會政治背景產生了“逸”這樣的枯山水園林的審美形態。

2. 日本古典園林對哲學意境的追求

日本文化受佛教的影響非常深刻,其審美意識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追求的是一種禪味極深的、幽深的“枯淡之美”。這種審美藝術佛教意味深重。常常感嘆人生短暫,罪孽深重,又極度嚮往虛幻的極樂之境。通過靜思反思來追求心靈的寂滅,感悟人生。

日本室町時代的枯山水庭園,擅長運用寫意和暗示的手法。不追求華麗但求傳神,主體風格比較灰暗。茶庭是園林中的主要建築,摒棄一切的曲線,追求粗樸純潔,營造著一種“老樹白鳥,一鳥不鳴” 的淡泊境界。室內的採光營造的像朦朧的黃昏,而庭院內的石燈是昏暗的,有一種深山古寺的孤寂、荒蕪感。

“文心”與“禪心”——從美學角度看,中日古典園林有什麼不同?

日本園林禪意設計

日本園林深受禪宗文化影響,禪僧是庭院的設計者和使用者,其本身具有厭世的情懷,並將這種態度融入造園手法中,例如有名的枯山水景觀和茶室庭園的設計都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日本造園思想則強調禪宗佛教的簡約和極致,“枯山水"即是代表,其反映了禪的超凡脫俗、崇尚自然的思想。

四、結語

中日園林因地域環境的差異形成各自獨有的風格,加之文化背景的不同,進一步決定了兩地園林各自發展的境界,但兩者在景觀營造、文化蘊含上等都有一定的造詣 ,彼此之間也存在很多可相互借鑑之處。總之,中國園林通過形象生動形式美的展現,造就濃厚地詩情畫意氛圍,反映出中國園林對自然社會和諧美的追求;日本園林受宗教思想影響較深,感傷意識強,表達了對自然中“真理”的追求。

參考文獻:

1.《中日古典園林》

2.《中日古典園林美學差異》

3.《中日古典園林藝術風格及美學思想比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