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增收渠道 鋪就致富門路

“大娘,您兒子呢,我給孩子送手機來了,讓孩子先上課。”近日,記者跟隨突泉縣水泉鎮勝久村駐村第一書記周雲峰來到脫貧戶張樹軍家裡,在得知張樹軍的一雙兒女因為沒有智能手機而耽誤上網課的時候,這位駐村第一書記第一時間奉上了自己的手機。

拓寬增收渠道 鋪就致富門路

拓寬增收渠道 鋪就致富門路

張樹軍,一位樸實的農村漢子,離異11年的他上有70歲的老母親,下有一雙兒女,全家僅靠二十多畝地維持生活。村裡瞭解情況後,按照精準識別要求,2015年他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回想起自己的脫貧之路,張樹軍有說不完的感慨和感激:“以前我在工地做小工,沒本事,只能出力氣,生活壓力特別大,老人生病住不起醫院,孩子上不起學。一直到2014年底有了這個扶貧政策,村上幹部幫我申請貧困戶,幫我借貸款,還幫我買羊、買驢,我高興也感激他們,那種‘希望’一下就降臨了,我得努力生活,早日致富,不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

拓寬增收渠道 鋪就致富門路

通過精準扶貧政策幫扶,張樹軍母親多次享受到住院90%以上的報銷優惠,一兒一女也有每年2000元教育扶貧資金,在2018年,又享受了危房改造政策,由國家補助維修了房屋。曾經通過產業獎補資金購入的20只羊,經過他精心的飼養,現已發展到60只,養殖規模在慢慢擴大,小日子也漸漸好起來。

拓寬增收渠道 鋪就致富門路

2019年末,張樹軍又利用貧困戶小額貸款購進了5頭毛驢,眼下100平的驢棚也初步成型,如今,羊滿圈、驢滿棚是這個家裡最真實的寫照。還有圈裡的母豬,春節剛過就下了12只豬崽,眼看家裡的收入又多了一項,黝黑的臉上滿是抑制不住的笑容,望著院裡的大小牲畜,張樹軍對記者說道:“下的羊羔,母羔不賣,留著繁殖,只賣公羊,一年下來能收入3萬元左右,3個月以上的毛驢駒能賣到4千元,豬崽每頭也能賣到1千元,一年下來大概有六、七萬元的收入。”

拓寬增收渠道 鋪就致富門路

在同為脫貧戶的王振軍家裡,女主人徐麗新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草編工作,花樣各異的工藝掃帚擺滿了窗臺,雖然正值疫情防控期間,但為了保障貧困戶不停工、能掙錢,勝久村駐村工作隊幫助像徐麗新這樣的手藝人利用線上渠道進行銷售,保障他們的日常收入不受疫情影響。當記者問起徐麗新的收入時,她笑著說:“一把掃帚我能掙2元錢,一個月下來掙個零花錢肯定是沒問題,說起這個還是我們周書記有辦法,他在微信上就能幫我們把掃帚賣出去。”

拓寬增收渠道 鋪就致富門路

為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任務,早日實現貧困戶“小康夢”,勝久村“兩委”班子成員與駐村工作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標,結合貧困戶自身發展意願,科學制定“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協助解決貧困戶家庭實際困難。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周雲峰希望他的村民沒有貧困戶,只有致富戶。

截至目前,勝久村優先聘用19名低收入群體到公益性崗位工作,並依託“牧業再造突泉”工程貸款發展大牲畜養殖,全村現有牲畜存欄牛60頭、驢100頭、羊2500只,預計2020年末,人均收入將提高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