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人、堅守42天、守護26棚,國家電投廈門中電光伏42天發電76.5萬kwh,供應蔬菜4萬斤,8千條鱘魚。

“疫情不結束不收兵,我們就是長成一棵菜,也會堅守到底”。面對疫情,中國電力廈門中電光伏張德峰、謝祥隆師徒二人連續堅守崗位,承諾踐諾,默默守護,在戰疫保電中寫下了屬於他們的平凡和執著。


2個人、堅守42天、守護26棚,國家電投廈門中電光伏42天發電76.5萬kwh,供應蔬菜4萬斤,8千條鱘魚。


廈門中電光伏位於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美埔村,是福建省首個“農、光、旅”三產融合的農業大棚光伏項目,也是廈門市“菜籃子”直供基地。“我們的光伏板產生的電能不僅供應電網,還要供應智能大棚,大棚裡中華鱘的供氧系統,蔬菜生長所需的溫、光、水、氣、肥全部都是系統自動監測控制,電力一刻也不能中斷,一旦中斷將直接影響廈門市民的蔬菜供給”。


2個人、堅守42天、守護26棚,國家電投廈門中電光伏42天發電76.5萬kwh,供應蔬菜4萬斤,8千條鱘魚。

2個人、堅守42天、守護26棚,國家電投廈門中電光伏42天發電76.5萬kwh,供應蔬菜4萬斤,8千條鱘魚。


1月24日,廈門中電光伏值長張德峰、值班員謝祥隆師徒二人進駐場站。此時,防疫形勢日趨嚴峻,管控不斷升級。“援軍”受阻、“糧草”難繼,為了確保場站持續穩定運行,原本只需駐守十天的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堅守。


病毒肆虐,衛生防疫、保護好彼此是重中之重。戴口罩、互測體溫、場所消毒成了師徒二人每天的必修課。白天,師徒一人監盤一人巡檢,用腳步反覆丈量著213畝、近15萬平方的場站。為了確保農業大棚設備用電安全可靠,他們大幅增加了對8臺箱逆變和128臺匯流箱的巡視頻次。晚間,抄錄電量、做報表、分析數據,累了就輪流稍作休息,隨時準備接受調度指令。


2個人、堅守42天、守護26棚,國家電投廈門中電光伏42天發電76.5萬kwh,供應蔬菜4萬斤,8千條鱘魚。


一天晚上,師傅張德峰監盤時突然發現某處箱變的匯流箱各支路電流顯示無變化。檢查發現是匯流箱內一通訊線脫落,他將通訊線重新安裝固定,卻發現支路電流仍然為零!這是怎麼回事?張德峰在腦海迅速搜索負荷供電分佈圖。這條支路直供一處陽光板大棚10個水產養殖箱的加氧系統,屬Ⅰ類重要負荷,必須儘快恢復供電。此時,場站所在的村實行交通管制,師徒二人立即與技術人員視頻連線,經過反覆檢查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缺陷剛消除,他們立即趕到大棚,當看到一群群中華鱘在池中歡快地遊弋,一行行綠油油的蔬菜生機勃勃,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2個人、堅守42天、守護26棚,國家電投廈門中電光伏42天發電76.5萬kwh,供應蔬菜4萬斤,8千條鱘魚。

2個人、堅守42天、守護26棚,國家電投廈門中電光伏42天發電76.5萬kwh,供應蔬菜4萬斤,8千條鱘魚。

▲夜間巡檢


“雖然吃不好、睡不香,但心裡踏實”。眼看需要在這裡待上超過一個月,一袋大米和5斤麵粉是他們唯一的主糧,每日三餐均由師傅張德峰掌勺,徒弟謝祥隆的心裡總是過意不去,廚藝有限的他偷偷上網學做蔬菜大餅。啃著大餅的師傅感到欣慰的同時也不忘揶揄徒弟:“下次和麵添水時逐次減量,要不照著這個份量,兩天就得坐吃山空。”最難熬的是對親人的思念。每到夜幕降臨,張德峰、謝祥隆都交替著通過視頻和家人連線,短暫的“相逢”,隻言片語的問候交流,成了他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


期間,公司領導不斷打來電話關心慰問。“感謝領導關心,之前準備的大米還有,現在最想的就是吃上一口肉;等疫情過後,把我們和大棚裡的菜一起上市,為廈門市菜籃子工程做貢獻,一同助力廈門市鄉村振興戰略,哈哈……”張德峰笑嘻嘻地說。


2個人、堅守42天、守護26棚,國家電投廈門中電光伏42天發電76.5萬kwh,供應蔬菜4萬斤,8千條鱘魚。


廈門中電光伏項目作為廈門市鄉村振興示範項目、廈門市中小學農業科普研學基地,是國家電投“光伏+”模式下的新型產業精品,由中國電力中電新能源投資,中電(福建)電力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項目開發、建設、運營管理。通過科學規劃空間佈局,應用立體循環種植方式,實現農光互補、魚菜共生,不僅大幅提高了蔬菜質量和產量,還帶動了當地休閒觀光產業發展。


2個人、堅守42天、守護26棚,國家電投廈門中電光伏42天發電76.5萬kwh,供應蔬菜4萬斤,8千條鱘魚。

2個人、堅守42天、守護26棚,國家電投廈門中電光伏42天發電76.5萬kwh,供應蔬菜4萬斤,8千條鱘魚。

2個人、堅守42天、守護26棚,國家電投廈門中電光伏42天發電76.5萬kwh,供應蔬菜4萬斤,8千條鱘魚。

2個人、堅守42天、守護26棚,國家電投廈門中電光伏42天發電76.5萬kwh,供應蔬菜4萬斤,8千條鱘魚。


項目總體規劃建設總容量50兆瓦、佔地1500畝。一期10兆瓦於2019年3月投產運行,26座新型光伏智能溫室大棚頂部共鋪設有10MW光伏組件,每年可提供約

1300萬度的綠色清潔電能。光伏板下,是“魚菜共生”立體循環生態種養基地,每棚年產蔬菜超200噸、食用菌超30噸、中華鱘60噸,單位面積土地產出效率為傳統種植的6倍,每畝年產值逾40萬元,為廈門市“菜籃子”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實現了能源與農業、休閒、研學的完美互補,為國家電投光伏產業在人多地少、能源需求旺盛、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拓展了一片嶄新的廣闊藍海。捷克農業部、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國家商務部高端智庫諮詢委員會、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研究員、中國無土栽培專家華南農大教授等眾多代表團、專家學者先後慕名而來、參觀調研,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更是絡繹不絕。


2個人、堅守42天、守護26棚,國家電投廈門中電光伏42天發電76.5萬kwh,供應蔬菜4萬斤,8千條鱘魚。


進入3月,疫情逐漸退散,各地復工復產節奏逐步加快,公司打來電話,告訴他們馬上就會有人前來接替,兩人十分欣喜。3月6日清晨,張德峰和謝祥龍特意起了個大早,收拾完行李、完成日常巡檢後他們又來到了蔬菜大棚。這裡,春風拂面,放眼望去,一列列光伏板在陽光下閃著藍色光,智能溫室大棚裡,清澈的流水從管道注入無土栽培裝置,一株株、一層層、一行行綠油油的香菜、綠碟、羅勒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帶環繞其間、生機盎然,正歡快地傳遞著春的氣息,源源不斷的“綠色能量”正從這裡走向千家萬戶。


2個人、堅守42天、守護26棚,國家電投廈門中電光伏42天發電76.5萬kwh,供應蔬菜4萬斤,8千條鱘魚。


來接他們的車子在門外按響了喇叭,即將暫別這塊他們守護了42天的戰場,張德峰和謝祥龍顯得非常激動,他們說“春天來了,正是欣賞綠色的好時候,希望疫情儘快過去,大家都來我們廈門光伏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