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區別是什麼?

活動中心17653708


中國哲學是二元論.西方哲學是一元論。宇宙的母體就是自然,佛教稱其為色與空,馬克思稱其為物質,道教稱其為陰和陽。三教中前兩教都是一元論,唯道教是二元論。道教雖然也用一來表示道,但它依然是兩種要素即陰和陽,陰和陽雖然合二為一,即為一個整體,但它們是合而不同的。佛教雖然表面看來也是二元論,但與道教有本質的區別:佛認為色與空是以心定論,有覺即為色,無覺即為空,說到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見心經)"空不異色,色不異空"也就是說空與色是同一回事,只是把貓叫了個咪,等於否認了對立統一的規律。馬克思用唯物論來辨證一切,認為心也是一種特殊的物質,這同唯心論幾乎如出一轍,實際也是一元論(唯物不唯心)既然是一元論,同時又在辯證法中強調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這就使馬克思的哲學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悖論。可見道的陰陽學說還是相對科學的理論!正因為馬克思的一元論,導致他在處理"公與私"、"社與資"、"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中提出了造反與推翻,一方消滅另一方,即"無滅有"的學說。這一學說給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帶來巨大的障礙,給打砸搶燒等暴力行為,甚至侵犯與掠奪埋下了伏筆!因為侵略者會以它在被侵略國"無產"為由堂而皇之地侵犯別國領土,從而達到所謂的解放全人類!希特勒正是基於這一思維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條英機也是基於這一思維挑起了侵華戰爭,各國的暴徒都是基於這一思維不斷製造打砸搶等社會動亂,美國更是基於這一思維先後發動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目前正在預謀發動伊郎戰爭!難道無與有之間就不能交易,不能對話協商嗎?可見違反道德原理是多麼危險的舉動!



音形世界


雖然中國哲學在對智慧的無盡追求上與西方哲學是相同的,但是因為中國特殊的經濟、政治等因素,是中國哲學在具體的研究方式、表達方式、思維習慣和基本態度上程序愛你處於西方哲學不同的特點,表現出強烈的中國特色。

一、現實性(或現世性)。與其他民族一樣,中國古代思想也經歷了漫長的神話階段,即以神話傳說的方式解釋自然和社會現象,但是從西周時期開始,我們就努力擺脫神話因素的影響,代表人物恰恰是新上任的西周統治者,比如周公。他一改以往解釋朝代更替的天命觀,認為所謂的天命無非是民心,這樣就把歷史發展的決定因素從天上拉到了人間。繼而,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紛紛表現出濃厚的人文精神。就連超越色彩最濃厚的道家莊子也曾經說過“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即精神的高度自由伴隨的是人倫日用的世俗化。這體現在更超越性的宗教學說上也是這樣,比如中國的道教並不想猶太教、基督教或伊斯蘭教、佛教等強調彼岸世界,它更強調的是此岸生命的延長——長生不老,這體現的是中國人強烈的世俗感情和現實態度。

二、重聯繫性。古希臘哲學產生於對世界本原的思考,並一直以此為傳統。強調現象背後的本質,並認為有一個本原性的實體決定著世界的產生和運行,這個實體或者是“理念”,或者是“形式”,或者是“上帝”,或者是“物自體”,或者是“絕對精神”,或者是“思維”,或者是“語言”,或者是“生命意志”等等。對本原實體的追求構成了西方形而上學史甚至西方哲學史的大部分內容。但在中國哲學中很少有哲學家以探討本原實體作為自己哲學思想的根本任務,而是以人際關係、人與世界的關係、人與自己的關係作為最終落腳點。張載曾精煉地將這一特點歸納為“民吾同胞,物吾與也”。這種講究“天人合一”的中國哲學更強調的是聯繫而非實體,更強調整體綜合而非具體分析,這也是中國哲學本體論不發達但辯證法傳統悠久的重要原因。

三、實踐性。西方哲學由於關注渺遠的本質或本原,所以離生活實踐較遠,哲學家們個人的生活與本人的思想並無多大關係,哲學對於涵養人生也無多大意義,最大起到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作用。而中國哲學強調“知行合一”,強調“內聖外王”。強調通過哲學認識的進步達到涵養人生,提高境界的作用,表現出更強的實踐性。這一實踐性其實也與第一個特點緊密相連——因為注重現實生活,所以具有實踐性。孔子曾經說過“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張載也曾經說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明確的實踐性根植於中國哲學家強烈的責任感和捨我其誰的救世心。

四、表達方式多樣性。中國哲學很少有西方哲學那樣嚴密的邏輯論證,而是直接提出結論。或者甚至以寓言(比如莊子)、對話錄(比如《論語》)、詩歌(比如《老子》)等形式表達或暗示自己的思想。這一特點常被一些人理解為“不嚴謹”進而成為攻擊中國哲學的依據。但是稍微瞭解現代西方哲學的人就會發現,很多偉大的現代哲學家都採取非傳統的表達方式來向就形而上學表達不滿。比如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就是以神話和語錄體的形式表達的,比如薩特的《噁心》就是以小說的形式向讀者描述存在的,德里達的一系列作品就是通過重新解讀經典文學作品來表達自己的解構主義的。所以這表達方式的多樣化並不一定是不嚴謹的表現,而是有些思想由於其涉及的領域的特殊性,並不適合用邏輯的形式加以把握,所以才採取其它方式表達出來。


爽爽的大跟班


中西方文化的初始階段由於在哲學以及影響哲學的諸多因素並哲學反作用的這諸多因素存在很大的差異性,綜合表現在哲學方面是有很顯著的差異性的。本文比較的初始階段的西方哲學界定為早期的西臘哲學 .

哲學的產生受地理條件及宗教的影響是很大的,西臘的農業文明產生於西臘半島上的山丘之間的谷地,同時與周邊文明的戰爭與貿易對西臘哲學的產生也有重大影響。在西臘文明誕生以前,地中海南岸的埃及文明以及東岸的巴比倫文明已經輝煌的存在了好多個世紀。埃及文明是敬畏死神的,埃及的神學以關懷死亡為主,他們相信死者的靈魂要進入陰間,並根據在陽間的表現要遭受到審判。克里特文明受埃及文明的影響很深,克里特文明對西臘半島南端的邁錫尼文明又有很大影響,而後來的西臘文明顯然很大程度上繼承了邁錫尼文明。而東方巴比倫的宗教神學更關心的是現世的繁榮而不是來世的幸福,巴比倫文明傳入西臘的途徑顯然通過小亞細亞的陸路更便捷,方式不外乎貿易與戰爭。我們站在西臘半島向西看,當時只有意大利南端的伊特魯立亞人稍稍初顯了文明的曙光,而北部的凱而特人、日爾曼人都還是矇昧的階段。

中國的文明倘若說從有文字記載的年代算起,應該可以上溯到商朝,此時的中國農業文明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從商朝所領屬的的地域來看,發展農業文明也是必然的。由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以及古西臘直至古中國都是農業文明來看,先人們總結出農業文明是誕生古老文明的必要條件,而遊牧部族就不具備這個條件。在中國哲學真正意義上的產生應該從孔子對周禮的闡述開始,而在這之前亞洲大陸上的中國文明顯得是那麼的孤單,如果沒有喜馬拉雅山的阻隔可能與當時亦很發達的印度文明會有交流,但是地理上的無奈讓中國的文明缺乏與周邊文明交流的條件,而中國自上古以來神學及原始宗教方面缺乏有組織的系統性、權威性,這樣宗教對中國哲學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當然要除了後漢以來佛教的影響。從這些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哲學顯得比較單薄且缺乏多元性,從而造成中國文明獨特性也是必然的。如果有人提出東晉時期的諸多外族以及之後的諸多外族對中國文明的影響,但大家都知道那多是外族主動的接受中華文明,對中國文明在哲學上的貢獻除了我們本身演繹的佛家禪宗外幾乎沒有。

孔子肇始中國哲學的時候,西臘哲學的鼻祖泰勒斯幾乎是在同一時代發端了西臘哲學。雖然同樣是農業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西臘文明以及西臘哲學由於可以引用並借鑑其他文明成果,這樣相較於中國文明以及中國哲學的產生,就具有先天的優越性。西臘哲學受原始宗教和神學的影響很深,當時的西臘文明反映在宗教和神學上除了有奧林匹斯山上的那些喜歡爭鬥的諸神,還有由色雷斯的神演化而來的狄奧尼索斯或者說是巴庫斯。雖然對巴庫斯的崇拜受到崇拜宙斯這一派的正統派的歧視,但是由此誕生的奧爾弗斯教派對西臘整個文明包括哲學的影響也是不可不提及的。而反觀當時中國的文明以及哲學由於宗教神學相對薄弱,因而中國的哲學更趨向於內斂的個人體驗,在政治上表現於推行王道。

泰勒斯說,萬物是由水組成的,而孔子對哲學的闡述卻是從所謂的周禮開始,這樣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西臘哲學從開端便注重從事務的本身引申對對自然、對人類的思考,而中國的哲學則強調從人本身或人的主觀本身去看待一切。雖然同時代的老子提出了道這個亦包含有規律的概念,但就象李澤厚先生所說的,老子的道是功能於實體混而未分的整體,這樣的道顯然與泰勒斯所說的水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泰勒斯之後的米利都學派在哲學上的基礎觀點無不是由物質為基礎來引申的。象阿那克西曼德說認為萬物都出於一種簡單的元質,這種元質是無限的,這在某一方面又類似於老子的道。而阿那克西美尼認為萬物的一切基質是氣,這個氣更強調的是它的物理屬性,而我們中國哲學反映的那個氣,形而上的成分更要多些。

由以上我們是不是又可以說從一開始西臘哲學就更注重由事務的本身引申對世界及人類的探索,雖然在此之後的基督教的神學哲學讓這種探索走了好幾個世紀的彎路,但是由於基督教本身亦受西臘文明的影響,在它的教義中有些先驗的東西就不免有某種程度的民主性與科學性。而中國的哲學由於從發端開始就強調宗法觀念,更多的是從人的內在修為本身去理解闡述對世界以及對人類的探索,且又缺乏與其他文明交流的渠道,加上統治者對這種哲學的惡意曲解,導致這種哲學最後趨於死板僵化。雖然西臘文明從柏拉圖以後在某些意念上與中國哲學有一定程度的趨同,但從整體上以及後來的發展來看,由於此二種哲學在目的與功用性上的不同,造成所謂的差異性就不難理解了。中國的哲學的目的是所謂的自我修為以及在功用上表現為維護王道,推行教化;而西臘哲學更注重對事務本身內在規律的研究,如此而已。


無知不是罪88


哲學是一門發展、發現一些定律或公理適合於所有人類知識的學習掌握的學問,亦即哲學的道理可以被用到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和宇宙研究等等各門知識學問當中並幫助我們認識和理解這些知識。它即是人生觀,又是方法論。中西方的哲學觀顯然大大地不同。這些不同表現在意識形態和價值體系。

馮友蘭把影響中國最巨的孔子比做蘇格拉底,孟子比做柏拉圖。其實影響東西方哲學的這些偉人,其本質有天地之差,不可這樣簡單比捏。西方哲學的鼻祖蘇格拉底是工匠出身(雕刻師),這樣的職業浸透了數學和邏輯學的思維;學生們受其影響,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亞歷山大都對邏輯學充滿了熱情。中國的先哲們大都沒有工科或手工藝背景,比如老子、莊子、孔子等,都曾經當過官吏,而管理人心,需要的是藝術思維。雖然中國的墨子也是工匠,但他的哲學對中國的影響甚微,更沒有滲透到民間百姓生活中的價值觀念。後古代中國社會以前,中國也沒有哲學這個詞。老子等的哲學那時候叫做玄學。哲這個字含有邏輯推理的意思;而玄含有神秘性。王弼《老子指略》說:“玄,謂之深者也”。因玄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如祖傳秘方一般,天機不可洩露。

在文藝復興後的西方世界,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中無論是化學還是物理還是生物抑或是數學、地理,歷史;他們所能授予的最高榮譽和標識叫做PHD。這PH的含義就是哲學或哲人。西方把人類的知識統分成兩類,一類是哲學,一類是藝術,不管是人文科學還是自然科學,授予的都是哲學學位。詩歌和文學,語言等授予的都是藝術類學位;中文把PHD。翻譯成博士學位,未免有點攪渾水的感覺;也說明了現代中國社會,並未根本瞭解西方“奇技淫巧”背後的巨大體位。

藝術思維的特點是發散性,跳躍性,象徵性和聯想性,不一定具有邏輯推理,有了也行。科學思維的特點是邏輯性、條理性、可重複性,重視數據的收集、歸納、整理,並趨向於對事務進行質和量兩方面的描述,量化的結果,還有可能建立一個數學模型,用一個類似於1+2=3的數學公式來表達。

在中國,哲學類的各門學科即使是人文科學都從來沒有發達過;但藝術類的學科如詩歌、散文、戲劇、小說等卻異常發達併為我們所驕傲不止。以數學物理等為基礎所發達起來的科學人生觀充滿了自然精神;以文學等藝術思維為基礎發達起來的玄學人生觀充滿了神秘感和難以捉摸。這種以玄為美的觀點和價值體系充斥著近古以前的社會組織和生活。在近代引進西方科學方法之後,這種哲學觀點反覆圍剿或冒充科學並流佈於直至今天的社會。



90後新撕基


我來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吧!這種問題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意義,但極易誤導人的思考。

首先是把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都當作鐵板一塊的東西了。中國哲學也好,西方哲學也好,都是由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家族相似性交織而成的豐富多彩的理論體系,依地域而分割出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只是方便泛泛而談罷了,並無實質的哲學意義。

其次是人們一旦為中西哲學規定出各自的特質,彼此的區別,往往容易固化而成為流行的偏見,嚴格思維的障礙,甚至“意締牢結”。例如中國文化天人合一,西方哲學天人二分這樣的流行觀念。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最大區別就是中哲是自成一體的融入生活個個角落的文化底蘊,西哲是先古歐洲殘破混亂的生存境況互相融合形成的宗教式的上帝永恆。

西哲脫離於上帝永恆並不是多久遠的事情,而是基於生存境況持續惡化導致部分小城邦對於彼岸的探索,也就是大航海時代,由此融合了中國文化以及印哲也就是印度宗教文化,開拓了認知邊界,辯證的吸收了可取的智慧,哲學就是愛智慧,因此才擺脫上帝束縛,開始了野蠻征程,殖民掠奪,奠定了財富基礎,更多的人擁有了獨立思考,發現自然現象,推演規律的資本,誕生了改變生存環境的各式各樣佈局全球的獨立自主的文化體系,也就是各種自然科學。

中國地大物博,文化底蘊深厚,所以歷史上基本可以滿足自我生存需求,並沒有太強的對外擴張的慾望,通常都是自衛反擊,或者天災人禍內部整合,直到日本融合了中國文化與西方哲學,乘勢反咬了中國一口,才暴露了中國文化固守自封,偏安一隅的弊病,開始融合西方文明,變革出新,自衛反擊,但是文化的惰性導致的政權保守無能催生了新的文化形式,取代了舊有腐朽的文化,也就是新中國共產主義。

我們的國。

智慧是生存鬥爭中產生的,中國注重基礎生存利益的調配,地大物博,文化底蘊深厚,只要協調好生存利益,基本滿足大眾生存需求,西方注重開拓發展,地理境況不太好,鬥爭太激烈了,怎麼協調生存利益都難免互相傷害,因此有了節慾式的基督,上求智慧,外尋彼岸,嘿,地球是圓的,還有個新大陸,瞬間崛起,上帝已死。

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新中國哲學代言人。

哲學的本質則是不分中西,包羅萬象,探求人類生存發展之道。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王少康


王少康


中國哲學分為古代哲學和現代哲學。古代哲學主要指“春秋百家爭鳴”“漢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學的發展”“近代中西融合”四個階段。現代哲學主要指“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研究”和“對西方哲學的研究”可以說:“道家的審美理論代表了中國藝術的真精神 。”

西方哲學是擁有相同歷史傳統和統一概念體系的統一的哲學體系,西方哲學的定義是模糊的。在美國哲學家梯利的《西方哲學史》中雖然提到了馬克思以前的社會主義哲學家像歐文,對馬克思卻隻字未提(梯利的《西方哲學史》寫的是從古希臘哲學到美國實證主義哲學其時間跨度包括馬克思)。

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中雖提到馬克思,他說他講馬克思是因為馬克思是對西方哲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哲學家。西方哲學中“西方”廣被認為不僅僅指地域上的“西方(西歐)”而且只文化上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


拼搏進取永遠不放棄


西方哲學強調二元對立思想,一件事物不具有兩面性,極左極右只能選其一、真像只有一個!

中國古老的民族文化始終貫穿“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三元對立),強調事物在不同條件下存在著相互轉換的可能。所以中國文化特別強調“中和”的中庸思想。

未來還會有很多年的東西方哲學思想的大碰撞,而三元對立思想一定會越來越展現他強大的生命力。“人類命運共同體”和“美國優先”的理論出現,就是典型的東西方哲學思想的產物!

相信,未來的幾十年,一定凸顯出中國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強大的生命力,和這種思想所蓄積出來的“勢”到底是怎麼樣的“摧枯拉朽”不可遏抑![加油][加油][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