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 我來銅川 作者:劉玉偉

那年 我來銅川

我生長在西安,從下鄉到參加工作,幾十年都在外地,如今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初到銅川時,我剛剛二十歲。 時間過得真快,都快五十年了,但是,那一件件往事就像是發生在昨天一樣,至到今日都讓我記憶猶新。

那年 我來銅川  作者:劉玉偉

1992年1月26日作者和職工在銅川南站(原宜古村站)的站臺上


我站在宜古村火車站的站臺上,又想起來1969年春節過後,為了節省一兩塊錢的汽車費,我從西安火車東站(我們家離那很近),乘坐貨車來到這裡,就是在這兒走到文化宮,在那裡坐1路公交車到北關後,再坐長途汽車回到旬邑縣的。

那年 我來銅川  作者:劉玉偉

1979年10月作者和工區職工在銅川體育場外面的橋上

工務段是鐵路上維修養護兩條鐵道線的單位,當時三原工務段管轄著咸陽到銅川,銅川到王石凹,到紅土和東坡的所有的鐵道線。道岔工區歸宜古村線路領工區(也就是工廠裡的車間),下面還有黃堡、王家河、宜古村正線、銅川、柏廟溝和王石凹共七個工區(也就是車間裡的班組)。每一個工區都有二三十名職工,管內如果有鐵路道口的,職工會更多一些。

那年 我來銅川  作者:劉玉偉

1976年5月,作者和工區職工在工區牆外面的二馬路上


那時候礦務局,市政府,工人文化宮和市體育場也都集中在這裡。那熙熙攘攘的人流,那乾淨整潔的街道。各種車輛不斷地從馬路上駛過,騎自行車的人更是一批又一批的從我身邊經過。這一切都讓我,一下子就愛上了這裡。銅川雖然說比不上西安,但比起我下鄉的那個小山村來,這裡簡直就是天堂!

那年 我來銅川  作者:劉玉偉

1992年1月26日,作者在銅川鐵路邊


鐵路是國家運輸的大動脈,在千萬裡鐵道線上,每一個車站上都有值班的鐵路員工。許多職工家屬長年累月也都生活在鐵路沿線上。因此,為了方便鐵路職工上下班,讓職工家屬們能到大醫院就醫。鐵路職工和家屬都可以享受,全年免費的通勤票和就醫票。我們工區又在鐵道旁,上下火車都很方便。每週六下午要回西安時,火車進站了,我們再出宿舍門都來的及。

那年 我來銅川  作者:劉玉偉

1979年7月作者和職工在體育場橋前合影

那年 我來銅川  作者:劉玉偉

1992年1月26日,作者在大同橋立交橋下留影


礦務局和市政府後面,有好多樓房是依山而建。一到夜晚,遠遠望去,那一層一層,一片一片的樓房裡的燈光,還真有點像今天高層樓房的樣子。

那年那月,對於我這個初到銅川的人來說,銅川真的很美,很美。

2020年3月18日於西安市大明宮鐵路小區


那年 我來銅川  作者:劉玉偉


那年 我來銅川  作者:劉玉偉


劉玉偉簡介:筆名曉柳,老三屆,老知青,老黨員。以前在省、市和鐵路的報刊電臺上發表過新聞和文藝作品400多篇。自2018年以來,在《西鐵老年詩詞》,知青網,《情感文學》,《作家前線》和中詩報等網絡平臺發表散文,詩歌等200多篇。是西安鐵路老年詩詞研究會會員,情感文學,作家前線和中詩報的簽約作者。系《中國愛情詩刊》和《中國愛情詩社》的在線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