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只需做好这三点,助你成为一个不抱怨的行动者

前言:职场不需要抱怨,把所有不满咽回去,变成我们的斗志。

好多年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年轻的修道士加入一个要求谨守静默戒律的教团,所有人都要在修道院院长同意之下才能发言。将近五年之后,院长去找这位见习修士,对他说:“你可以讲两个字。”修士字斟句酌,说了:“床硬。”院长慎重思考之后,答道:“很遗憾你的床不舒服。我们会看看能否帮你换张床。”入院第十年,院长又来找这位年轻修士,说:“你可以再讲两个字。”修士说:“脚冷。”院长说:“我们来看看可以怎么处理。”在修士入院十五年时,院长又说了:“你现在可以再讲两个字。修士说:“我走。”院长回答:“这样说不定最好。自从你来之后,除了发牢骚,什么事也没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抱怨并不会让你的处境得到改变。


职场上,只需做好这三点,助你成为一个不抱怨的行动者

如今,职场抱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每个人都可能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每个人都可能陷入职业发展的低谷,需要发发牢骚、排解排解压力,听起来似乎无可厚非。但事实是,你越是抱怨,越是在公开你的缺陷;你越是抱怨,越是暴露了你压根没有改善自己的能力。

《中国就业》期刊中,曾有一份关于职场人士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有近九成职场人士每天都会发出抱怨。其中,65.7%的人每天抱怨1至5次,13.8%的人每天抱怨6至10次,4.8%的人每天抱怨20次以上,只有11.2%的人表示自己“从来不抱怨”。

那么,职场人士每天都在抱怨什么?比较多的,无非就是以下几种:抱怨收入太少,抱怨公司制度太苛刻,抱怨领导太挑剔,抱怨任务太难做,抱怨公司没有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在每一种貌似合理的抱怨声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可以让自己更好的选择,那就是改变自己,做一个不抱怨的行动者,从而改变现状。

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可以为企业解决问题和带来价值的,而不是一个喋喋不休的评论家。因为,职场抱怨,会带来诸多负面效果: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一个著名的理论: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则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来决定。简单而言,就是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一旦你养成了抱怨的习惯,内心形成抱怨的思维模式,就会逐渐丧失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忽略工作的完成和自身的成长所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同时,人的情绪是会相互感染的。职场中,在办公室这个小小空间里,只要有一个人经常怨天尤人,长此以往,对个人以及整个团队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一个优秀的团队,必然拥有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抱怨,则会破坏这一切。

不抱怨的、积极正面的职场环境,才更有利于团队组织的发展和进步。现实不会因为一个员工的抱怨,让讨厌的管理者立马换成讨喜的管理者;一个不好的团队也不会仅仅因为一个人的抱怨而变成好团队。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既定条件下,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好自己应该做的。


职场上,只需做好这三点,助你成为一个不抱怨的行动者

世上没有经常抱怨的成功者,只有不抱怨的优秀者。想成功,就要让自己努力做个不抱怨的人。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曾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叫大贺典雄的帝国大学高材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加入索尼公司之后,年轻气盛、直言不讳,还曾多次与盛田昭夫争论。但盛田昭夫却很喜欢这个敢于独立思考的年轻人,非常器重他。可不久,却出了件令人意外的事,盛田昭夫居然把大贺典雄安排到生产一线,给一位普通工人当学徒。这让很多员工感到疑惑,他们猜测,一定是大贺典雄说话过于直接,得罪了盛田昭夫。还有人为大贺典雄感到愤愤不平,但大贺典雄本人对此却只是淡淡一笑,只管自己踏踏实实地当学徒。

一年后,更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还是学徒工的大贺典雄居然被直接提拔为专业产品总经理。终于,在一次员工大会上,盛田昭夫向大家揭开了谜底:“要担任产品总经理,必须要对产品有绝对清楚的了解,这就是我要把大贺典雄下放到基层的原因。让我高兴的是,大贺典雄在他的岗位上干得不错。不过,真正让我坚定提拔念头的还是在于:整整一年,他在又累又脏又卑微的工作环境下,居然没有任何的牢骚和抱怨,依然兢兢业业,甘之若饴。”

至此,人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5年后,也就是在大贺典雄34岁时,他成为了公司董事会的一员,这在因循守旧的日本企业中,简直是前所未闻的奇迹。


职场上,只需做好这三点,助你成为一个不抱怨的行动者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大贺典雄整整一年处在又脏又累的工作环境中,却没有任何抱怨?或者说,如果你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抱怨者,希望自己能够像大贺典雄一样,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泰然处之?或许,你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

1、正视客观现实,清醒认识自己。

不要追求文学影视作品中那些一蹴而就的成功,而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坦然接受“年轻人就是要从基层做起”的现实。也不要去过度追求绝对的“公平”,就算一时间的所得跟付出不相匹配,也不要丧失热情,可以给自己定下一个个现实的小目标,去一步步脚踏实地实现。即使处在“低谷”,也不要怨天尤人或是自暴自弃,做自己擅长的,去让自己渡过难关,而不要用嘴上滔滔不绝的抱怨来浪费时间。

有不少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刚开始应聘求职的时候,总希望自己找到一份有双休的工作,朝九晚五,平时上上班,周末去干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真的等他们进入职场之后,就会感觉心理落差超级大。每天有干不完的工作,学不完的知识。其实,工作做不完,根本原因是自身能力和行动力不够。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够清醒认识自己,不能够反思内在,就没有办法成长。

总之一句话:不要给自己创造消极负面的环境,而是要尽力鼓励自己去以愉悦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

2、目的明确,主动沟通。

在职场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时候就在于沟通不畅。因此,当你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误解和偏差,便要主动出击,及时地找当事人进行沟通。比如:问题出在哪里?希望怎么解决?……工作中的沟通要积极一些,尽量从检讨自己的方向出发,如此才能更有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那么,难道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抱怨工作吗?人非圣贤,当然不必这么苛刻。人之所以抱怨,总是因为心里觉得委屈。偶尔觉得委屈我们可以置之不理,或者通过适当的情绪宣泄来解决,若是长期如此,那就必须向你的直属上司或同事开诚布公地谈一谈。如果还是无济于事,那就果断辞职吧。只要自己有能力,在哪里都能发光吖。

3、增强责任感,用心对待工作。

丰厚的物质报酬往往是建立在认真工作的基础之上的。身处职场,与其抱怨,不如多想想工作的好处以及怎样把工作做得更好。

比如,你的工作是文案,那就尽量从文案的学习和创作中找乐趣和成就感;你的职责是销售,那就多想想怎样才能给客户更多实际的好处,提高成交转化;你的职责是行政后勤,那就尽量考虑如何与其它部门实现更好的无缝连接……总之,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尤其是我们赖以生存、耗费心血最多的工作。要相信,你的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会发生改变。

我们也可以想象,当大贺典雄被派去做学徒,或许他一时并不知道盛田昭夫的用意,他或许也会觉得困惑不解。但是,之后的他一定是在认真对待学徒工作的,甚至他还可能在学徒工作中找到了乐趣。所以,即便是在学徒的岗位上,他也做得风生水起。也因此才有机会让盛田昭夫认识到他与众不同的心理素质和才能。


职场上,只需做好这三点,助你成为一个不抱怨的行动者

所以,你看,不论是修道士的故事,还是大贺典雄以及我们自身的职场经历来看,纯粹抱怨是不会带来转折,也不会改变现实的。一个称职且优秀的职场人,他们总是不急、不怨,反而会着眼现实,积极行动。他们不会抱怨命运,而是积极改变自己的处境;他们不会抱怨同事、抱怨客户,而是会积极主动地与人们进行沟通;他们不会抱怨老板、抱怨公司,而是会珍惜本职工作给自己提供的学习和生存机会。


职场上,千万不要做一个爱抱怨的人。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只有带着一颗快乐积极的心去奔跑,才能给自己一个看到更广阔天地的机会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