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地名探究——因春秋冠氏邑得名——冠县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齐鲁地名探究——因春秋冠氏邑得名——冠县

冠县地图

【地名由来】

隋开皇六年(586年),在县境设立冠氏县,以境内东古城春秋时为冠氏邑得名。至于冠氏邑命名缘由,除有冠氏的封邑等传说外,未见确凿的信史记载。

冠氏邑的来历、含义,传说有二:

一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官吏,专掌设计制作冠(帽子),他设计制作的冠既新奇、恬静、美观、大方,又便于区分官阶、贫富、贵贱、尊卑,甚为时尚,因此,得宠于晋侯,晋侯便赐之以姓,封之以地,其家族以职业为姓称冠氏,其封地以姓为名称冠氏邑。

二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制度,即对有战功的武将,由晋侯亲自授予装饰有鸟翎的桂冠一顶,以旌表其英雄业绩。该国时有一名武将,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晋侯便授之以冠,并赐姓冠氏,后转为文官,封为邑大夫,其封地则以姓为名称冠氏邑。

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冠氏县升为冠州,直隶中书省。

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州为县,改称冠县,此为冠县定名之始。

由春秋时期晋国冠氏邑,到元升冠州,再到明定冠县至今,冠县之名已有650年!

齐鲁地名探究——因春秋冠氏邑得名——冠县

冠县梨花

冠县,山东省辖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临东昌府区,北界临清市,南接莘县,全境处于鲁西北黄泛平原,系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四季分明;总面积1152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1个镇、4个乡;2016年总人口86.63万人。

齐鲁地名探究——因春秋冠氏邑得名——冠县

冠县在山东的位置

冠县特产有冠县灵芝、冠县鸭梨、冠县樱桃等。

【寻欢文史】

冠县民间故事——萧妃悲歌发干城


齐鲁地名探究——因春秋冠氏邑得名——冠县

在冠县千户营村南侧,有一座高高的土台子,当地人称为"化及台"。据传此台曾是发干城中的一景。隋朝灭亡后、原隋朝大将宇文化及曾在魏县(今河北大名东)建许国,为了北拒窦建德,特命扩建发干城,并派数万军队驻守。

发干城修好之后,宇文化及带着隋炀帝的萧妃来此居住。萧妃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但也无计可施,只好常常抚琴而歌,以泄心头的怨愤。宇文化及听了萧妃的歌声,还以为萧妃对他有了意,于是对萧妃说:"夫差曾造姑苏台,我也要造一座台,叫'化及台',让我的美人住在上面。"萧妃听完宇文化及的话,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守文化及还以为萧妃真的被说动了心,赶紧命人去筑高台,并在台上建阁楼回廊:台中央修座大水池,深丈许,水平如镜,取名"天池"。这天,月色皎皎,晴空万里,宇文化及命人在台上设宴,并请萧妃来唱歌助兴。萧妃此时正在宫中回忆着往事:昔日炀帝开汞济渠通江南,劳民伤财,自己曾多次相劝,不听,终于被杀,闹得结发妻子也当了他人的俘虏,成为发干笼中的小鸟。想到这里,萧妃羞愤交加,相一死了之,无奈被人看得紧,连死都难哪。想到这里,萧妃的眼泪象断了线的珍珠滚下来。

宇文化及派的人来见萧妃,说是皇帝请她去赏月,实际是被两个大个的宫女押着去的。宇文化及见萧妃缓步走到三丈多高的台顶上,宛如嫦娥飘下了月宫,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呼:"拿琴来,快拿琴来。"下人赶紧献上绿绮宝琴。宇文化及双手接过,走到萧妃面前,笑眯眯地说:"爱妃的琴歌使朕骨酥魂消,值今夜良霄美景,请为朕再歌一曲如何?"萧妃站在这山一样高的台上,望着茫茫的夜空,心想:整天被这个叛赋玩弄,还不如死了的好。今天先用歌悼念炀帝,然后就……想到这里,她示意把琴摆好。宇文化及乐不可支,赶紧照办。只见萧妃占燃三支香,面向南方拜了三拜,又围着"天池"转了一圈,然后以炀帝喜爱的《吴歌》曲调,把当年常给炀帝唱的歌唱了出来。这歌声、乐声,还有夜景,使得宇文化及不住地叫好。可听来听去,仔细一想,感觉不对,不由地用两只三角眼直盯着萧妃,只见萧妃双手扶琴站起,快步向台边走去。宇文化及先是一怔,然后飞步赶上,萧妃正想纵身跳下,裙带去被宇文化及拉住了。宇文化及奸笑着把萧妃推回到琴边。萧妃又欲纵身"天池",宇文化及迎面挡住了她:"爱妃又往哪儿去呀?"萧妃欲逃无路,欲死不能,长叹一声:"炀帝呀,当初若听为妾一言,何以国破家亡……"宇文化及嘿嘿一笑:"杨广这小子没福气。他死了,不是还有我吗?""呸!宇文化及,你弑君夺国,天理不容;奸淫天后,定遭报应!""那我要看看哪个先遭报应。"随吩咐一声:"来人,把萧妃打入冷宫!"萧妃骂不绝口,宇文化及狠命地打了萧妃两个耳光,血洒在了化及台上。

萧妃受辱的消息传到了突厥国。当年隋文帝封的义成公主感念知遇之恩,决意要为炀帝报仇。她请求突厥王派使臣到河北的窦建德那里,要窦建德求出萧妃,并杀死宇文化及。于是窦建德起兵围困发干城。几天后,城被攻破,宇文化及被杀,窦建德救出萧妃随后放起一把大火,发干城成为一片废墟,只剩一座化及台的遗址留存到今。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为冠氏邑(治所今东古城镇东古城)、黄邑(治所今梁堂乡黄城),先后属晋国、魏国、赵国。

秦代时,东部属东郡,西部属邯郸郡。

齐鲁地名探究——因春秋冠氏邑得名——冠县

西汉、东汉时,属冀州魏郡。

三国时,属魏国的冀州阳平郡。

西晋时,属司州阳平郡。

十六国时,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北魏的司州和中州阳平郡、冀州贵乡郡、晋州和相州的阳平郡。

南北朝时,先后属北魏相州阳平郡、东魏司州阳平郡、北周毛州阳平郡。

隋代,初属毛州。从西汉直至隋代建县前,均为馆陶县地域。

齐鲁地名探究——因春秋冠氏邑得名——冠县

隋大业二年(606年),毛州废,冠氏县改属武阳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毛州,冠氏县遂再属毛州。贞观元年(627年)统一设道,属河北道魏州魏郡。

五代时,先后属后梁和后唐的魏州、后晋的广晋府、后汉和后周的大名府。

北宋时,改道为路,属河北东路大名府。

金代,属大名府路大名府;蒙古统治初,属东平路。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冠氏县升为冠州,直隶中书省。

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州为县,改称冠县,此为冠县定名之始,属山东布政使司东兖道东昌府。

清代,冠县属山东省济东泰武临道东昌府。

民国元年(1912年),冠县属山东省济西道东昌府。民国二年(1913年),改属东临道东昌府。民国十七年(1928年),道废,直属山东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省下设行政区,属山东省第六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建立冠县抗日政府,先后属山东省第六专署、鲁西北行政委员会、鲁西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建立冠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属鲁西区第三专署、冀鲁豫区第三专署、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十八专署、冀南区第七专属、冀鲁豫区第七专属。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冠县与永智县合并称永智县;12月,恢复冠县建制,均属冀南区第一专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属平原省聊城专署。

1952年12月,随隶属的平原省撤销,冠县改属山东省聊城专署。

1967年3月,建立冠县革命委员会,属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

1981年12月,冠县革命委员会改为冠县人民政府,属聊城地区行政公署。

1998年2月,随聊城撤区改市,遂属聊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