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大結局圓滿,想了解“老洋房”住一住在說

53集電視劇《安家》終於迎來大結局,與大家想象的一樣,往往大團圓的結局才是最能慰藉人們被劇情虐到的幼小心靈,看劇的時候不僅瞭解了房產中介這個離我們很近又不是很熟悉的職業,也瞭解了房子、家和人的深層含義,其實一部好的電視劇就是應該具備這些。

不過我看劇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老洋房”。

城市中的滄海遺珠


《安家》大結局圓滿,想了解“老洋房”住一住在說


城市裡的老建築代表了一座城市的記憶,是不可再生、不可還原的文化資產,是人類歷史與文化的沉澱,不過隨著城市現代化的高速發展,作為能夠體現城市歷史與文化特徵的老城區和老建築也得不到重視與保護。2014年上海楊浦區的四棟有著近百年曆史的老洋房就遭到了拆遷,這四棟老洋房在2011年就面臨著被拆遷的命運,最後市文物局有關專家去到現場調研認為這是值得被保護的歷史建築。


《安家》大結局圓滿,想了解“老洋房”住一住在說


轉眼間四棟歷史遺蹟不見了,楊浦區的相關負責人只能回應:“老建築只是臨時性落架,大約半年後會原址原狀恢復。”而老建築的保護通常分為三個等級,第一是原址原貌保護,其次是異地平移保護,再次是異地(或原地)重建保護。

在上海楊浦區,七八十年曆史的老房子不少,但是有歷史價值、建築價值兼具的老洋房卻不多,據專家回應,再次復原重建難度相當大……

何為老洋房?

“洋房”之詞,如同老上海方言中的洋火洋釘洋蠟燭一般,帶著深深的舶來烙印,但是不得不承認,代表西方文明的一個“洋”字,已經在當地民眾心中算是“高質量、摩登現代”的同義詞了,一直以來,上海人口中的“洋房洋車”也成為中產人士的生活標記。

其實洋房的出現,也就只有百五十年之前,一開始指的是一切不同於本地房子格式的有樓層有玻璃窗的房子,後來就成了專門指帶花園的獨棟小洋樓,但是外國公寓和新式弄堂房子,都不屬於小洋房。


《安家》大結局圓滿,想了解“老洋房”住一住在說


而花園洋房在上海,一直都是外國人居住的地方,直到上個世紀抗戰爆發前後(1937年左右)才漸漸有華人入住,自此上海人才謹慎又緩慢的接受洋房這個生存環境。

插一句題外話,洋房不等於豪宅。


《安家》大結局圓滿,想了解“老洋房”住一住在說


洋房中雖然有不少的豪宅,從嘉道利大理石宮到馬立斯花園再到綠屋,都是其中的豪宅,但大多數的上海老洋房只屬於高檔住宅,與豪宅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洋房是來自西方的概念,西方的居住文化是以精緻舒適方便為代表的,且西方人的都以小家庭居住,一般小洋房的建築面積都不大,基本為假三層模式,總面積三百來平方米左右,洋房注重輔助功能,所以衛生間、廚房、過道、門廳、走廊、陽臺等都具備,

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是並不適合中國人三代同堂的居住。


《安家》大結局圓滿,想了解“老洋房”住一住在說


不過老洋房在上海,就像是老北京的衚衕,都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老城裡最獨特的存在,所以會有不少人嚮往,但是大多數人有錢也買不到,不過出於對老洋房保護再利用的理念下,很多老洋房也被改造成酒店,這樣就能夠讓心心念念喜愛老洋房的人們去住一住也是不錯的。

住得起的老洋房

  • 花園飯店


《安家》大結局圓滿,想了解“老洋房”住一住在說


不少人說花園飯店是法國人留在上海的一顆珍珠,這裡原本是法國總會,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人在此興建涉外賓館,於是新建了一座34層的主樓,並開拓出了一個將近3萬平方米的草坪花園,而法國總會的建築就是現如今的裙樓。

如今它是一座集古典高雅和豪華舒適於一體的現代化飯店,其中也保留著當初的建築風格,當時法國總會內部採用巴黎最盛行的裝飾藝術風格,金色馬賽克鑲嵌成的大廳,還有屹立不倒的巨型人物雕塑等等。


《安家》大結局圓滿,想了解“老洋房”住一住在說


當然了,花園飯店也作為很多影視劇拍攝取景的地方,比如

《小時代3》、《紐約紐約》、紀錄片《百年飯店》等,估計去住的人有一部分是衝著電視劇取景地打卡去的。

  • 衡山馬勒別墅


《安家》大結局圓滿,想了解“老洋房”住一住在說


不喜歡太大的酒店模式,也有小小的私人住宅,衡山馬勒別墅原本就是私人住宅,1927年英籍猶太人馬勒委託當地著名的華蓋建築事務所設計建造私人花園別墅,歷時九年打造,於1936年竣工。

2001年該地被保護並進行修繕,後更名為“上海衡山馬勒別墅飯店”,從外觀上看整個建築宛如城堡,將近2000平米的花園所處可見的就是石頭做的雕塑,這些都是彌足珍貴。

  • 思南公館


《安家》大結局圓滿,想了解“老洋房”住一住在說


這個名頭,相信很多人都熟悉,思南公館酒店是思南公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上海市中心罕有的花園洋房式別墅酒店,思南公館坐擁51棟歷史悠久的花園洋房,公館酒店建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也是在保留保護的理念下完成了修繕,最後變成了很多人休閒休息的不二選擇。

  • 首席公館


《安家》大結局圓滿,想了解“老洋房”住一住在說


這個地方和以上三個不同的是,首席公館原是上海灘富有影響力的人物黃金榮、杜月笙等人辦公的所在地,建於1932年,是中國首家城市文化遺產古典酒店。

首席公館中的老上海元素隨處可見,公館內還展示著1910年的手搖留聲機、美女香菸廣告、還有不少讓人熟悉又叫不上姓名的老物件,其中隨隨便便就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走進那裡,就能都穿越到那個年代,感受當年時尚生活的痕跡。


《安家》大結局圓滿,想了解“老洋房”住一住在說


說起來老洋房貴在“老”與滄桑感,就像是釀酒一樣,其價值是與時俱進的,當青藤慢慢爬上牆角,才算是一個有故事的老洋房。

情懷驅動價值

上海現存的老洋房僅有4000到5000幢,如果不是特別有錢的人,還真的住不了這些房子,不過新興的老洋房酒店可以讓人們體驗到老洋房的魅力,就算買不起還是住得起,情懷是一種高尚的心境、以人的情感為基礎與所發生的情緒相對應。

情懷營銷將個人理想和情懷包裹在文字、語言中,很多人都吃這一套。


《安家》大結局圓滿,想了解“老洋房”住一住在說


城市老建築所蘊含的文化記憶,通過傳媒媒介到達受眾,大家在解讀其背後的文化情懷,通過社交媒介形成情感上的互動與共情,《安家》的播出也進一步推動了大眾對於“老洋房”的認知,也會有更多人想要去從事關於這方面的職業,算是推動整個行業的經濟發展。

結語

我國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曾經說過:“從一定意義上說,保護是為了更好的利用,恰當的利用,不僅不會妨礙保護而且有利於保護,我們不能把所有東西貼上‘價值連城’的標籤就束之高閣,甚至任其腐爛。”

保護的同時也要好好的利用其價值,對於老洋房最好的保護就是讓更多的人瞭解到它的存在,但是也希望對它們的開發都遵循著一個原則,就是不以追求利益為目標,不應過度開發,而是找到一個平衡點,以合理利用來實現保護,這是我們都想看到的最好結果。


《安家》大結局圓滿,想了解“老洋房”住一住在說


相信中國不僅僅只是上海擁有“老洋房”,全國各地的古代建築都應該受到很好的保護,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試著和過去和平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