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女兒國回頭的那一刻,他心裡在想什麼?

地球走我也走


有兩位朋友都邀請我了,於是來回答一下。

《西遊記》原著是這樣寫道:

行者、八戒、沙僧、同心合意,結束整齊,徑迎著鑾輿,厲聲高叫道:“那女王不必遠送,我等就此拜別。”長老慢下龍車,對女王拱手道:“陛下請回,讓貧僧取經去也。”女王聞言,大驚失色,扯住唐僧道:“御弟哥哥,我願將一國之富,招你為夫,明日高登寳位,卽位稱君,我願為君之後,喜筵通皆吃了,如何卻又變卦?”八戒聽說,發起箇風來,把嘴亂扭,耳朶亂搖,闖至駕前,嚷道:“我們和尙家和你這粉骷髏做甚夫妻!放我師父走路!”那女王見他那等撒潑弄醜,唬得魂飛魄散,跌入輦駕之中。沙僧卻把三蔵搶出人叢,伏侍上馬。

所以原著中是沒有唐僧回頭的那個動作的,回頭是86版《西遊記》中增添的情節。同時增添的還有唐僧莫名一句“若有來世……”

這些情節妥當又很不妥當。

妥當在於,唐僧也是人,也有人的情感,他自然也會對女兒國國王動心,對世俗生活嚮往眷戀,但囿於身份不得不決絕。

不妥當之處在於,削弱了唐僧作為出家人的堅定,削弱了他堅守自身的意志力,使得他與高僧的身份很不相配。

不論原著,我們就來說說劇中唐僧這一回頭。

這一回頭唐僧的心中所想不外乎如下:

1、慚愧

僧人也是人,他也擁有人的情感,女兒國國王的多情他是看在眼裡的,她甚至願意把皇位讓給唐僧,這種付出是令人咋舌的,女兒國國王付出的越多,感情傾注地越深,唐僧就會越愧疚。

首先他是出家人,他的清規戒律束縛著他,他註定要辜負女王。

其次他揹負著取經的使命,這種使命要求他一路向西不能停留,他註定不能為了任何一個人而留下來。

所以他很慚愧,他覺得自己對不起女兒國國王,世上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有些事情是沒法兩全的,他只能,必須辜負她,所以他對她滿心愧疚,這種愧疚又沒有任何補償的方法。

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

對於女王熾熱的感情,唐僧不能接受甚至無以為報,這種感覺就好像他欠了她什麼似的,這種慚愧將永遠存在。

2、眷戀

與其說情絲未斷,不如說是銘記美好。

唐僧這一去,西天萬里之遙,千重山萬重路皆是妖魔鬼怪魑魅魍魎,他並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到達西天,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死在途中。

唐僧鬢髮皆白的時候,女王也應香消玉殞。

若他不幸喪命,彼時女王又該身在何處。

再過個千年萬年,這世上還會存在這麼一個女兒國嗎?

不論愛情,他們這一別,就真的是後會無期了,此生此世都不會再相見。

唐僧這一回頭,記住了女王,記住了這個小小的西梁國,記住了她的付出,記住了這裡發生的風波和故事。

這是他一生中很重要的經歷,有這麼一個女子曾在他生命中出現過。

3、忘記

唐僧把他可能存在過的感情放在那最後一回頭中,他也許真的對她動心了,也許他也幻想過為王為後,但在他心裡,取經是大業,他不能為一己之私放棄蒼生。

離開西梁女國後,他不能再有私心雜念,也不能再把一個女人放在心上,他必須做好一個出家人,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的宿命。

於是在離開之際,他轉頭看了她一眼,從今以後他不可以再想起她,不可以再想起西梁女國發生的事,不可以再有亂七八糟的想法。

可以說,這一回頭,是他看女王的最後一面,從此之後,女王就不復存在,彷彿她從未出現過。

唐僧永遠都不會記起這個人,不再提,不再想。

他回頭,最後一次看她,想她。他轉身,心中已經沒有她了。

---------丸----------


祁門小謝


86年版的《西遊記》中的一首插曲《女兒情》不知大家是否聽過?

這首歌就是記述了唐僧在女兒國的全部經歷。

“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

(美,換成我就留下來~)

那唐僧在女兒國的那一轉身,他到底在想什麼呢?

唐僧:“若有來世,我定回來娶你,只要若有來世”

鏡頭呈現在劇中,或許當時的唐僧早就默默在心底裡愛上了女王。只因他有普渡眾生的大宏願,舍下小我成就大我。在唐僧調轉馬頭回頭看女兒國國王的那一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白龍馬其實是挺“不願意”的。

所以,唐僧在想什麼?這個答案也許只有馬知道。

唐僧雖然選擇了欺騙自己,可是騙不了自己的身體。

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心對於女王有什麼樣的感情,是騙不了身下騎的白馬。

回眸那一瞬,他是不是也有衝動想過放棄一切,留下來陪她

也許只想最後再看她一眼,想把她的音容笑貌刻進心底,留作懷念。也許像她一樣難受極了明明伸手就可以握住對方的存在,卻不得不朝前漸行漸遠。

《西遊記》中有九九八十一難,八十難都給了悟空,只有女兒國這一難給了唐僧。正所謂:生劫易渡,情劫難了...

西梁女兒國王傾慕唐僧一表人才,甘願以國相托,婚配這位御弟。國王柔情綿綿,一再致意。唐僧雖為聖僧,卻非木石之人,內心不免微泛波瀾。但為取經大業,他毅然割斷隱隱情絲,謝絕了女兒國王的一片好意。


搞笑幽默聚集地


在《西遊記》裡,唐僧在馬上最後的一回頭,想到了什麼?我覺得可以這樣去分析。

第一:是人就有七情六慾,在女兒國待了那麼久,如果說唐僧全然沒感覺或是沒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畢竟對於一個正常的男人來講,誰沒個情慾呢,唐僧也不例外,尤其女兒國國王又是大美女,還有權,並且女兒國全是女人,待在這種溫柔鄉,做為一個正常男人來講,都會樂不思蜀,但是對於唐僧來說,心中堅定著自己的目標,因為他最終的目的是去西天取經,那麼事業第一,愛情是第三或第四就不好說了,所以放棄愛情與情慾也是逼不得已。

第二:那一回頭,此刻心裡想到的也是覺得對女兒國國王的一種不捨吧,畢竟,唐僧不是孫猴子,石頭裡蹦出來的,捂不熱,但唐僧是凡胎肉體,在女兒國王的各種引誘下,心裡對國王也是有了感情的,所以這一回頭,對國王的不捨與懷念又或是對自己命不由已的不甘。

第三:那一回頭,是感激國王這段時間的照顧的告別,我即將告別,大家來於江湖,亦相忘於江湖,以後兩兩相忘,不再相見的決然,畢竟自己此去西方,路途滿路坎坷,生死未知,內心裡也祝願大家都彼此安好。

第四:那一回頭,唐僧心裡會不會在想,好好在王國等我,等我取得真經歸來,與你再續前緣,雙宿雙歸,只羨鴛鴦不羨仙。只是後來唐僧取得真經後就列入仙班了,當然也不可能放棄仙位而做凡人了。

當然,純屬人個想法,畢竟唐僧那一回頭心裡怎麼樣,也可有唐僧自己知道。


憶苦思田


回頭望的那一刻,唐長老心中一聲長嘆,想的是:世上沒有雙全法,不負如來即負卿。國王呀,貧僧對你蠻有好感的,可是我得罪不起如來呀,我不敢不去西天呀。國王呀國王,你再不能向前送了,這一別,天長地遠、山高水闊,咱們就再也無相見之日了,我就只看你一眼,最後一眼,從此後你也莫再想我念我,咱們是不可能的。我是三世修行的金蟬子,在西天哪兒掛了號的,如來、觀音他們都盯著我,實在是無法脫身呀。

話說根據《西遊記》的描述,唐僧對女兒國王多少還是有點留戀之一的。國王青春美貌體態妖嬈,對這個御弟哥哥百般撒嬌撒痴,不斷的挑逗、調戲,的確也讓唐僧難以招架。

"大唐御弟,還不來占鳳乘鸞也"

"御弟哥哥,請上龍車和我同上金鑾寶殿"

唐僧雖是聖僧,但此時還未成佛,還是個肉體凡胎的男人,在這般美人的挑惹下,難免面紅耳赤,心跳加快,羞答答的心中糾結難耐。

當然,唐僧取經之意很堅決,不願留在女兒國同享富貴,但離別之際,心中的百般滋味是無法言說的,心中的遺憾肯定有,只不過不能說給三個徒弟,不能說給國王,也不好意思讓讀者看見。

這兒比較微妙的一點是:女兒國王是人不是妖,取經途中的妖怪,不管做出多麼妖嬈多情的樣子,唐僧知道她們是妖,是異類,是壞蛋,心中自生抗拒厭惡之心。但對上一個活生生嬌俏美麗的人,就不一樣了,無法如抗拒妖怪那樣抗拒厭惡,不知不覺間就情愫暗生。

感情這種事,總在悄無聲息間萌芽,等感覺到了,已經晚了。

可惜唐長老有重任在肩,不敢擅自留下。替他惋惜,也替女兒國王惋惜。若是長老留下,成就一番美滿姻緣,不知要羨煞多少紅塵俗子,恨死多少佛門高僧。

羅彌陀佛,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石之軒


唐僧從女兒國國王手裡接過文牒,再望那雙含淚的美眸,無言以對,心中隱隱作痛。終於狠心轉身上馬,又聽到那聲深情的呼喚:“御弟哥哥!”勒住馬韁,再度回首,卻不忍再去看那雙憂傷的眼睛……這是女兒國的最後一個鏡頭,

當時唐僧肯定再想,也沒加個微信留電話,取經路上寂寞時好聯繫,開個玩笑。

對於唐僧來說,假如有來世,那麼,如果真的有來世,你是否還會記著我呢?最終縱馬而去,卻一直感到背後那深情的目光一直相伴。從今後的取經之路,再也與愛無關。我們誰都不能否認那時的唐僧動了兒女私情,是的,如果說皈依佛門就得四大皆空的話,就得沒有七情六慾,那麼佛家本身的教義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了。所以,我說這一集是最真切的一集,因為他把人的感情刻畫的淋漓盡致,也把現實中的那份真情悽美的表白了。唐僧的取經之路註定是一條無法回頭的不歸之路。自從踏上漫漫征途的那一天,他已經不再是他,他必須放棄自己的思想,放棄自己的情感,一步步向既定目標艱難跋涉。在自身堅定的取經信念之外,猶如他給孫猴安了緊箍咒一樣,他自己也同樣被安了緊箍咒,他已經沒有選擇。但這一次他卻動搖了,為她。為什麼世間之愛總是那麼多的無奈與惆悵,為什麼彼此喜歡的人卻不能在一起,為什麼一時的錯過就會成為終生的過錯。在現實中,有太多的誘惑、太多的不確定、太多的凡塵俗世,有時想皈依佛門真的是一種解脫,那是對布衣素食、青燈古佛的期待啊。




西北小農


唐僧回望一眼女兒國王,無限感慨與眷戀湧上心頭,拋去高僧的身份和取經的重任,作為一個人,誰又能躲得過兒女情長,戀戀紅塵?他不敢去看那女王,將目光轉向那富麗堂皇的金鑾,口中唸唸有詞,低聲吟道:“鴛鴦戲水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唱罷,禁不住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師傅,要是捨不得,便留下吧!”沙僧在一旁感嘆,隨聲和唱曰:“提起咱家來唉——家有名,家住咱女兒國唉——金鑾殿……”

“可不是嘛!師傅!”八戒氣憤不過,怒道:“想那佛祖也解決不了終身大事,天道輪迴,怎可壓抑了人性?師傅,俺唐哥,你留在此,俺回高老莊找翠蘭,豈不美哉?”說著,清清嗓子,吼道:“讓我一次,愛個夠……”

“呆子,胡扯個什麼?信不信我把你個鳥蛋拉出來當核桃盤?”悟空聽著怒了,“要我說,幹他孃的!就當被青春撞了一下腰,幹完走人!”

唐僧聽得大汗!給悟空遞過去一個“哥,就服你”的眼神。悟空回了個“騷年,不敢當哦”的迷之微笑。

唐僧的眼神稍縱即逝,於是雙手合十,口年佛語,少時,擦乾熱淚,又吟道:“好山好水好地方,一條大路通雷音,母gia母gia九母gia,我屎耗撒gia,大頭大頭嘚頭大,搭啦個疊頭pia……”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路——在——腳——下——啊——於是,繼續踏上西行之路[捂臉]





琦跡803


“鴛鴦雙棲 蝶雙飛,

滿園春色 惹人醉,

雖然我正當年少,

雖然我面慈心軟,

為求真經不怕難,

多少回,面臨生死險,

戰戰兢兢,口唸佛經,

女兒國主,情意綿綿,

最怕這女菩薩,

苦苦糾纏驅不散,

怪不得英雄難過美人關,

說什麼王權富貴,

怕什麼清規戒律,

不讓你的眼,

再見人世的傷心,

苦難的夢,特別真心

願來生常相隨。”

貧僧並非無意於陛下,

但是我身兼使命,

並非我不想情意綿綿,

你別看我是大唐御弟,

其實我還是如來徒弟,

都以為我只是西天取經,

其實我是迴天覆命,

啊,我並非冷血無情,

呀,我並非不懂款款深情,

哈,但命運如此,

只願來生相見,不再夢瑩魂牽。


旁觀言


有的路不能回頭,有的路不能停留,人生之路正是這樣,也許錯了一步就會錯了一生,以至於會心生懷疑:我的選擇是否真的就正確?

唐僧的回頭一眸無疑是想把這美麗善良的身影永遠留在心中。雖然他“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留下來陪你每個春夏秋冬……”,但是這一切,都只有寄託在“若有來生”了。

唐僧一路西行,信念堅定不移,就是遇到多少妖魔鬼怪,也沒有讓他的決心和信心產生過動搖。但是遇到美麗、真誠、善良、知性的女兒國國王時,他一時之間動搖了。年少時以為唐僧遇到的這一關不應該算“難”,長大了方知:情才是心靈中最大的難。正如毛主席說的,唐僧也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但作為一個得道高僧的和尚,在真情面前還是產生了最為人性的動搖。

雖然他沒有在這裡淪陷,但是他出家修行的人生是否就對了呢?甚至佛祖禁婚的法規是否是人性的呢?於是,我們也得好好深思我們的人生了。


WILLSON39


在《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路千辛萬苦,來到了一個叫女兒國的地方,為了換關文,必找國王蓋印換關文才又上路。可女兒國國王(女國王)對唐僧動了真感情,要嫁與唐僧,還要把國王位置讓與唐僧。

我們來看這一段是怎麼描述的:

一是女兒國王展開櫻桃小口"大唐御弟,還不來占鳳乘鸞也"?三藏聞言,面赤耳紅,羞答答不敢抬頭。

二是當國王走近一把扯住三藏,嬌聲軟語"御弟哥哥,請上龍車和我同上金鑾寶殿"。唐僧聽的"似醉如痴"。

三是與長老倚香肩,偎依桃腮紅,檀開口"御弟哥哥,長嘴大耳的是你那個高徒"?唐僧回答國王的問話。唐僧與國王又多進一步親密。

四是國王偎依唐僧輕啟朱唇"御弟哥哥,你吃葷吃素"?唐僧一一作答,更是在秀恩愛。

從這裡可以看出唐僧對女兒國王動了真感情!也是第一次與女人近距離接觸,誰會不動情?唐僧也是人,"面赤耳紅,羞答答不敢抬頭,似醉如痴"等描畫出唐僧生出一絲絲情愫。

唐僧從情感中清醒過來,牢記觀音菩薩給他的任務,去西天取經。

就此別過,唐僧慢慢的走將下去。對女王拱手道別,上路騎馬"貧僧取經去也"!

回望女兒國,女兒國國王給了他此生最美好的回憶,要不是去西天取經,完成觀音菩薩的任務,在此做女兒國的國王,多好?


旭翔雙桂


唐三藏在女兒國那一轉身我認為他想到的有三點如下:

1.想到女兒國國王對他們師徒的盛情款待,這一轉身代表了唐三藏對女兒國國王和子民的感激之情。

2.想到了女人國國王的愛慕之情,但是自己因為要去西天取經而不能接受,這一轉身表達了對女兒國國王的愧疚之情。

3.想到了在女兒國的點點滴滴,不忍離開但又有很多無奈,心中有太多的放不下,表達了對女兒國的留戀之情。

我認為上述三點是唐三藏轉過身想到的,純屬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