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冬瓜

是我們常吃的一種蔬菜

由它加工成的“冬瓜蓉”

還是製作鳳梨酥不可缺少的材料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然而

冬瓜的加工過程並不容易

冬瓜皮又厚又硬

人工削皮不僅耗時費力

而且容易薄厚不均、留有殘皮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可以省時省力又高效地

完成冬瓜的削皮工作呢?


本期CCTV-17《我愛發明》欄目

來自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的趙來君

發明了冬瓜削皮機

他能解決冬瓜削皮的難題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


冬瓜削皮有多難?


冬瓜皮厚又硬,表面還很光滑

削皮的時候

要用一隻手託著

另一隻手勾住刀子

均勻發力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給冬瓜削皮

不僅要削得巧,還要削得乾淨

如果冬瓜皮有殘留

在脫水粉碎的時候

會使冬瓜發黑,出現質量問題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即便是手法嫻熟的工人

最快也要1分鐘

才能削完一個冬瓜


而冬瓜加工廠

每天要加工十幾噸冬瓜

削皮是第一道工序

即便現有工人加班加點

也無法完成每天的工作量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那麼有沒有可能發明一種

能取代人工削皮的機器呢?


來安徽小夥兒趙來君

經過長期的努力鑽研

發明了這臺“冬瓜削皮機”

↓↓↓


發明人簡介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趙來君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人

【發明項目】冬瓜削皮機


冬瓜削皮機的工作原理

↓↓↓↓


趙來君發明的冬瓜削皮機

主要由進瓜輸送帶、旋轉刀體

和出瓜輸送帶

三部分組成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機器工作時

冬瓜由輸送帶進入旋轉體支架

輸送帶前端的檢測輪

根據冬瓜直徑大小

調節鏈條、轉體及刀杆上下浮動

使刀頭始終緊貼瓜體

將瓜皮削去


首戰卡瓜斷彈簧,錢不夠了仍堅持


趙來君說,他的機器

一分鐘能削七八個冬瓜

在場的工人們不服氣:

“肯定沒我們人工削得快”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面對質疑

趙來君拿起一個冬瓜

放進了削皮機

不到10秒鐘

冬瓜就在旋轉中完成了削皮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由於機器的刀子

無法削到冬瓜的兩頭

所以還需要人工削完

但工作量沒那麼大了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到底是人工快還是機器快?

趙來君決定和

冬瓜加工廠的工人們

進行一場削瓜皮比賽


5個工人組成人工隊

1個工人幫助機器隊

兩隊各削完30個冬瓜

速度快、質量好的獲勝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比賽剛一開始

機器飛速旋轉,工人快刀齊發

雙方勢均力敵、難分勝負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隨著時間增加

機器的優勢開始顯露

一個個完成削皮的冬瓜

很快在輸送口處堆積起來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人工隊也緊追不捨

一個個幹勁兒十足

絲毫不鬆懈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就在比賽正如火如荼時

趙來君的機器

因為冬瓜形狀彎曲被卡住

停止了工作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人工隊趁機追趕

很快超過機器隊

趙來君抓緊時間

修好機器,準備反超

但機器剛剛恢復運轉

彈簧又斷了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彈簧一斷

機器刀杆便無法使用

這意味著趙來君已經輸了


有的工人看到機器狀況百出

說道:“還是不如我們人工”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機器竟然徹底壞掉了

這讓趙來君始料未及

回到自己的修理鋪後

他經過反覆觀察發現

彈簧尾部的彎曲角度

不利於受力

拉力過大就容易斷鉤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可面對卡瓜的問題

趙來君遲遲沒有應對方法

而比技術難題更現實的

是資金問題


趙來君一直靠開修理鋪

維持研發資金的投入

前後已經投入了20多萬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投入大卻沒回報

趙來君的發明之路

並不被家人們看好

但他依然不想放棄

“這機器有我的感情投入

我不想讓它半途而廢”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父親趙友成雖然心裡不支持

但看到兒子研發遇到困難

也為兒子添了一把力

為他提供了“援助資金”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趙來君的父親 趙友成


在家人的支持下

趙來君終於完成了

機器的改造升級


更換彈簧和壓輥,挑戰升級輕鬆贏


趙來君改造後的機器

有什麼不同呢?

↓↓↓↓


改進後的機器

換上垂直受力結構的彈簧

增加了彈簧的承受能力

同時,將容易卡瓜的平行壓輥

改成了三角結構的可翻轉壓輥


小農人說

(gǔn),指機器上呈圓柱形能旋轉的物體。


如果再出現大小不一的冬瓜

機器能讓它順利通過嗎?


趙來君找了5個

大小形狀各異的冬瓜

進行新機器的測試

不到一分鐘的時間

冬瓜就接二連三經過刀體

快速完成了削皮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改進後的新機器

能應用到工廠的大量生產中嗎?


信心滿滿的趙來君

準備和削皮工人們

再來一場更大的比賽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10個工人組成人工隊

趙來君和助手

以及主動前來幫忙的父母

組成4個人的機器隊

兩隊要分別削完300個冬瓜


擔任裁判的吳質檢員說:

“評判的標準就是

皮一定要削乾淨

削掉的皮厚度要均勻

速度還要快”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為了“難住”趙來君的機器

工人們還搬了一些彎冬瓜

這次,機器隊能挑戰成功嗎?


機器快速旋轉

削出一個個冬瓜

趙來君的父母

負責收尾工作

和全程人工比起來

機器隊還是相對輕鬆的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雖然人工隊單人速度不及機器

但人工師傅們動作嫻熟

全隊一分鐘能削10個冬瓜

而機器隊一分鐘才七八個

人工隊在整體速度上略佔優勢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比賽剛開始三四分鐘

人工隊就完成了1/10


而機器隊那邊

由於電機功率太小

導致機器過熱保護停機

趙來君趕緊調大了功率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本來就領先的人工隊

更是加快削皮速度

試圖將機器遠遠落下


十五分鐘過後

人工隊已經完成了一半

速度逐漸慢了下來

有的人刀子鈍了,跑去換刀

有的人腰痠背痛,停下休息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機器隊則穩定保持在

每分鐘七八個的速度

很快就趕超了人工隊


當人工隊還有60多個冬瓜時

機器隊只剩下十幾個了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剩下的冬瓜

在機器的輸送、運作下

一個個順利地通過刀架

最終,機器隊率先完成了比賽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機器隊的速度更快

質量又怎麼樣呢?


裁判吳質檢員說:

“人工隊削的皮薄厚不均

而且有些沒削乾淨、留有餘皮

機器隊削得比較均勻光滑”


農村小夥花20多萬發明“神器”,工人們直呼“厲害!”


看到機器的工作成果

工人們紛紛誇讚:

“機器削得太光滑了”

“比我們人工削得好多了”


發明源於熱愛,成功在於堅持


感謝我們的發明人

小發明解決大問題

小創意裡有大智慧

冬瓜削皮機

實實在在地幫助了削皮工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