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疫情期間教師如何上好網課?

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是學生完成學業和成長的需求。“開學不返校”是學校做好線上教學工作的必要要求。如何把線上課程上好,是當下擺在每個教師的最大問題。作為一名高校一線教師,和大家交流一下。


【總體思路】:是以超星直播間和超星學習通平臺為主要依託,其他線上社交工具為輔助,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圍繞學生需求和實際來整合教學資源、設計教學環節,突出問題導向,突出任務驅動,注重師生互動,注重學習分享,採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語言和立體多樣的教學方法,突破時空來開展教學。

【具體做法】:

教學反思:疫情期間教師如何上好網課?

全副武裝開講了

一、工夫在課前——用心準備,做好功課

(一)選好平臺

一是要選好主打平臺。

即以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為主,提前熟悉該平臺的三大直播授課渠道:超星學習通[同步課堂]、超星學習通[班級群聊直播]、[超星電腦客戶端直播間]。 [超星電腦客戶端直播間],可在電腦上使用,能呈現教師人像視頻、課件、白板、畫筆等多種功能。為此,筆者經過一週摸索,最終選擇超星近期開發的[客戶端直播間]進行授課,以學習通[班級群聊直播]進行總結點評。

二是要備好應急平臺。

提前掌握阿里釘釘、騰訊企業微信、Cctalk等多個常用平臺的直播授課技能。其中,筆者認為優先考慮騰訊企業微信作為應急平臺首選。我們先在企業微信建好一個課程“外部群”,學生只在微信上掃描該群二維碼即可進入。作為群主,可馬上直播授課。所有學生都有微信,這就不需要再下載安裝其他的APP。如果用阿里釘釘或Cctalk,學生須再另外單獨安裝,對於應急處理,就不夠快捷方便。

(二)精心建課

一是做好課程資源建設工作。即利用超星學習通的“示範課程包”快速建課,為學生提供合適的線上學習資源包和任務點。根據自己的教學理念和學校實際,借鑑和參考其他學校的資源,對課程包裡的課件、教學視頻、拓展視頻、拓展閱讀材料、作業、測試題、成績權重、積分比重、開放時間等進行修改、更換、完善、補充,做到為我所用。

二是做好網絡直播的備課工作。即按照“講脈絡框架,講課重點難點,講教師學習體會,站在學生角度去設計問題,用問題把講課內容串起來”的思路進行備課,主要是完成課件製作和大體的教學流程設計。

(二)做好測試

誠邀任教班級的班長加入[班長微信群],約定時間,進行線上教學測試,主要目的是方便教師熟悉操作,完善改進。

(三)課前培訓

開課前,以教學班為單位,分別創建一個課程微信群,把相關行政班學生全部邀進來。作為群主,更方便快捷全面及時地發佈課程資訊和後期課程管理。同時,在群裡,開展一次課前培訓,內容包括教師的自我介紹、平臺使用方法流程、課程須知、教學步驟和時間安排、考勤紀律等,一方面讓讓學生提前獲得了老師本人信息(個人工作經歷、獲得榮譽、興趣愛好特長等等,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以求學生了解和接納。一方面,讓學生及早熟知上課流程。這樣做,萬一平臺或者網絡出現什麼問題,學生對老師或者課堂的怨言就可能沒那麼多,老師就不會陷入太被動。

(四)演練上課

開課前,找若干班級進行一個模擬演練,通過演練發現問題和漏洞,很有必要。譬如,平臺任務點設置過多,不合理等問題,可完善改正。

教學反思:疫情期間教師如何上好網課?

書房客廳被佔用,只能在餐廳開講

二、功力在課中——直播講引、立體交互

(一)力求層次分明的教學環節

根據學校課時設置,結合平臺已建課程資源,我決定將三節課一共135分鐘,分為“教師主講、學生自學、教師答疑”等部分,設置了七個教學環節。

第一【簽到】。下午14:45,教師在學習通APP發起簽到,學生完成。第二【授課】。14:50—15:45,教師在超星電腦客戶端直播間授課,學生通過邀請碼進來聽課,參與評論區互動。第三【自學+答疑】。15:50—16:50,學生在教師的全程引導下,分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通APP平臺上的任務點、主題討論、作業、測試題、搶答。教師同時在線答疑。第四【簽到】。16:55進行第二次簽到。第五【點評】。17:00—17:20教師對學生聽課時的互動表現,任務點、主題討論、搶答等完成情況,結合後臺數據,從總體情況、優秀表現、存在不足進行點評。第六【問卷】17:20,教師發佈教學效果的課堂評價問卷,學生完成。第七【反饋】17:24,教師從後臺獲取簽到、成績、積分等統計數據發佈和分享到微信群、輔導員。若後臺數據延遲,則隔日再發布。

因為網絡教學,學生端行為難以控制。因此,上述教學環節的時間我安排比較緊湊,以緊促松。其中,安排首尾兩次簽到,儘量確保學生的到課率。自學答疑環節,安排一個小時。但課程任務點一般只需要30分鐘學生即可全部完成。還剩下30分鐘裡面,學生可以稍作休息和提出在線疑問,這樣,也做到了緊中有松。而學有餘力的學生也在剩餘時間裡,參與教師發起的搶答換取課程積分的更多活動。整個教學環節,有師生互評,有數據支撐和反饋,對學生正向引導和紀律監督非常有效。

(二)力用多樣交互的教學方法

一是突出問題導向。

在直播授課時,盡最大可能做到“以問題引課”。因為是首堂課,除了通過正式的自我介紹,滿足“龐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學生好奇之外,通過結合社會現實和站在學生角度,用問題把課程導論、第一章的重點難點串起來。

我的課程是《毛澤東思想及其歷史地位》,我是這樣問題導向的:這次疫情,使得我們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在這裡首次見面和上課,這場疫情改變了每一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是不是?不管願不願意,每一個人都生都離不開政治生活,結合這次疫情的影響,你認為這句話對嗎?對這次疫情,我們黨,我們國家採取了哪些科學的防控措施?這些防控措施和方針政策,這些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設,背後體現了什麼樣的指導思想?“實事求是,講真話、做實事,拒絕假,拒絕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對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爭,是不是很必要、很迫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是一門什麼樣的課?有什麼必要要學這個課?這個課和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有什麼關係?馬克思是什麼人?馬克思主義是什麼?對於工人運動,馬克思是怎麼做的?在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情況如何?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如何?教材上有句話說“中國先進分子終於從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為什麼用“終於”這個詞?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這個問題上,經歷了多少奮起和失敗?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既然我們今天講毛澤東思想,請問,那時候,毛澤東個人活動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中國共產黨找到馬克思主義這個科學的指導思想,是不是就意味著中國的革命就一定能成功了呢?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哪兩次歷史性飛躍,何謂“飛躍”?……。

教學反思:疫情期間教師如何上好網課?

超星直播間截圖

二是注重互動和分享。

1.分享真情實感。在直播授課時,我根據教材重點,圍繞上述問題,分輕重和快慢,把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思考和大家分享,這就避免了照本宣科,增強了課堂的生動性和感染力。在老師的感染下,學生互動的留言也非常積極。

2.鼓勵評論互動。在直播授課時,我隨時關注評論區留言,鼓勵學生圍繞問題,圍繞內容,發表他們的感想、感言。對發表精彩留言和評論的學生,大力表揚,甚至誇張表揚點贊。鼓勵學生邊聽課,邊到百度百科等平臺搜索相關內容發到評論區,進行全員分享,評論區熱鬧非凡。通過即時關注點贊評論發言,同時即時回覆學生疑問,大大提升了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和活躍度。在點評總結環節,對優質主題討論回覆、課堂積分等進行截圖,轉發到班級群聊和微信群進行點贊,進一步激發大家參與。

三是突出任務驅動。

主要體現自學環節,教師在超星學習通提前設置了上述各種學習任務或者即時發起各種教學活動,通過闖關模式、搶答等形式,促使學生完成。

(三)力表喜聞樂見的教學語言

在首播開始調試音視頻時,我一般會問學生:“各位小夥伴,能聽到龐某人聲音看到視頻看到課件界面的,如果還比較順暢的,請在評論區,來個666,如果看不到,非常卡頓的,請輸入數字1”。“剛才**同學我的評論,我覺得非常精彩,講得非常好,各位老鐵,認同的請刷個火箭”……。“老鐵、666,火箭”這些都是抖音直播等短視頻網絡流行語,學生聽起來很有親切感,評論區的畫面瞬間就生動活躍起來。類似這樣,把教學內容的思想嚴謹性和教學語言的活潑性結合起來,會收到很好的課堂氣氛效果。

(三)力搭開放立體的溝通渠道。

通過控制任務點的開放時間,對學生當堂任務點完成情況進行後臺數據生成,形成考核依據。課程結束後,可以在此開放任務點,讓學生在課後還有機會進行彌補。通過直播回放設置,使學生以後可以隨時進行復習學習。通過個人微信、班級微信群,課程企業微信群、超星直播間、學習通班級群聊等渠道,師生可以實現多渠道的溝通和交流。

三、功效在課後——推動引導、考核監督

課程結束後,可根據直播間回放、學習通後臺數據,將學生的簽到出勤情況、課程學習報告、積分情況、成績統計,按照名次先後,截圖轉發到班級微信群和輔導員,通過公開評價和邀請輔導員等學工幹部的配合,力促下一次課學生方面做得更加完善。

據後臺數據,學生出勤率、課程參與度、任務點完成率、作業完成率、學生對課程評價平均優良率平均90%以上。總的來說,這次線上教學比較順利。

以上是我的一些經驗做法。希望同行和各位朋友們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