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隔代溺”成為孩子發育長高的障礙

門診上經常遇到一些孩子偏矮、偏胖,父母反映平時都是老人在幫忙帶孩子。夫婦倆一起工作,讓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幫忙帶孩子的隔代教育現象,在當今社會非常普遍。隔代教育究竟好不好?

其實不能單純用好與壞來定性。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只有知道問題在哪,趨利避害,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老人帶孩子確實有很多好處,比如:

隔代更親,老人多有童心,爺爺是天生的故事大王,外婆是天生童謠歌唱家。又無工作煩心,全身心放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關愛和更豐富的童年。

老人因經歷過一次育兒的過程,經驗豐富,對孩子在什麼年齡容易出現的問題知道的更多。

老人歷經一生,積累了豐富的社會閱歷,更寬容,和孩子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是一種互補!

……

然而,結合門診經驗看,隔代教育在孩子生長髮育方面較容易出現一些負面影響:

“隔代溺”導致兒童偏食營養失衡

門診經常聽家長說,為了喂頓飯,老人追著孩子滿地跑,孩子吃飯成了世界上最讓人頭疼的難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瞭解下來多數是老人太溺愛孩子的緣故,平時零食不斷,帶孩子去超市或外出,要什麼就給買什麼,晚上睡覺前想吃也給孩子吃。

科學研究表明:

對長高有利的生長激素在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深睡眠狀態時分泌的最旺盛,相當於白天分泌量的5倍。

而不少家長有給孩子睡前吃東西的習慣,食物的消化會刺激消化液的增加,延長胃腸蠕動時間,難以保證儘快進入深度睡眠,特別是甜味食品會使血糖值上升,影響到夜間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影響到孩子長高。

“隔代溺”導致兒童肥胖

還有一種現象,很多過於溺愛孩子的老人認為把孩子養得又白又胖才是健康的,今天魚,明天肉,後天海鮮吃個夠。

導致孩子吃得太好,高熱量、脂肪攝入過多發生肥胖。

而肥胖的孩子八成會出現性發育提前(性發育提前一年至少損失7cm終身高)、生長激素分泌減少等問題,影響著兒童的發育長高。

研究表明:

肥胖兒童生長激素濃度減低與BMI呈負相關,BMI每增加1個單位,生長激素分泌降低大約6%。

“隔代溺”導致兒童運動少

有些溺愛孩子的老人,總是以孩子小為由,什麼事都替孩子包辦,導致有的孩子快十歲了還不會自己穿脫衣服、穿鞋子,總是抱在懷裡,坐在腿上,讓孩子養成嬌慣不愛運動的習慣。

兒童多運動才能刺激骨骼生長板的快速增長,才能讓生長激素分泌旺盛。

科學研究表明:

科學規律運動的孩子的終身高比不運動的孩子的終身高要高4-8釐米。

所以,隔代養育不可怕,關鍵孩子父母也要多關注孩子的成長,照料者的角色不能完全被老人取代。

無論是不是隔代教育,孩子生長髮育過程中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兒童期是發育長高的關鍵時期,不僅要杜絕發育遲緩、肥胖、性發育提前等直接影響長高的因素,定期進行骨齡、生長激素檢查;還要積極的對孩子的營養、運動、睡眠(生長激素在夜晚深睡眠狀態下的分泌量是白天的5倍以上)進行干預,制定方案。

因為這些因素直接決定著孩子未來能否突破父母的遺傳身高,尤為關鍵!

謹防“隔代溺”成為孩子發育長高的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