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次入川路线略考

刘备首次入川走江北陆路至鱼复县,虽然不见载于《三国志》等原始史籍,但这种可能性极大:

一是长江三峡地理特征决定了刘备的选择。长江水道自古以来是川鄂之间的主要通道,但出川往往选择走水道顺流而下,而入川则多选择走陆路,运送军队更是如此,因为逆水行舟费时费力。

刘备三次入川路线略考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释《水经》中“东过夷陵县南”一句时云:“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余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

李白《上三峡》诗亦云:“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黄牛,即黄牛峡,西陵峡中的一段峡江。古代长江三峡逆水行舟之艰辛由此可见一斑。

刘备三次入川路线略考

而且三峡滩险浪急,运兵船只稍不留意或缺乏经验,便会出现舟毁人亡的风险。三峡民谣云:“新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刘备选择走陆路,既可避开三峡鬼门关之险,又可节省很多时间。

二是蜀汉集团资源短缺限制了刘备的选择。走长江水道入川需要大量船只运兵,而蜀汉集团当时并不具备这一条件。

刘备三次入川路线略考

建安十六年是魏蜀吴荆州争夺战的第四年,经过赤壁之战、南郡拉锯战、南征四郡等战争,刘备在荆州刚刚站稳脚跟,原刘表军队的战船一部分被东吴水军缴获,一部分毁于赤壁之战,一部分被曹军撤至襄阳,

刘备集团除关羽统辖数千水军和数量极其有限的船只负责荆州防务外,实无能力从长江水道运送数万军队入川,虽然刘璋派法正率四千人迎接刘备,那不过是负责后勤保障和用于行军向导而已。

刘备三次入川路线略考

一年以后诸葛亮、张飞、赵云奉命率部溯江入川,其运兵船只主要是刘备掌控益州丰富资源后提供的。

三是刘备有意通过陆路行军来熟悉荆州、益州的山川地形。《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吴书》记载:刘备入川前,刘璋部下张松、法正等人有心投靠刘备。

刘备三次入川路线略考

“备前见张松,后得法正,皆厚以恩德接纳,尽其殷勤之欢。因问蜀中阔狭、兵器府库人马众寡,及诸要害道里远近,松等具言之,又画地图山川处所,由是尽知益州虚实也。”

张松等人将益州山川画成地图送给了有心夺取巴蜀的刘备,但对“要害道里远近”要做到了如指掌,还需要通过实地行军来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