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未来的“幸福留言”,你会写什么呢?

信息时报讯(记者 黄艳 通讯员 庞华幸)中华遗嘱库将从即日起至清明节期间,免费开放“幸福留言”小程序,方便公众留下“微信遗嘱”。3月21日,记者从中华遗嘱库获悉,该公益组织发布了“微信立遗嘱”功能,有需要的市民可通过小程序发布幸福留言,进行微信遗嘱。

新冠疫情以来 网络咨询量暴增

据悉,此次新冠疫情以来,中华遗嘱库考虑到员工以及市民的安全,暂停了各登记中心的现场接待和登记服务,但网络咨询、预约以及针对疫情开放的 “微信遗嘱”正常开放。记者从中华遗嘱库了解到,目前线上咨询、预约以及微信遗嘱的人数有明显的增加。中华遗嘱库管理服务部主任汤婷婷介绍,以往一天网上咨询量一般在十几人次,但在2月份疫情最严重时每天的咨询量曾达到400人次,进入3月以来每天咨询量在200人次左右。其中北京地区的咨询量约占全国咨询总量的一半。

记者了解到,40岁至50岁这个年龄段的咨询人数和预约人数最多,30岁至40岁之间的咨询人数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从性别比来看,咨询人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性别比大约为6:4。”汤婷婷说。

“微信遗嘱”或将成为大众情感表达新渠道

记者还从中华遗嘱库了解到,疫情期间,很多人萌生了为至亲好友留下嘱托与寄语的念头。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中华遗嘱库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紧急开通了“微信遗嘱”服务功能。之所以选择在3月21日发布微信遗嘱功能,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既是因为这个倒计时的日子里,能让人们更加珍惜当下,发现生活中的美化,思考人生的意义,也是为了纪念中华遗嘱库在2013年3月21日启动的特殊含义。

据悉,目前法律上并没有“网络遗嘱”这种遗嘱方式。陈凯表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遗嘱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对家人的嘱托,对后人的寄语。中华遗嘱库推出此项服务也是基于广大群众的这种需求。”中华遗嘱库此次推出的“微信遗嘱服务实际是一种“情感遗嘱”,主要是用来传递叮咛和嘱托。开通一个月以来,已有近千位网友订立,这其中既有八旬老人也有刚刚成年的年轻人。

据了解,目前“微信遗嘱”的内容主要以“对子女的寄语”“交代亲人相互照顾”“对亲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回忆往事”等情感内容为主。在这些“遗嘱”中,表达最多的还是对子女的嘱托和祝福。年轻人中对父母的寄语多于对恋人的叮嘱。也有一些对恋人对配偶的表白,但数量不多。“这一点也很符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习惯。而对于涉及财产内容的遗嘱,还是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办理。”

订立过“微信遗嘱”的市民张女士介绍,以前她写过幸福留言给女儿,写的是“女儿,妈妈希望你做一个善良正直,对社会有用的人。“她介绍,这句话是父亲留给她的,父亲在世时一再给我们姐妹三人说这句话,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父亲两年前去世的,他去世前要求做遗体捐赠,当时全家人都不理解,但还是按老人的意愿做了。“所以,我要把这句话留给女儿,也希望她能够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觉得‘幸福留言’留给孩子们的可能比物质的财产更重要。”

给未来的“幸福留言”,你会写什么呢?

“微信遗嘱”目前主要用于传递亲人、朋友间的情感,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都是合法有效的。但需要特别说明,“微信遗嘱”并非法律意义的遗嘱,对于涉及房产、财产分配的内容不合适放在微信遗嘱中。对此有需求的市民可以打开手机微信,关注“中华遗嘱库”微信公众号即可。

2、可以给谁:

可以给孩子、父母、亲人、闺蜜、爱人,也可以留言给自己。

3、除了文字还有其他的表达形式吗?

当然有,“微信遗嘱”除了可以通过文字形式以外,还可以上传录音、视频和照片。

写给父母的:

“谢谢您们!这一生我亏欠您们太多太多!妈妈,您有病本来不能要孩子,但却冒着风险生下了我。您这一生一直在为我操劳,甚至我已经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您仍然怕我太辛苦,是不是的就跑来帮我带孩子,您嘴上不饶人,总是在数落我,但在心里对我确实百般得的疼爱。爸爸,您虽然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父亲,但对我付出的父爱,却比任何一个爸爸都要多。小时候,您知道我喜欢吃糖葫芦,妈妈不让吃说脏,但是您却总是偷偷的给我买,无论我想吃什么,都是您第一时间带回来。这一生您们舍不得吃穿,却担心我的生活,还为我的养老存下了一大笔积蓄。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我对你们的感谢!爸爸妈妈,谢谢您您们!我永远爱您们!”

写给爱人:

“亲爱的,感谢你这么多年的陪伴,风风雨雨我们一起走过。没能给你带来别人艳羡的幸福,但有你的每一天都很幸福。如果我有天离去,希望你不要埋怨我走得那么匆匆。把孩子们和我们的长辈们照顾好。我离开后所有的一切都留给我们的儿子们,希望他们能为人机灵且善良、快乐且幸福,兄弟永远齐心,努力创造出无悔的灿烂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