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人物你最喜歡哪位,為什麼?

泰順傳福鼻炎康復機構


三國時期人物個人最喜歡荀彧,魏國前期,他的謀略為曹操成就霸業起了重大作用。而且他智計精甚,具有極高的人格魅力,可謂是千年以來文人士大夫的榜樣。是曹操稱霸前中期的重要謀臣。

1、王佐之才

荀彧(公元163-212年) 自小被世人稱作“王佐之オ”(《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在戰略上為曹操制定並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司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2、驅虎吞狼

荀彧同時掌握了劉備、昌布、袁術三人的性格特徵和心理狀態,並且利用劉備的猶豫軟弱,呂布的貪婪自大、袁術的逞強好勝來達到調動他們互相攻伐。

3、深謀遠慮

荀彧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深謀遠慮,每每做大事情必先考慮其後的發展早年其投於袁紹門下,因知袁紹終不能成大事遂與其侄荀攸投奔曹操。曹操在政治上、車事上由一個一般的割據武裝成為北方的實際統治者,確立了最後三足鼎立的歷史格局,可以說多半歸功於荀彧的謀略。最能體現這點的是荀彧為曹操所做的三大決策,即建立穩定的根據地,迎漢獻帝於許都,與袁紹進行官渡之戰。曹操在佔據兗州為根據地之後,為其父死於陶謙部下之手而耿耿於懷,舉大軍攻打徐州。曹操攻打陶謙時呂布襲取了兗州,荀彧臨危不懼,單身前往說退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人馬,並與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現固了曹操的大後方。當聽到陶謙病死,劉備做了徐州牧後,曹操又要起兵討伐劉備。在這個關鍵時刻,荀彧諫日:“昔高祖(劉邦)保關中,光武(劉秀)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敗而終済大業。將軍本以充州首事,平山東之難,百姓無不歸心悅服,且河、濟天下之要地也,今雖殘壞,猶易自保,是亦將軍之關中、河內也,不可以不先定。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則不足用,少留兵則呂布乘虛寇之,是無兗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歸乎?今陶謙雖死,已有劉備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備,必助備死戰。明公棄究州而取徐州,是棄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從這段諫詞中可以看出荀彧目光長遠,工於謀略。而後荀彧勸曹操迎漢獻帝於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從而致使曹操在之後很長的段時間內都能以中央的名義進行征伐,在政治上掌握了主動權,為其討伐諸侯的勝利莫定了一定的基礎。

官渡之戰前,曹操因為車力與糧草不濟,萌生退兵避袁紹之鋒銳的想法正當猶豫不決之際,荀彧至書曹操提出:“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是天下之大機也。”“公今劃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進,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從而徹底穩定了曹操的開戰之決心,於是有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基本統一北方。小說中荀彧儘管很少跟隨曹操出現在戰爭第一線,卻知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之外,不得不讓人欽佩。

4、清高正直

荀彧為曹魏所建立的汗馬功勞是有目共睹的。《三國演義》對荀彧的高超智謀也很崇敬,但因其身處曹魏集團,根於“尊劉貶曹”的思想作者給他安排了個與正史不同的悲劇下場。據《三國志・魏書・荀彧傳》:“太祖年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他是病死的。但《三國演義》卻寫荀彧服毒身亡被曹操害死:“彧也知操有殺己之心,託病止終壽春。乎曹操使人送飲食一盒至盒上有操親筆封記。開盒視之,並無一物。彧會其意,遂服毒而亡。”荀彧雖於曹魏集團的建立居功甚偉,卻落得個被曹操逼死的下場,這也和他自身的性格是分不開的。荀彧為人高尚,生活勤儉,不貪圖錢財。在從曹操的這些年中,曹操經常賞賜大量金銀財帛,荀彧將所賜之物皆散給族人和朋友,家無餘財。建安八年,曹操上表,封荀彧為萬歲亭侯。正在擔任尚書令的荀彧看到了曹操的表文他非常謙虛,認為自己沒有戰功,把表壓了下來。並讓其侄荀攸在曹操面前多次推辭,曹操又寫信給他說:“同你共事以來,你幫著糾謬輔政,薦舉人才,提出計策,周密謀劃,做得已很多了。立功不一定都靠作戰,希望你不要推讓。”荀彧不得已這才接受萬歲亭侯的封爵。公元207年,隨著荀彧功勞的累積,曹操増荀彧食邑千戶,前後共計兩千戶。曹操覺得封賞得還不夠,又要加封荀彧為三公的高官。荀彧淡泊名利,讓侄子荀攸在曹操面前推辭了十幾次,曹操才打消了念頭。為官而不喜爵祿,這一品格已經讓許多人折服,也足以使當代挖空心思撈錢某晉升的官吏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