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蒙古人的服飾


雲南蒙古人的服飾

杞麓湖,這顆高原明珠閃著世事的波光,鳳凰山,鬱鬱蔥蔥掩不住曾有的歷史蒼桑,中河,清清爽爽流露出奔波的坎坷,湖裡錦鱗游泳,河內鯉魚戲嬉,山中百鳥爭鳴,雲南的蒙古族就生活在這氣候溫和的魚米之鄉。
公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親率10萬大軍經甘肅,入四川,渡過金沙江入滇,統一了雲南。元朝中後期,元朝隨軍至滇後落籍通海的蒙古族,隨著世事的更替聚居到了現今通海縣秀麗的杞麓湖畔,鳳山腳下。元滅後,數以萬計的蒙古族官兵落籍本地,逐漸與當地人民融合,形成當今的雲南蒙古族。雲南蒙古族男子仍保留著穿長袍,腰間扎腰帶的傳統。別具特色的是高領、袖口及花邊圖案還保留著北方蒙古族服飾風格的婦女裝束:上裝一套共三件,顏色不同,長短相間,稱“三疊水”。第一件是短身衣,衣領、袖長至手腕,衣長及腰,衣領及袖口均鑲花邊圖案。第二件穿於中間,單襯衣,無領,袖長與第一件相間,第二件套在外面。袖口要有花邊圖案,但是鑲在裡面,穿時把衣袖反捲至肘關節,花邊圖案外露,恰與第一件的花邊圖案連接,衣長稍短於第一件。第三件是無領無袖對襟式坎肩,左邊釘一排小型銀製圓鈕釦,約30顆,右邊釘6—9個小碗口大的圓形銀鈕釦,坎肩是披著,銀扣是裝飾。褲子多為藍、白色,腰間扎一布腰帶,腰帶兩頭均繡有花紋圖案,使之從第二層衣服下露出來,墜於臀部,整體顯得美觀大方。婦女的頭飾也溶進了當地其他少數民族的元素,在青少年時,戴鳳冠帽,兩條髮辮繞在帽邊上,辮尾扎紅纓,“新芯”,結在帽尾上。成親後的婦女不戴帽子,用包頭圍在頭上,叫“脫兀絲”。生過孩子後,頭髮要全部盤繞在頭上,用包頭帕蓋起來。


建國前,蒙古族男子穿長袍,腰間扎腰帶,同北方內蒙古的蒙古族服飾相似,但建國後大都有所改變,穿中山裝、便服或西裝,同漢族服裝沒什麼區別。


作者那可兒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