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要点

点击右上方“关注”,免费收到“广西农业推广”的推送。感谢您的关注!

一、场地要求

宜选择交通方便、背风保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坡度小于25°、林分郁闭度0.7左右、无白蚁危害、具有种植空间的可经营的竹林地,且近3年内未栽培竹荪的地块。毛竹林立竹密度宜为160-180株/亩;雷竹林密度为900-1000株/亩;麻竹林丛密度为42-50丛/亩;绿竹林密度为50-60丛/亩。

【实用技术】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要点

二、原料要求

选用无霉变、洁净、无虫、无异味、无污染的毛竹、麻竹、绿竹、雷竹等竹类植物的竹屑,包括杆、枝、叶、鞭、根等部位,粉碎为粒度宜小于5mm的颗粒。

【实用技术】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要点

三、栽培方法

1. 栽培时间

长裙竹荪播种时间以3月初至4月下旬为宜(从南到北先后进行),日均温度16℃以上为播种最佳时期。6月中下旬开始产菇,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结束。

2. 栽培基质制备

(1) 栽培基质配方

每亩竹林地栽培基质按照4000kg新鲜竹屑配备。

发酵所需辅料配比:每4000kg鲜竹屑添加尿素15kg、过磷酸钙30kg、轻质碳酸钙30kg、二水硫酸钙(石膏粉)15kg。

(2) 建堆发酵

在播种前60d建堆(在当年1月上、中旬开始进行准备)。堆制前1d ~ 2d,先给竹屑浇透水。堆制时,先将发酵所需的全部辅料混合,然后再将辅料混合物大致均匀散于竹屑表面,宜用铲车将竹屑与辅料混合物搅拌均匀,再补水,竹屑等堆料含水量控制在60%~70%(手握紧略有水渗出),堆高宜2.0 m以上,长度不限。堆料后表面覆盖一层黑塑料薄膜以增温保湿。第一次翻堆15d后进行,以后每隔10d翻堆1次,共翻堆3次。翻堆时要求做到上下、内外的基质料互相调换位置,并补足水分至60%~65%,使基质料上下、里外发酵均匀一致。堆制50d~60d后可用,要求发酵后的基质料松软、变褐、有香味。使用前2d ~ 3d,揭开黑塑料薄膜使发酵料中氨气等废气充分释放,并浇足水。

3. 种植沟准备

要提前挖种植沟。依据具体竹林地块按等高线挖宽度为30cm ~ 40cm,深度宜为10cm ~ 15cm的种植沟。种植沟的间距宜为50cm– 60cm。四周按照顺坡方向开好排水沟,便于排水。每亩竹林下种植竹荪的用地面积约为180 - 250 m2。

4. 播种方法

发酵后的栽培基质料铺放前要吸足水分,释放完氨气(特别重要),基质料含水量保持在60%~70%;基质料分层铺放,先铺放基质料约18 cm厚;然后把菌种掰成块状(30g左右),按梅花状接种在基质料表层上,接种点间距10cm ~ 15 cm,每平方米菌种用量为2-2.5袋(0. 5 kg/袋)。放菌种后在菌种附近竹屑表面均匀撒施少量玉米粉。然后在菌种上面再铺放基质料约12cm厚,略压实,堆成龟背状。

【实用技术】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要点

5. 覆土保湿

播种后在竹屑基质料表面宜覆盖疏松的种植地表土,以小块土(直径1cm ~ 3cm)3cm~5cm厚为宜。覆土后,表面喷水浇湿,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25%为宜。

四、种植地管理

1. 菌丝生长期管理

以基质料含水量保持在60%~70%之间,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25%,土壤温度保持16℃~28℃为宜。播种7d~10d后检查菌丝发育状况,发现菌种不萌发、发黑,应及时补播菌种。播种后25d~30d内为菌丝快速生长时期,以保持表土湿润为宜;如遇连续晴天5d以上,则要喷水,喷水至覆盖土壤湿润即可,切勿浇水太多,以降低基质料温度。如遇涝,应及时排水。

2. 菌蕾期管理

接种45d ~ 60d后,菌丝爬上畦面,并形成菌索,菌索尖端扭结形成菌蕾(竹荪蛋)。菌蕾生长期需水量增加,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25%,晴天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为宜。

3. 出菇管理

(1) 温湿度要求

播种后70 d左右子实体(菌蕾)形成,菌蕾尚未破口,应适时对菌床喷水,除雨天外,在傍晚时都应喷水。基质料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通过喷雾措施使菌床表面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温度保持在23℃~30℃为宜。

(2) 光照

子实体(菌蕾)形成期,需保持自然散射光,林分郁闭度调整为0.7左右,过高或过低都将会影响出菇产量。

(3) 虫害防治

竹荪地除白蚁危害外,在菌蕾形成期主要是蛞蝓危害。在菌蕾形成期,可用菜籽饼/油茶饼等预防,按每亩2-3kg的用量,捏碎后均匀撒在林内。

五、采收与加工

1.采收

一般从播种至采收需75d~90d;整个采收周期为80d~90d,即可发菇3潮。当菌蕾(竹荪蛋)破口至荪裙开始往下生长时,应该及时采收。采收时应保持清洁,外观形态完整,上午8~9时、10~11时各采收一次,高温季节采收时间可适当提前一些。采收后应及时剥离菌盖,将竹荪菌裙翻上后放置在竹筛上,使菌柄与菌裙位置分离,然后按菇大小分层整齐摆放烘烤,菌盖另外烘烤。也可直接采收形成期5d~7d的菌蕾(竹荪蛋)鲜销或烘干。

【实用技术】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要点

2. 烘干

竹荪采后至菌裙完全展开后应立即烘干。烘干时,烘房温度宜先升高至70℃~85℃,放入鲜竹荪后快速脱水半个小时左右扎捆,等待全部鲜竹荪快速脱水后,再一起在40℃~50℃的温度下烘2~3个小时,至干品含水量控制在12%~13%,竹荪干品为色白略带黄,而且气味香浓。

【实用技术】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要点

3. 储存

烘干后的竹荪,应及时放在避光的容器里(以锡箔袋为佳),然后放置在干燥、低温的地方,以冷库保存为佳。

作者: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谢锦忠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头条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