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第13課:養育和教育的關係

我們的家庭教育很重要,這是第一步。這就是心理發展的道路。我剛才提到我把它分成四個步驟。那四個步驟呢?首先,這是情緒化的。當他根本動不了的時候,你照顧他時他會有什麼反應?他會記住你的聲音和你的容貌。當他從四個月大到半年大時,這種現象就出現了。此時,依戀形成,這種依戀就是情感。

家庭教育第13課:養育和教育的關係

當他的情緒得到滿足時,他就建立了對外界的信任。當他目前的情緒得到滿足時,他可以擴展到親情。所以,我剛才提到,這實際上是人性的核心問題。然後第二階段,3-6歲,性格是關鍵。

必須儘早進行性格培養,也就是說,在他6歲之前,當他抵抗能力很弱的時候,為他建立行為模式。在為他樹立榜樣的過程中,我們得讓他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需要一個過程。如果你對某些事情反應得當,孩子就會形成這樣的狀態。這事是對是錯,但如果你當時不阻止他,一旦他重複這種行為,我們就會知道在三次以上之後會有什麼結果。

家庭教育第13課:養育和教育的關係

從6歲起,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裡前面做得好,而且你對他有心理影響,那麼你在後面就很重要了。一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認識到人是有個性的。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有些來自遺傳,有些來自後天。那麼,智力相當一部分人依賴遺傳,技能是後天掌握的。當你發現一個孩子正在以某種方式學習而沒有優勢時,你就必須考慮他在其他方面有什麼優勢嗎?現在我們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就是經常告訴孩子為什麼他能考100分,為什麼你考不到100分,為什麼別人能學得這麼好,為什麼你學不好?

家庭教育第13課:養育和教育的關係

事實上,我認為這實際上與孩子的能力有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幫助孩子發現自己能力的強項。如果你發現了他能力的強項,你就真的幫他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價值是他未來在社會中的地位。

當18歲時,孩子的基本認知就成熟了。他是可以通過認知來調整的,所以我們常說,修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修養,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也是在社會活動中培養自己的一種方式。

家庭教育第13課:養育和教育的關係

如果孩子在早年沒有形成良好的依戀,就會形成許多潛在的心理問題。因為我們知道依戀是孩子自我的放鬆,也就是說,他在內臟裡非常放鬆。同時,他也依賴於周圍的信任。如果他在早年沒有形成良好的心態,會在成年後引起焦慮、緊張,甚至抑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