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捷信消費金融

3月12日晚,“公益投訴平臺”發佈公告稱“聚投訴退回了3萬件對捷信的投訴”。對此,聚投訴稱發現來源了網上發佈的“捷信退息技術”從而導致了投訴暴增,同時投訴內容缺乏重要依據。為了避免眾多無效投訴消耗聚投訴公益平臺的有效資源,針對“捷信金融利息高”的投訴貼,只要投訴貼審核沒有通過,一律予以退回,再次投訴需要提供具體的說明“新的有利材料”。

起底捷信消費金融

這其中是否涉及到“利益”問題,我們暫時不得而知。


捷信消費金融

公開資料顯示,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於2010年底成立。隸屬於捷克捷信集團旗下,主營個人消費貸款等業務,中東歐地區較大的國際金融和投資集團。作為銀監會批准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為中國客戶提供消費金融服務。捷信集團曾於2019年7月15日,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截止2019年3月30日,捷信在中國服務5000萬名客戶,捷信集團客戶貸款總額209.05億歐元(合計1616.54億元),中國佔比超過60%。

起底捷信消費金融

截止2019年7月,公司覆蓋中國312個城市,有超過26萬個貸款服務點,主要為與數碼產品等實體店合作推薦貸款為主,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樣一家國外資本公司在中國竟有如此龐大的業務。


借款利率頻超限

儘管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是一家持牌機構,但其產品的借款利率長期超限。在其招股書中,公司也明確稱“過往,我們曾對貸款產品收取超過36%限制的利率”。招股書顯示,2016年到2018年的三年間,捷信集團現金貸平均實際年利率分別為42%、37%和31%,只有2018年在中國監管規定的合法範圍內。

由於借款利率頻超限問題,捷信金融在中國也惹過不少官司,中國裁判文書網2018年發佈的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與深圳捷信信馳諮詢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裁定書顯示,法院認為,該案中,捷信金融公司的利息、費用、違約金的計收標準之和,已超過年利率36%,屬於變相突破法定利率收取高息的行為。最終,法院駁回捷信的還款計算方式。

截止2020年3月,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與捷信金融消費公司有關的訴訟糾紛達4408條,也處於逐年上升的趨勢,2017年共616件,2018年1522件,2019年則上升到2135件。

捷信的問題不僅是借款利率頻超限問題,捷信擁有一支多達22101人的催收團隊,公司語音機器人現可日均處理公司超過40%的外呼任務。如此龐大的催收團隊,想想都令人感到可怕。


資產質量堪憂

作為我國首家外商獨資的消費金融公司,在2020年2月26日、1月14日及1月13日,捷信消費金融分別被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法院、紹興市越城區人民法院、萊州市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三次執行標的金額為20600元、115342元、24217元,最高執行標的超10萬元。2019年上半年,捷信消費金融營收21.01億歐元,同比增長8.86%;淨利潤為3.17億歐元。到這裡,不僅有人會問,淨利潤如此之高,怎麼還會淪落到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

捷信作為一家消費金融公司,必然面臨著不良貸款率的問題, 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自然說明公司在經營上也存在著風險。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捷信不良貸款率分別為6.1%、6.9%、8.4%、8.2%,且普遍高於行業。

起底捷信消費金融

如今受疫情影響,部分借款人由於復工延時等因素出現還款問題,這讓捷信更是感到難熬。這就面臨著一個惡性循環,捷信金融對消費者收取超高利率,導致其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受阻,加劇了公司不良貸款率的問題。因為還款人無力還款,捷信公司又不得不加大催收力度,這又加劇了公司與消費者的矛盾,對公司品牌來講也是巨大的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