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捷信消费金融

3月12日晚,“公益投诉平台”发布公告称“聚投诉退回了3万件对捷信的投诉”。对此,聚投诉称发现来源了网上发布的“捷信退息技术”从而导致了投诉暴增,同时投诉内容缺乏重要依据。为了避免众多无效投诉消耗聚投诉公益平台的有效资源,针对“捷信金融利息高”的投诉贴,只要投诉贴审核没有通过,一律予以退回,再次投诉需要提供具体的说明“新的有利材料”。

起底捷信消费金融

这其中是否涉及到“利益”问题,我们暂时不得而知。


捷信消费金融

公开资料显示,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于2010年底成立。隶属于捷克捷信集团旗下,主营个人消费贷款等业务,中东欧地区较大的国际金融和投资集团。作为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为中国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捷信集团曾于2019年7月15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招股书显示,截止2019年3月30日,捷信在中国服务5000万名客户,捷信集团客户贷款总额209.05亿欧元(合计1616.54亿元),中国占比超过60%。

起底捷信消费金融

截止2019年7月,公司覆盖中国312个城市,有超过26万个贷款服务点,主要为与数码产品等实体店合作推荐贷款为主,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样一家国外资本公司在中国竟有如此庞大的业务。


借款利率频超限

尽管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一家持牌机构,但其产品的借款利率长期超限。在其招股书中,公司也明确称“过往,我们曾对贷款产品收取超过36%限制的利率”。招股书显示,2016年到2018年的三年间,捷信集团现金贷平均实际年利率分别为42%、37%和31%,只有2018年在中国监管规定的合法范围内。

由于借款利率频超限问题,捷信金融在中国也惹过不少官司,中国裁判文书网2018年发布的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与深圳捷信信驰咨询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裁定书显示,法院认为,该案中,捷信金融公司的利息、费用、违约金的计收标准之和,已超过年利率36%,属于变相突破法定利率收取高息的行为。最终,法院驳回捷信的还款计算方式。

截止2020年3月,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与捷信金融消费公司有关的诉讼纠纷达4408条,也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2017年共616件,2018年1522件,2019年则上升到2135件。

捷信的问题不仅是借款利率频超限问题,捷信拥有一支多达22101人的催收团队,公司语音机器人现可日均处理公司超过40%的外呼任务。如此庞大的催收团队,想想都令人感到可怕。


资产质量堪忧

作为我国首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在2020年2月26日、1月14日及1月13日,捷信消费金融分别被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法院、莱州市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三次执行标的金额为20600元、115342元、24217元,最高执行标的超10万元。2019年上半年,捷信消费金融营收21.01亿欧元,同比增长8.86%;净利润为3.17亿欧元。到这里,不仅有人会问,净利润如此之高,怎么还会沦落到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捷信作为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必然面临着不良贷款率的问题, 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自然说明公司在经营上也存在着风险。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捷信不良贷款率分别为6.1%、6.9%、8.4%、8.2%,且普遍高于行业。

起底捷信消费金融

如今受疫情影响,部分借款人由于复工延时等因素出现还款问题,这让捷信更是感到难熬。这就面临着一个恶性循环,捷信金融对消费者收取超高利率,导致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受阻,加剧了公司不良贷款率的问题。因为还款人无力还款,捷信公司又不得不加大催收力度,这又加剧了公司与消费者的矛盾,对公司品牌来讲也是巨大的损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