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萬億工業互聯網賽道有哪些玩家 這裡有一份行業圖譜

火神山醫院建設過程中,項目現場每天有4000多名工人和近千臺大型機械設備24小時輪班作業。與此同時,三一重工旗下工業互聯網平臺樹根互聯也在全程對旗下數百臺設備“雲監工”,實時監測設備數據並及時做出故障預警。也正是基於樹根互聯這類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數據,我們才得以瞭解建設期內各類機械設備的工作狀況,也能更清楚這一“建設奇蹟”完成的軌跡。

工業互聯網不是一個新概念,最早由GE在2012年提出。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可以理解成以機器設備、原材料、生產過程以及人之前的互通互聯為基礎,通過大數據、AI技術實現設備的智能控制、運營過程優化以及產業鏈上的價值創造。中國是製造業大國,工業互聯網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根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測算,201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約為5700億元,按照18%的年平均複合增長率來算,預計2020年將達到萬億元規模。

36氪曾經對工業互聯網做過詳細的拆解,並把工業互聯網企業按照“行業+場景+模式”的方法進行了分類。其中,“場景”指設備資產管理、業務運營優化和產業生態創新三種,“模式”則包括通用型平臺、垂直行業平臺、平臺解決方案、工業App/細分解決方案以及IAAS層(主要提供雲服務,基本就是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AWS等,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五類。本文基於這個分類基礎,梳理了工業互聯網行業裡各家公司。此外,設備等信息聯網之後也帶來了安全隱患,數據安全成為工業互聯網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文末也對工控安全企業進行了介紹。

一、通用型平臺

通用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跨多行業多領域,往往會基於自身PaaS層與生態夥伴合作推動在各行業、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建設。也正是因為其跨行業跨領域特性,工業互聯網通用型平臺建設難度大,屬於資源和資金密集型的機會。

2019年8月26日,工信部公佈2019年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清單,入選平臺分別是:海爾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東方國信Cloudiip工業互聯網平臺、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樹根互聯根雲工業互聯網平臺、航天雲網INDICS工業互聯網平臺、浪潮雲In-Cloud工業互聯網平臺、華為FusionPlant工業互聯網平臺、富士康BEACON工業互聯網平臺、阿里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徐工信息漢雲工業互聯網平臺,這十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即是通用型平臺的典型案例。

下面選取了七家通用型工業互聯網平臺予以介紹。

樹根互聯

公司是由三一重工孵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立於2016年。起初以設備後市場服務為核心,圍繞工業設備資產,提供設備聯網、實時監測、遠程運維、預測性維護等服務。公司基於PaaS平臺,從最擅長的工程機械設備不斷延伸到空壓機、衝壓、壓鑄設備等領域,成立兩年已經覆蓋了61個細分行業。同時,隨著設備接入數的增長及各類設備採集數據量的增加,樹根設立了IOT hub來匯聚所有設備數據,再對接到ERP、MES等上層系統。

此外,由於工業本身具備很強的區域集群效應,樹根面向行業空頭企業推出了垂直行業平臺,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產品技術,建設所在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將行業龍頭企業多年的經驗和知識以算法模型等形式,沉澱成可移植、複用的組件庫,供上層應用調用,同時共享產業鏈資源和信息,開拓新商業模式。而在中小企業合作方面,樹根推出了開發者平臺“根雲”。中小企業可以基於“根雲”開發自己特定場景的各類工業應用App,同時各類App可以上線交易。

截止2019年6月份,樹根互聯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可覆蓋95%主流工業控制器,支持400+種工業協議解析,平臺各類工業設備連接數超56萬臺。公司於2019年6月獲得由和君資本領投,眾為資本、鼎興量子、星河金融、華胥資本和經緯創投跟投的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

徐工信息

徐工信息孵化於國內工程機械頭部企業徐工集團,成立於2014年。最初圍繞徐工集團自身設備進行管理應用,後續開發了PaaS平臺,將通用型功能、服務模塊化,也將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推廣至其他移動類設備領域,包括物流車輛、新能源汽車、環衛車輛、重卡等,成立四年類似覆蓋了63個細分行業。公司已經形成7大核心產品和解決方案: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解決方案、設備雲管理解決方案、智能雲MES解決方案、備件雲管理解決方案、大數據挖掘和分析解決方案、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智能邊緣計算終端。截止18年底,徐工信息旗下漢雲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客戶400餘家,幫助客戶管理的設備資產總數超過61萬臺、設備資產總額超過4000億元。公司於2019年12月獲得由高瓴資本領投,賽富亞洲投資基金、中電基金、中新融創、新華報業傳媒、嘉興基石韞嶸跟投的3億元A輪融資。

海爾COSMOPlat

海爾於2016年發佈COSMOPlat,包含了IOT平臺能力-邊緣計算、SaaS創新應用、OpenAPI開放平臺、工業大數據智能方案等。平臺通過將交互、設計、採購等7大功能模塊化,已經複製了12個區域內的15個行業,具體服務包括互聯工廠建設、大規模定製、供應鏈金融、設備智能維保等。海爾COSMO平臺希望將用戶、研發資源、供應商和創客整合到一個生態圈中來,搭建C2M的新型生產形態。目前已經累積服務企業4.3萬家,用戶達3.3億個。

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

用友于2017年8月發佈了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主要為客戶提供三層服務:圍繞設備核心資產的邊緣智能,包括數據採集、預測性維護、能耗優化等;圍繞工廠生產經營過程的生產優化,包括資源調度優化、工藝優化、物流優化等;圍繞商業生態的商業創新,包括協同設計、遠程運維、金融服務等。此外,基於用友多年企服領域積累,精智平臺還提供設計、營銷、採購、供應鏈、物流、財務、人力資源等企業服務。截止2018年底,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累計入駐工業企業44萬家,覆蓋了20多個細分行業,連接工業設備38.8萬臺。

浪潮雲In-Cloud

浪潮想定位成一個具備綜合服務能力的工業互聯網運營商。具體來說,運營商需要提供穩定高效的基礎計算服務,以區域和行業為尺度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還有基於PaaS層,提供設備聯網、數據治理、算法模型、標識解析等共性服務,促進生態夥伴複雜工業應用的快速開發。最終,浪潮希望建成一個“工業淘寶”,各個垂直行業工業APP開發商基於浪潮PaaS平臺開發出滿足自身需求的App,並推廣售賣給其他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工具的重複利用和高效流轉。

阿里雲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

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2018年6月由阿里雲聯合之江實驗室和浙江中控成立,主要服務浙江及整改長三角地區的工業企業轉型。supET以大數據分析為核心,結合雲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並對接淘工廠以打通消費互聯網。具體來說,supET對工業企業的改變分成三步:第一,對現有工廠、新增工廠進行數字化改造,讓機器之間相互交流;第二,實現工廠與工廠之間的交流,上下游產業鏈之間的數字化連接;第三,打通消費與生產打通,實現C2B、C2M甚至柔性生產。

阿里雲於2017年3月發佈ET工業大腦。ET工業大腦是工業智能數據服務的中樞,可挖掘海量工業數據的潛藏價值,提高良品率、降低故障率、降低能耗,提升工業企業的生產效益。而工業數字化轉層包括產線數據採集、基於數據的全局決策以及分析結果與控制指令的實時下達,ET工業大腦就負責基於數據的全局決策,其他環節將與生態夥伴合作。supET也希望搭建數字化服務的“淘寶”,讓數字化服務可以在互聯網上交易,並通過雲上系統集成的方式實現一站式服務交付。

雪浪數制

公司成立於2018年,創始人也曾創立阿里雲ET工業大腦。雪浪聚焦工業場景下的“數據、通信和計算”構建了“雪浪OS”工業數據操作系統。通過該系統,建設各個行業和場景的數據模型組件,並聯合垂直行業夥伴共同開發各場景工業智能APP,如實時動態排產排程APP、多通道實時異音檢測APP、連續過程智能工藝優化APP、實時產品質量溯源關係分析APP、3D多源多角度視覺計算分析APP等,解決製造業企業生產經營的“供、研、產、銷”等各個場景的具體問題。落地模式上,雪浪數制會直接與大型企業的高管對接,從企業戰略角度自上而下推行雪浪OS工廠大腦整體方案。在與企業客戶建立深度綁定過程中,雪浪也會考慮跟客戶成立合資公司。目前已經落地將近50家國內外中大型集團及公司客戶,如雙良集團、臥龍集團、魚躍集團、兆豐股份、國際某知名醫療器械公司等。

二、垂直工業互聯網平臺及解決方案

通用型平臺“一個平臺包打天下”的模式比較難在行業內深耕,不同行業生產場景的巨大差別也給了垂直領域互聯網平臺及解決方案發展的機會。下面從工業互聯網三大應用場景設備資產管理、業務運營優化、產業生態創新出發,列舉垂直行業平臺、平臺解決方案以及工業App等細分解決方案三類國內工業互聯網公司。其中,垂直行業平臺只聚焦於某一個領域或行業;平臺解決方案除了平臺,還會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模式更“重”。除了以上端到端的平臺模式,還有一類公司是針對工業場景中的某一個痛點提供細分解決方案,這種就是工業APP/細分應用。

1、設備資產管理類

設備資產管理是以設備為對象,將設備聯網來實現設備狀態監測與報警、預測性維護、故障診斷、遠程運維、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其核心價值點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蘑菇物聯(垂直行業平臺)公司成立於2016年,主要業務是面向通用型工業設備產業鏈提供遠程運維、智能控制等數字化解決方案。公司自研了終端數據採集工具“蘑菇雲盒”,收集數據之後,基於大數據和AI算法實現設備使用端的遠程監測與控制、在線點檢及預測性維護。公司還向上打通了設備製造商和代理商的數據服務,開發了相應的軟件產品來協助設備的數字化管控以及全生命週期管理。目前產品和服務已經在空壓機、乾燥機、冷卻塔、商用燃氣爐、激光機械、風機等多個通用型工業設備領域落地,累計服務了5000+企業。除了設備資產管理,公司也在逐步往生產過程的智能控制延伸,其開發的車間級節能系統已經投入使用。公司2019年2月完成GGV紀源資本領投的B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近億元。

智能雲科(垂直行業平臺)公司聚焦機加工領域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由瀋陽機床聯合神州控股、光大金控於2015年在上海共同投資設立。公司主要面向為上游機床廠商和下游加工廠提供數據採集聯網和數據應用服務,從而實現設備智能運維、工業App開發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開發的數據採集設備自帶操作系統和邊緣計算能力,可直接開發App應用。公司還針對加工廠推出了雲端管理系統,將生產過程信息化、可視化,同時基於真實透明的生產數據還可延伸產能匹配及供應鏈金融服務。

普奧雲科技(平臺解決方案)公司成立於2015年,面向設備生產、代理企業提供工業互聯網平臺解決方案。核心產品為ProudThink工業互聯網平臺,包括負責數據匯聚、清洗的PaaS層數據平臺和實現設備遠程維護、預測預警等功能的SaaS層應用平臺。普奧SaaS平臺強調模塊化,抽離出了“設備庫、連接庫、模型庫、應用庫”多個模塊,客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來選擇相應的產品組合。平臺自17年6月上線以來,已經覆蓋了冶金、家電、環保等近十個行業。

寄雲科技(平臺解決方案)公司成立於2013年,從雲計算切入工業場景。其產品寄雲NeuSeer平臺,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來完成設備故障診斷和預測性維護以及生產良率改進、運營效率分析等。公司解決方案覆蓋了從設備連接到數據採集、存儲、分析及行業深度應用的全流程。其系統化的重度解決方案也多以服務行業頭部客戶為主,目前已經落地石油、電力、軌道交通等行業。公司2019年3月完成C輪融資。

格創東智(垂直行業平臺)公司成立於2018年,由TCL孵化。融合了5G、AI、IoT、大數據等技術,為製造行業用戶提供零代碼式的數據採集和大數據分析平臺,從而實現設備健康管理、預測性維護以及視覺監測、能源管理方面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目前主要在半導體、3C電子、機械製造等行業深耕

湃方科技(平臺解決方案)公司成立於2018年,由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孵化。湃方基於邊緣智能採集硬件、AI技術開發以及設備智能管理SaaS平臺,對設備進行故障預警,優化生產過程。公司希望打通設備前裝、後裝和運維服務的全產業鏈,形成一個全行業的設備管理平臺。管理設備以通用型移動設備為主,包括泵機、電機、壓縮機、鼓風機、通風機等。公司2018年11月獲得百度風投領投的天使輪融資。

天澤智雲(平臺解決方案)公司成立於2016年,主要基於工程專家領域知識、工業大數據平臺以及AI技術為工業企業提供數據採集與分析、設備健康管理、故障預測與診斷、節能降耗等工業智能解決方案。公司從工業場景出發,縱向打通數據採集、邊緣計算、數據分析建模以及系統部署和工業應用的閉環。具體實施中,以CPS技術為構架,將實體空間中的人員、設備、資源、環境和活動等要素,以數據驅動的方式建立從個體到集群的狀態模型和決策模型,搭建了工業智能系統,並基於該系統開發各類智能化應用。公司主要為中大型企業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已經落地風電、機加工、軌交、菸草等行業,其中在風電領域已經有成型的智能化產品可以在行業內快速複製推廣。公司於2019年初獲得富士康領投,聯想和IDG跟投的A輪融資。

安脈盛(平臺解決方案)公司成立於2016年,提供數據採集與分析、設備狀態在線監測、設備故障預診與健康管理、生產與維護決策優化等系列服務,幫助客戶提升生產效率,提高良品率,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降低維護成本。技術層面,公司搭建了CPS的5C體系,研發了智能數據採集器和基於AI的設備故障診斷算法。其產品和服務已經落地軌道交通、汽車製造、智能電網、旋轉機械、發電設備、精密機床、菸草製造、工業機器人等多個領域。公司於2019年8月完成來自毅達資本的B輪融資。

數蛙科技(垂直行業平臺)公司成立於2014年,專注於為智能電網領域提供高併發全連接電力物聯網平臺和工業物聯網連接平臺。平臺能承載千萬級設備接入,支持多網絡、多協議設備快速接入,並能提供電信級穩定的SaaS私有云服務和定製化開發服務。目前落地案例包括南方電網智能抄表平臺、溫嶺智能泵物聯網平臺等。

紫瀾信息AnyLink(垂直行業平臺)公司成立於2014年,主要基於硬件和雲平臺幫助製造業企業實現智能化管控。公司的AnyLink Cloud是一套基於雲計算架構的監控管理系統,擁有海量數據存儲、遠程實時監控、故障預警、程序升級等功能,同時提供四大標準化功能模塊,分別是OEE/節能效率運算、零件壽命和耗材、維修活動與工單管理、遠程診斷和軟件更新,用戶可按實際需求自行選擇配置。目前已落地暖通空調、包裝機械、光伏、高鐵、智能工廠、智慧水務、智能樓宇、裝備製造等行業。

智擎信息(平臺解決方案)公司成立於2014年,利用物聯網和機器學習進行工業設備故障檢測以及經營運行分析等。智擎上線了工業數據分析平臺以及相應的算法SaaS應用服務,還研發了一套通用的故障預警模型,即利用機器學習模型處理歷史數據,再結合實時的傳感器數據預測設備可能出現的問題。已經在新能源發電、輸配電、石油化工等行業產值高且設備價值高領域落地。

應勢科技(平臺解決方案)公司成立於2014年,利用工業大數據挖掘與實時分析技術為企業提供設備狀態特徵挖掘、設備預警監測、生產過程質量預警等服務。其針對設備運行狀態進行分析和預警的Dataneuro系列產品涵蓋了數據清洗與預處理、數據參數敏感度評估、數據特徵挖掘與建模以及歷史狀態平臺和實時狀態預警監測功能。目前已經落地了電力、軍工、化工行業。

炙耘科技(平臺解決方案 )公司成立於2016年,利用工業物聯網和信息化技術,為設備供應商和工廠用戶提供設備數字化運維平臺及行業解決方案。其鳳凰智能設備雲平臺包括物聯網監控和數字化運維兩個核心功能,涉及到設備數據監控、工單管理、指派、數據分析、角色權限等一系列業務流程和功能,可以理解為專用領域的ERP系統。

哐哐智造(細分應用)公司成立於2015年,基於物聯網技術和雲平臺為客戶打造雲MES,即數字智能車間管理系統,實現設備數據的生產運維和智能決策。此外,公司還為設備廠商開發了售後客服管理和智能營銷平臺“數+”,其中智能營銷平臺能為設備製造廠商提供客戶企業的設備數量、型號、市場佔有率、客戶產品類型,助力設備的維修和二次銷售。公司主要落地在整車製造與電子製造領域。

匠迪信息(平臺解決方案)公司成立於2014年,通過現場總線、網絡通訊、實時數據庫等技術,研發了物聯網數據終端,將工廠中的人員、機器、物料、產品、工藝參數、環境參數、質量狀況、水電油氣等信息進行聯網,實時感知工廠生產過程中的各種狀況。其產品包括針對加工廠的智能工廠建設解決方案“迪e工廠”,針對設備廠商遠程運維的產品“迪e運維”,以及對生產環境參數、能源消耗實時監測的精細化管理工具。

英物智聯ThingLinx(平臺解決方案 )公司成立於2016年,其工業物聯網設備平臺型產品ThingLinx提供從設備接入、運行監控、設備資產管理、工業數據預知分析等一站式SaaS服務,幫助裝備製造業、工業生產企業搭建以設備為核心的設備監控、設備管理、設備運維等系統。已經在高壓變頻器、配電設備、空氣壓縮機、製冷等領域落地產品和服務。

大數點(平臺解決方案)公司成立於2015年,主要落地在新能源行業中的鋰電池和太陽能光伏廠商。由於國內工業信息化程度低,大數點專注於為行業用戶提供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生產商通過在設備上安裝“大數點”軟件包,生產各個環節的數據可以直接接入“大數點”雲端,雲端將數據收集起來,通過核心技術工業物聯網總線IoT Datahub和DSDB實時數據倉庫設備進行數據處理,從而幫助企業實時掌握工業流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及時做優化處理。公司曾於2016年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盛景領投,怡伯新能源產業基金和創新谷追夢者基金跟投。

中科雲創(平臺解決方案)公司成立於2013年,利用物聯網、雲計算技術為行業用戶提供綜合信息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的公司。主要產品為“雲中控”,該平臺融合了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和AR技術,為用戶提供工業設備遠程維修維護服務,已落地智慧消費領域。公司與聯想、百度、戴爾、中國聯通、微軟、海天、霍尼韋爾、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達成了商業合作。公司目前已獲得了四輪融資。

航天智控(平臺解決方案)公司成立於2010年,核心產品是以設備故障診斷、安全預知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客戶提供從感知層的傳感器集成模組、採集層的高精度採集器等硬件產品,到軟件層的監測管控、預知維護、專家診斷等服務,幫助企業降低安全事故、降低設備意外停機率、降低設備維護成本、降低人工成本等。目前客戶集中在流程製造行業,以石化、鋼鐵、電力、煤炭、交通、軍工等為核心。2019年營收預計約1-2億元。公司於2019年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啟賦資本領投、銀杏谷資本跟投。

玄羽科技

(平臺解決方案)公司成立於2017年,通過構建基於海量工業數據採集、匯聚、分析的服務體系和機器學習的建模能力,搭建資源有效連接、彈性供給和高效配置的工業雲平臺。再結合IOT設備、智能連接設備等輔助硬件,為工廠提供軟硬件結合的整體方案。公司專注於3C製造領域,曾為某大型製造集團生產線提供了高端CNC數控機床服務,用機器學習預判何時需要換刀,將產線停工時間從幾十分鐘縮短至幾分鐘。

數途信息(細分應用)公司成立於2016年,專注於工業物聯網與大數據分析研發,為工業製造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IoT驅動的SaaS軟件服務。公司將重點放在生產過程管理,以設備產生的海量實時數據為核心,實現數據驅動的持續改進和持續提升的精細化管理,為企業提升生產效率。產品落地在使用大量數控機床的金屬零件加工行業,同時在3C、汽車、交通運輸、高鐵航空等裝備製造業都有廣泛的應用。公司已於2017年完成松禾資本和險峰長青千萬級人民幣Pre-A輪融資。

Ruff(垂直行業平臺)公司成立於2014年,為建材、汽車、電子、能源等行業提供物聯網技術服務。公司有兩大產品:一款是支持JavaScript開發應用的Ruff物聯網操作系統,為軟件開發者提供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平臺有上萬名開發者,開發者可以通過Ruff將應用部署到終端用戶的系統內。另一款是針對工業領域的物聯網應用產品Ruff Plant Insight(設備寶),幫助工廠解決產量自動化統計、設備故障提前預警和設備效率智能化分析等問題。

2、業務運營優化類

業務運營優化主要是基於生產、作業過程,將作業環節涉及的設備、人員、原料、工藝等信息聯網後,實現生產製造優化、質量及能源管理、研發設計優化、供應鏈優化、工藝優化、安全管理以及員工賦能。其核心價值點在於提高效率、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

潤石科技(平臺解決方案)公司主要面向泛半導體行業,由半導體行業資深從業人士於2018年成立於崑山。公司搭建了IoT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平臺以及AI故障檢測及流程自動化三條產品線,向行業客戶提供良率提升、質量控制和製程優化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目前已經落地集成電路、光電面板和PCB行業。公司2020年2月完成了由嘉御基金領投的Pre-A輪融資。

語禎物聯(工業App)聚焦於機加工領域,基於數據採集硬件“語禎通訊盒子”,分別為設備製造廠和下游加工廠提供設備管理系統和生產管理系統。加工廠端產品可以理解為輕量級雲MES,覆蓋了生產管理的核心流程與管理場景,包括工藝關聯、生產安排、刀具管理、品質管理等,從而幫助工廠管理人員實時掌控生產過程和結果,並基於數據進行生產優化。公司於2019年11月完成由源碼資本領投的Pre-A輪融資。

黑湖智造(細分應用)公司成立於2016年,面向離散製造和半離散半流程製造行業的中大型客戶提供工業流程協作和數據分析SaaS產品。公司研發的黑湖智造協同系統,可以幫助客戶4-8周內完成數字工廠搭建,並基於實時數據和信息驅動部門、層級間的高效協作;黑湖智造MI則是基於工廠的歷史和實時數據,利用數據建模和機器學習形成可輔助決策的數據洞察,從而在部分維度取代人們憑經驗做出的主觀判斷。公司於2019年5月完成來自金沙江創投、BAI、GGV紀源資本及真格基金等多家機構的1.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

聖澤科技 (細分應用) 公司主要面向離散製造中小型企業提供工作流程信息化系統“大聖MES”。該MES系統以工人為核心,結合物料搶和二維碼將物料與訂單信息、對應的設備打通。公司的客戶以中小型配套性企業為主。

新核雲(細分應用)公司成立於2015年,主要針對工廠在生產、計劃、訂單、採購、質量、庫存、供應鏈等核心痛點提供雲ERP+雲MES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通過ERP和MES的融合,以及對底層數據採集硬件的部署,新核雲可以連通設備層、控制層、車間層、企業層,解決管理層和執行層的割裂問題。公司目前主要落地汽車零部件行業,客戶包括東風日產、奔馳及特斯拉一級供應商、新奧集團等。項目之前入選了YC China(奇績創壇)首個Demoday。

華雲智聯信息(細分應用)公司成立於2018年,旗下數字化製造管理平臺(智能MES)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動態調度算法等AI技術打造從生產現場到企業運營管理的智能化解決方案,為製造企業提供標準化模塊與定製化開發結合的解決方案。公司提供的數據採集和大數據分析服務貫穿製造企業的研發、設計、製造、倉儲和物流等環節,強調在業務細節上精細化管控。商業模式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上主要以標準化產品服務中小微客戶,線下為大客戶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

摩爾元數(細分應用)公司成立於2017年,起初是一家MES系統服務商,後來開發了摩爾雲開發平臺、摩爾雲智造系統以及摩爾工業雲服務平臺等技術。公司為工廠客戶提供智能工廠規劃、數據驅動智造及智能決策等專業解決方案的同時,也落地了MES開源雲平臺。開源雲平臺能夠承載更多元化的需求和功能,通過它,客戶不需花費過多的資金,即可自主構建自己的MES系統來實現數字化轉型。

博拉科技(垂直行業平臺)公司成立於2014年,通過構建智能連接層、工業PaaS層、算法層和業務層為工廠客戶提供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其中,PaaS層主要對海量工業數據進行匯聚和分析,並支持應用開發的微服務框架;算法層則提供面向工業場景的算法服務,包括工業知識組件以及原理模型組件所需的算法;業務層則提供生產排程、計劃管理、生產過程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數據追溯等功能,幫助企業實現生產環節的數據化,提升計劃準確度、提高排程效率、提升質量水平、降低庫存週轉率。公司為中小型客戶提供雲MES產品,為中型企業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而對中大型企業提供區域或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目前已經落地汽車及零部件、機械加工、紡織、五金等離散製造行業。

慧工雲(平臺解決方案)公司成立於2016年,聚焦離散製造業的生產製造和運營環節,提供管理諮詢和智能製造平臺級解決方案。研發了“IN工業?製造運營平臺”,包括PaaS平臺和SaaS應用模塊。其中SaaS應用包含項目管理、生產計劃、即時管理、供應商管理、智能廠牌等十多個模塊,覆蓋設計、採購、生產、服務等多個工業環節,客戶可根據需求直接調用相應模塊。目前主要落地電氣領域。

蒲惠智造(細分應用)公司由中國500強企業之一西子聯合投資設立,其蒲惠雲MES是面向中小型製造企業的在線生產管理SAAS系統,通過銷售、採購、倉庫、生產各個環節的實時數據採集和協同管理,實現生產管理可視化。已經與鈑金、機加工、機械裝配、注塑等行業的數十家企業開始了合作。

築工雲網(細分應用)公司成立於2018年,前身為行業ERP研發廠商北京科希盟軟件有限公司。公司基於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為客戶提供ERP、CRM、智能決策報表、智能排產、協同製造、條碼(二維碼)管理、WMS倉儲管理等系統。產品已經在煤機、煤礦、軟包裝、鋼結構等行業落地。

遒涯科技(垂直工業平臺)公司成立於2014年,專注於能源動力領域,以“雲+端”架構的工業大數據分析產品,為能源集團用戶提供從數據服務、算法模型、知識服務、智能化決策等系統功能。其中,“端”服務基於AI技術,利用智能運檢設備,如巡檢手持終端、AR眼鏡、定位頭盔等結合傳感器採集人的工作數據、環境的特性參數以及設備各項運行參數,構建全方位數據監測。“雲”平臺則是基於巡檢數據的實時錄入,智能分析數據從而建立電力設備運檢智能監控系統。公司於2019年9月獲得來自聯想創投的Pre-A輪融資。

全應科技(垂直行業平臺)公司成立於2016年,通過“PaaS+SaaS”產品套件組合的方式提供工業互聯網方案。產品關注工業生產智能化,通過將設備、產線、生產過程進行數字化升級改造、收集數據並安全傳輸至雲端、通過雲端生產數字孿生模型並對數據進行分析、結合分析結果來優化生產過程,從而幫助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品質。產品落地主要在熱電行業,目前已積累300多個項目,合同收入約3000多萬元。公司已於2019年完成高瓴領投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

悉息科技(工業APP)公司成立於2018年,切入工業企業的智能看板領域,主要產品是“悉息掌控”,這是一款工廠數據收集、處理、分析工具,支持在手機、平板、電腦及電視多端顯示。該產品可以實現生產監控和展示、數據分析和存檔、生產報表分析、報警應答等多個功能,同時也能根據不同工廠的不同需要增加不同的模塊。產品核心競爭力在於通過掌控系統裡內置的各類算法,分析人員可根據工廠需要自由提取組合數據,生成所需指標。這些算法使得操作分析人員無需懂代碼,也可以進行分析。公司於2019年獲戈壁創投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洪樸信息(垂直行業平臺)公司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工業互聯網數據分析公司,基於AI、統計建模、大數據等技術,為半導體生產製造企業,提供視覺圖像缺陷檢測、設備和生產工藝優化等產品解決方案來幫助客戶提高良品率,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公司已經在光伏領域形成了標準化的軟件產品,已落地行業頭部用戶,客單價在百萬到千萬級。公司於2018年獲永洲資本投資的600萬元天使+輪融資。

3、產業生態創新類

與設備資產管理、業務運營優化針對企業內部價值不同,產業生態創新強調產業鏈層面上下游的協同研發、製造,包括把中小微企業的產能數字化,形成生產資源池統一向外提供,降低訂單和產能錯配,還可以基於工業企業真實數據,聯合金融機構提供貸款等。其核心價值點在於創造新價值。

崑崙數據(垂直行業平臺) 公司成立於2014年,創始團隊來自IBM、華為、西門子等全球知名企業。以工業大數據業務切入工業生產場景,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來實施行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公司發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KSTONE相當於為各個行業建立了一個生態開放的App Store,通過連接設備、軟件、系統、人等,供不同接入方創造或者選擇應用和服務。與此同時,基於平臺數據流與業務流的交互,可以在行業創新研發、質量改善、產能匹配等多維度形成上下游協同。例如崑崙數據參與打造的新能源發電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彙集了風電場、光伏電場等發電端數據和下游企業用電數據,做到供需匹配從而優化新能源消納,甚至還可以衍生電廠資產證券化等金融服務。此外,公司還基於工業機理及大數據算法,幫助企業明確關鍵工藝以及與製程相關的核心工序,從而讓企業更快突破核心技術。目前公司產品和服務已經在新能源、電子半導體、新材料、化纖、造紙、機械行業落地。公司2016年即完成了B輪融資。

錙雲物聯(垂直行業平臺)公司成立於2016年,為工業企業客戶提供包含數據網關、PaaS、SaaS平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解決方案。基於PaaS平臺數據,管理人員可以實時監測設備異常,避免故障停機或不當操作,還可以監測每個工人、每臺設備,每天的生產量、生產效率。公司通過彙集多箇中小加工廠PaaS層數據來整合其產能資源,從而形成實時生產資源池,併為其提供訂單引流、金融服務。公司聚焦於數控機加工領域,於2019年12月完成了來自金沙江創投、湖畔山南資本的A輪融資。

智布互聯(細分應用 )公司成立於2014年,以紡織行業雲ERP系統為基礎,作為智能調度中樞在下游端承接服裝品牌和製衣廠的客戶訂單,在上游端連入紡紗廠、印染廠、織布廠,進而拆解上游客戶訂單,通過物聯網和排單系統,組織系統內的工廠跨廠協同完成面料的生產與製作。公司於2019年9月完成由騰訊和紅杉中國領投的1億美金C輪融資。

百布(細分應用)公司成立於2014年,起初業務以紡織品B2B交易平臺為主,後續逐漸發展出坯布產能匹配平臺。基於AIOT和SaaS服務,先將下游訂單分類聚集,再由系統拆解分配至坯布廠內的單臺織布機,完成產能分配。百布在生產環節的AIoT設備已鋪設織機超10萬臺,覆蓋了全行業織機產能約8%。公司於2019年12月完成由DST Global領投3億美元D輪融資。

雲工廠 (細分應用)公司成立於2014年,搭建了一個在線製造平臺,有加工製造需求的客戶可以直接在平臺上傳圖紙等資料,平臺自動報價、生成標準化工單並且分配給相應的製造工廠。工廠端,雲工廠有部分自營產能,也整合了其他加工廠,共同構成了一個“加工資源池”。通過生產資源和訂單需求線上匹配,雲工廠可以將加工週期縮減至傳統方式的50%以下,加工費用縮減至市場平均水平的30%,同時,也有效解決了之前加工廠產能閒置的問題。目前,雲工廠主要落地在中小批量結構件的加工業務,包括手板件、五金零部件、3D打印、複製軟膜等,平臺客戶數已經達2萬多家,2018年GMV達數億元。公司於2019年3月獲得來自富士康的B輪融資。

不工軟件(細分應用)公司成立於2015年,通過對製造業企業進行的APS系統自動排產的設計和算法研究,研發出不工智能供應鏈協同生產計劃管理系統(ORAPS)。該系統將機器、物料供應、生產工藝、人員情況納入考慮範圍,並根據客戶交貨期進行最優計劃排產,使產供銷同步。目前已與航空鍛造公司、紡織公司、印染公司、高端汽配加工公司等有落地案例。

三、數據安全層

工業互聯技術讓之前封閉的設備聯網,網絡安全問題也更加突出,因此需要工業安全防護層來貫穿整個架構。國家也在2017年6月1日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對電力等核心基礎設施的工控安全做了嚴格要求。與工業互聯網類似,工業安全防護同樣需要根據各行各業特性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具有較高的行業壁壘。我們總結了目前工控安全領域的各類企業,列舉如下。

天地和興 公司成立於2007年,是一家工控系統全生命週期的信息安全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自主研發了工業級安全操作系統panguOS和工業協議檢測與轉發引擎,提供一套工控安全整體解決方案,前期提供安全風險評估,中期制定針對性的項目實施設計方案,後期提供安全運維優化方案和安全服務。產品線分為監測類、防護類和管理類三種。監測類包括入侵監測系統、工控威脅監測系統等,安全防護系統則是可以替代傳統殺毒軟件的產品,管理類產品既可以管設備,包括其他安全廠商的設備,也可以管人。其工控系統已經落地電力、石油、石化、鋼鐵冶金、軌道交通和智能製造等基礎設施領域。公司2019年10月完成2億元C輪及C+輪融資,由毅達資本領投,其他投資方包括廣州國資黃埔智造基金及中興、松禾資本。

齊安科技 公司成立於2019年,專注於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領域,可為用戶持續提供評估監測、管控預警、通報的綜合解決方案和安全服務。其產品及解決方案已經在電力、石油化工、軌道交通、菸草、水務、天然氣、智能製造等工業企業以及政府機構、教育和科研機構等領域落地。公司於2019年12月獲得深圳雙創眾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天使輪投資。

長揚科技 公司成立於2017年,由北京國資委、經信委投資指導,為工業控制網絡、物聯網及關鍵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防護領域,提供安全解決方案和服務。其工控安全設備體系包括防護類、檢測類和管理類等多款設備。實例操作中,長揚首先把所有合規的設備數據、指令數據等建立一個白名單庫,同時建立一個已知病毒等不合規信息類型的黑名單庫。其安全設備軟硬件產品會對傳輸數據進行把關,白名單庫的放行,黑名單庫阻擋並報警清除。對於某一個節點新發現的病毒,安全設備會同步到整個安全系統,進行排查和黑名單庫的更新。此外,還會在服務器和主機上部署USB安全防護設備,對通過終端USB接口進行訪問的介質設備進行管控。長揚科技針對風險預測還開發了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基於採集的大量生產環境數據,採用智能算法分析來溯源病毒,並預測安全漏洞和攻擊。其客戶以大型國企為主,領域包括石油石化、電力、冶金、軌道交通、智能製造、軍工軍隊、菸草、政府教育等。據悉公司在工控信息安全領域的市場佔有率已達到10%-15%。2019年10月完成Pre-B輪融資,資方包括合創資本、基石基金、觀新投資和豐厚資本。

木鏈科技 公司成立於2017年,以工控安全業務為切入點,通過大數據和AI技術,為工業用戶提供工控安全解決方案和服務。自主研發了協議解析引擎、AI主動防禦模型等模塊,以程序模塊為最小化原型單元進行迭代升級而不是產品。未來,公司會基於客戶需要在業務層面提供工業互聯網工具。已經在電力、石油、菸草和水務領域落地產品,並於2019年1月獲得普華資本等的Pre-A輪融資。

烽臺科技 公司成立於2018年,依託於工控安全(燈塔)實驗室,研發工控安全基礎技術、前沿性技術、新型工控網絡安全解決方案等。公司企業側威脅態勢感知包括工控安全事件與報警管理系統、工業網絡安全監測裝置、燈塔安全威脅感知系統三個板塊,主要為客戶提供工業信息安全態勢預警、聯網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威脅分析服務。還搭建了燈塔安全中心,通過數據分析和核查類服務,協助態勢研判和處置決策。除了服務集成商及軟硬件廠商,公司還有政府部門、設計院所以及科研院所客戶。曾於2019年5月完成來自啟明星辰的Pre-A輪融資。

威努特

公司成立於2014年,工控安全的業務模式為在工業生產網絡裡面部署網絡防護設備再統一到管理平臺。研發了工業設備解析DPI技術,幫客戶識別工業網絡的各種流量、數據、協議和指令,並基於此進行大數據建模來發現網絡行為是否異常。以石油、石化、煤炭、市政交通、軍工、智能製造等領域的大中型企業為主要客戶,曾於2018年獲得漢富控股領投,鴻金投資、賽伯樂投資、追遠創投以及戰略投資方360企業安全集團跟投的C輪融資。

六方雲 公司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工業互聯網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重點在工業控制安全和雲安全兩大業務方向,為工業類客戶提供安全產品和完整的解決方案。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產品線包括:LinSec工業信息安全、CSec雲安全、NSec網絡安全、SSA態勢感知四大類。公司目前研發重點在人工智能、工業協議分析、漏洞挖掘、大數據等技術上。公司曾於2018年獲數千萬雲戰略投資。

融安網絡 公司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工控安全產品和技術服務供應商,主要面向電力、軌交、石油石化等領域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公司提供軟硬件一體化的高可靠工業級硬件產品和平臺軟件,與下游系統集成商合作,幫助行業用戶解決工業領域中安全問題頻發的3大場景——互聯網、人交互、系統漏洞後門。公司產品在2019年實現商業化,合同收入已達上千萬元。公司已於2019年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君盛投資、同威資本。

安帝科技 公司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基於網絡行為分析和深度機器學習的工控安全廠商。核心產品為《工業網絡行為管理平臺》,主要功能包括資產、業務、行為和安全的識別;基於資產、業務、行為數據進行動態感知;對資產變更、威脅風險、安全事件以及異常行為持續進行追蹤和防護。服務領域主要是電力行業,團隊約70人,2019年已經實現合同金額過億。公司於2019年獲達晨財智投資的千萬級人民幣A輪融資。

安點科技 公司成立於2016年,面向智能製造、汽車、鋼鐵、能源、電力、軍工等生產連續性行業提供工控安全產品。公司產品分為軟件、硬件兩大類,硬件類似交換機,軟件固化在硬件裡面,分為安全微隔離系統、工業安全審計系統、網絡威脅感知系統、SOTS仿真培訓系統、可信環境認證系統、數據安全系統。公司目前已服務了10多家大型客戶,平均客單價在50萬-200萬。團隊在20人左右,曾於2017年獲得4500萬元A輪融資,由久立集團投資。

珞安科技 公司成立於2016年,面向電力、石油石化、冶金、化工、軌道交通、智能製造、菸草、軍工、市政等行業用戶提供工業安全解決方案和專用的安全產品。公司產品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基礎工控安全產品,在主要行業已實現規模化應用,能全面滿足等級保護2.0的需求;第二類是業務安全類產品,以石油石化、電力、智能製造等行業為主,將工控安全技術與業務應用融合,目前已實現小規模交付;第三類是工業互聯網安全產品,目前處於研發階段。公司於2019年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隨著工業企業改造升級需求不斷增加,以及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AI技術的成熟,工業互聯網也受到了資本市場越來越多的關注。樹根互聯於2019年6月完成了和君資本領投的5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徐工信息從新三板摘牌後也獲得了高瓴領投的3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當然,通用型平臺數量有限,潛在的投資機會更多存在於數量眾多的垂直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及解決方案中。我們統計了上文中提到的50多家垂直行業平臺及解決方案的融資記錄,發現其中50%的企業在2019年有融資事件,76%的企業在2018年後均有融資發生。輪次上來看,最新融資為B、C輪的公司佔比29%,A輪公司佔比42%。融資次數上,超過70%的公司有兩次以上融資經歷。不難發現,工業互聯網的方案實施週期長,存在賬期,且需要持續的技術投入和人員開支,其融資需求也會長期存在。


更多、更新行業資訊,持續關注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