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分依赖”的5种表现,父母要及时放手,别惯坏了孩子

著名的心理学家、神经学家弗洛伊德,在研究中曾表示: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是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恋母情结。

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很难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对孩子之后在社会上立足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有以下5种表现,说明已经对父母产生依赖心理了,父母应该适当地放手了。


孩子“过分依赖”的5种表现,父母要及时放手,别惯坏了孩子


表现1、害羞

每次当家里来客人时,孩子总是呆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甚至父母叫孩子出来吃饭,孩子也会吞吞吐吐地拒绝。另外,当父母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时,孩子经常会哭着闹着不去,即使去了也是呆呆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孩子“过分依赖”的5种表现,父母要及时放手,别惯坏了孩子


这类孩子本身就比较内向,生性胆小、害羞,对于一些新环境适应性比较差。

有的父母性格过于急躁,在孩子做错事时,经常会用打骂的方式解决,时间长了之后孩子就会变得胆小。害羞也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不要过分逼迫,顺应孩子的自然成长。

孩子“过分依赖”的5种表现,父母要及时放手,别惯坏了孩子


表现2、粘人

孩子在做什么事情时,总喜欢爸爸妈妈陪在身边,即使是在爸爸妈妈做饭时,孩子也总喜欢和父母待在呆在厨房。这种情况尤其是会发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因为孩子想要获得父母的关注,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当父母在旁边陪伴他时,便很少会出现缠人的现象。


孩子“过分依赖”的5种表现,父母要及时放手,别惯坏了孩子


当孩子独立性强,自主生活能力强时,很少会出现缠人的现象,孩子平时过度依赖父母时,便容易出现此类现象。孩子在平常缠人也会分对象,对于宠溺他的人才会有这种行为,因为在孩子缠人之后,可能会提出一些无厘头的要求,这时他们往往都会答应。

父母们平时要鼓励孩子独立,尽量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


孩子“过分依赖”的5种表现,父母要及时放手,别惯坏了孩子


表现3、恐惧

当孩子在晚上睡觉时,很害怕一个人独自在房间,不喜欢离开父母。3岁左右的孩子都会产生泛灵心理,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有灵魂,在黑暗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恐惧感,心里没有安全感。这种情况就会很依赖父母。


孩子“过分依赖”的5种表现,父母要及时放手,别惯坏了孩子


父母在平时要帮助孩子克服这种恐惧,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就一味地陪伴孩子。父母要给予适当的安慰,用故事、绘本的方式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丰富孩子的知识层面,很大程度上能减轻孩子这种泛灵心理。


孩子“过分依赖”的5种表现,父母要及时放手,别惯坏了孩子


表现4、不合群

孩子与别人在一起玩时总是手足无措的样子,甚至还会出现不喜欢与别人一起玩的现象。孩子在平时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当与别人一起玩时,适应不了这种突如其来的改变。另外孩子平时的社交圈比较单一,已经养成了这种自己独立玩耍的习惯

父母在平时要多鼓励孩子出去与别的小朋友进行交流,当他们出现矛盾时,尽量让他们自己进行解决。在家时可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将社交方式和一些经验教给孩子。


孩子“过分依赖”的5种表现,父母要及时放手,别惯坏了孩子


表现5、重复

在平时看电视、看书时总是喜欢重复的看一集或者是一本书。孩子年纪比较小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比较弱,重复看一集电视剧或者一本书,他们能把里边的内容记下来,心里会有一种成就感。孩子重复一件事情,可能会对这件事或物品产生心理依赖。


孩子“过分依赖”的5种表现,父母要及时放手,别惯坏了孩子


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提供一些新鲜事物,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摆脱对单一事物的依赖。比如,每个月给孩子一本新书,让孩子对新事物有期待。

萍萍给家长们推荐2本培养孩子独立的绘本——《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与《陪你长大》早教图画书,让孩子从故事中养成独立习惯,培养孩子孝顺、坚强等好品质。


孩子“过分依赖”的5种表现,父母要及时放手,别惯坏了孩子


《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包括12个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看望爷爷奶奶》、《给妈妈的惊喜》、《带妹妹去游乐场》等让孩子懂得孝顺和亲情;《自己睡没问题》养成孩子独立的习惯等等。《陪你长大》主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语言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必备的生活技能,这2套都很适合0-6岁的孩子。

孩子“过分依赖”的5种表现,父母要及时放手,别惯坏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