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从“凿壁偷光”到备受唾弃,他经历了什么?

匡衡出身在一个穷苦农民家庭,白天帮家里干活,晚上才有能读书,由于家里点不起灯,他在墙上凿了个小孔,把邻居家的灯光引过来,通过刻苦学习,最终成了著名的学者。


匡衡:从“凿壁偷光”到备受唾弃,他经历了什么?


小时候都读过“凿壁偷光”的故事,老师们一定还要鼓励我们,好好学习这种精神。那时候我心想,这匡衡也是个人才,一定会有所成的。但是我只是“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中这结尾”。


匡衡:从“凿壁偷光”到备受唾弃,他经历了什么?


对于匡衡后来的故事,一般都少有题提及,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这位积极向上的好榜样,虽然后面是成功了,但是他却走着走着就走弯了,成为了备受唾弃的对象。


匡衡:从“凿壁偷光”到备受唾弃,他经历了什么?


匡衡刚开始仕途并不顺利,他参加了九次科考才中了丙科,被增补为太原郡的一个文史小官,匡衡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潜心研究《诗经》,多年后终于被汉元帝发现并赏识,封他为郎中,匡衡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


匡衡:从“凿壁偷光”到备受唾弃,他经历了什么?


因为京都长安发生日蚀、地震等灾害频发。匡衡便引用《诗经》上的话迎合上意呈奏谏书,说现在天灾对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宫室用度要节俭,不能再奢华粉饰;当下可借此时机大力推行礼让仁和的道德风尚,重用德才兼备的贤良,辞退尖酸刻薄的污吏。


匡衡:从“凿壁偷光”到备受唾弃,他经历了什么?


匡衡进谏的朴实与正直,让汉元帝觉得他是一个有用之才,很快又将他升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等。

截至到这里,匡衡还算做的可以,是个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可是后来当上宰相后,匡衡就有点膨胀,开始飘了。忘记了自己的科举目的,也忘了自己曾经的努力。


匡衡:从“凿壁偷光”到备受唾弃,他经历了什么?


匡衡代行丞相之职后,便与中书令宦官石显常常勾结在一起,看谁不顺眼就联手整治谁。

在当时,提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功臣陈汤打败匈奴,得胜归来。匡衡担心陈汤的赏赐高于自己,便上奏诬告陈汤因为立下功劳,而目中无人,请皇帝责罚。就这样,陈汤失宠。


匡衡:从“凿壁偷光”到备受唾弃,他经历了什么?


待汉元帝过逝、汉成帝继位后,匡衡得知汉成帝不喜欢石显。为了加固自己的位置,匡衡又是一道诬告的奏折递了上去。汉成帝对此很是开心,借此贬石显为庶人。石显也因此诬告在贬途中绝食明志而亡。

不久张潭获罪免职,供出来匡衡,这这样,匡衡的辉煌时刻至此终结,在老家孤独地死去。

匡衡:从“凿壁偷光”到备受唾弃,他经历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