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檢查心肌梗死,醫生又說沒事?

我是一朵玫瑰花


心電圖檢查心肌梗死說無事,我一個朋友5O多歲,剛檢查完,步行到醫院門口,倒下了,立即又到醫院檢查,心肌梗死,放了支架,才保住命!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血液流變學向濃,黏,凝,聚改變形成血栓,出現微循環障礙才會引起心肌梗死。

動脈血小板集聚直接形成血栓,栓塞血管,立即發生缺血性中風,心肌梗死。

靜脈血液凝固直接形成血栓,栓塞肺動脈發生猝死。

目前西醫尚無任何方法去檢測血液流變學改變為依據,更無法檢測毛細血管發生微循環障礙。

當第一次發生小中風,輕微心肌梗塞時,說明體內血液己嚴重向濃,黏,凝,聚改變,體內血栓嚴重,微循環障礙嚴重影響到血液循環,使動脈血小板集聚直接形成血栓,栓塞動脈而中風,心肌梗死。靜脈血液凝固直接形成血栓,發生猝死。

我國每年都有4oo萬人死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就是這樣年年檢查說無事,而死亡的,包括醫生在內(過勞死,騙不懂醫的可以)。

預防和治療,中醫幾次用藥即可,百試百靈。但沒有幾個人相信中醫,只有科學地倒下殘廢,死亡!

這是相信科學的悲哀!


百病五敷康創始者


上週門診,還遇到一個患者,拿著一份心電圖,說有醫生說他是心肌梗死,可是他又沒有任何不舒服,於是掛號確定一下。


經過詳細詢問病情,對比之前的心電圖,最終確診該人沒有心肌梗死,那是不是心電圖錯了?

心電圖沒有錯,只是心電圖告訴我們的答案,我們需要具體分析,我們不能只依靠心電圖。王醫生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是如何診斷心肌梗死的:三個要素……症狀,心電圖,心肌酶。這三個條件滿足兩個就行,但只滿足一個不能診斷心肌梗死。

所以我們不能根據心電圖就百分百肯定是心肌梗死,還需要別的證據一起支持。


1、症狀:典型的心肌梗死會表現為持續性胸痛伴大汗,瀕死感,持續不緩解。當然還可能表現為牙疼、頭痛、咽部緊縮感、左肩膀疼痛、後背疼痛、腹痛等等,但唯一的特點就是持續不緩解。這時候就需要心電圖的支持。

2、心電圖:對於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通過心電圖一眼就能看出有沒有心肌梗死。但對於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我們通過心電圖不能百分百診斷,只能依靠另一證據心肌酶。

3、心肌酶:包括肌鈣蛋白、心肌酶,一般情況心肌壞死後,就會升高,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升高,隨著時間繼續,逐漸恢復正常。對於非ST心肌梗死,心肌酶是必不可少的診斷依據。


總之,我們診斷心肌梗死,必須依靠心電圖,但不能完全依賴心電圖。心電圖是為我們服務的,是人看病,不是心電圖看病。

【有任何心血管、高血壓、高血脂的問題,可私信我,我會盡快回復您。】


心血管王醫生


心肌梗死屬於比較嚴重的疾病,通常急性發作,在醫院急診科,如果高度懷疑病人是心肌梗死,則可以通過綠色通道優先看病和治療。經常在新聞上看到某某人突發心梗猝死,所以大部分人對這個疾病多少有一些瞭解,也知道它的嚴重性。

心電圖上寫的心肌梗死,醫生卻說沒事,說明並不是真正發生了心肌梗死。這個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心電圖自己出的報告,現在心電圖機都能夠根據心電圖圖形自動出報告,不過機器畢竟不如人腦,由於過於靈敏,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擾。比如骨骼肌顫抖或焦慮時的肌肉緊張等對心電圖的影響產生肌電干擾。電極性能不穩,深呼吸或患者不合作會導致基線不穩。此外還有交流磁場干擾、交流電干擾等等,當這些干擾因素存在時會出現一些干擾波形,而心電圖機並不能智能化鑑別這些干擾波形,於是有可能會發出心肌梗死的報告。

還有一種可能是心電圖報告是心電圖室醫生看圖形後寫的,心電圖室醫生並不是臨床醫生,對病人病史和病情不瞭解,單純看圖形得出結論,有些正常情況可能會被誤認為是心肌梗死,比如常見的早期復極,還有一些疾病比如氣胸等心電圖,可能被誤認為心肌梗死。所以,輔助檢查為何稱為輔助,就是說這些檢查對診斷疾病有意義,但不是唯一的證據,重點還是需要臨床醫生判斷,所以所有的心電圖報告單都會寫著一句,僅供參考,需結合臨床。

判斷一個人是否是心肌梗死,需要三個方面的依據,

1.臨床症狀 心肌梗死的常見症狀主要有:突然發作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後或心前區壓榨性疼痛或者上腹部疼痛、心力衰竭、低血壓和休克等。對於症狀典型的心肌梗死,即使心電圖和心肌酶都無明顯異常,我們也需要儘快急診冠脈造影甚至支架植入。

2.心電圖 對於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電圖反應比較明顯,可以通過心電圖直接診斷。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電圖反應不明顯,我們需要結合症狀和心肌酶來診斷。此外,心肌梗死病人心電圖會有動態變化,不典型者需要24小時內多次複查。

3.心肌酶的改變 在心肌梗死的診斷中意義最為重要,即使再典型的心電圖和症狀,如果沒有心肌酶的升高,都不能診斷為心肌梗死。按照WHO的診斷標準,必須具備三方面依據中的兩項。

實際上,判斷是否存在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金標準是冠脈造影。心電圖只是診斷心肌梗死的常用輔助手段之一,絕大多數情況下,並不能單單靠一份心電圖報告就診斷為心肌梗死。還需要結合病人的既往病史,是否是三高人群,家族史,症狀,心肌酶的變化來綜合判斷。對於三方面依據都不典型又懷疑是冠心病者,可以進行冠脈造影或者冠脈CTA檢查。


胡洋


您好。有時檢查心肌梗死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心肌梗死。

儘管有眾多先進的方法,包括冠狀動脈造影術、影像學技術等,心電圖(ECG)仍然是發現心肌缺血、診斷心絞痛最常見的檢查方法。說到心電圖,相信很多人會有以下幾個誤區:“ST段壓低會不會就是冠心病的標誌?我心電圖顯示正常是不是就沒事了?”之類的問題屢見不鮮。那麼,小編就和大家支幾招,保證你不再疑惑。


ST段壓低的概念


ST段:自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極的電位變化。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個緊密相連的電位波動。)的終點至T波起點間的線段,代表心室緩慢復極過程。在任何一導聯,ST段下移一般不應超過0.05mv。


ST段壓低,1mm以上的ST段水平或下斜型壓低提示心肌缺血。但是除冠心病外,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和心包炎等均可出現ST段下移的情況。所以,ST段壓低不一定會是冠心病。


心電圖正常就高枕無憂?


心臟及冠狀動脈循環有較大的代償能力,在休息和平靜時有時不易檢出異常,往往需要通過增加心臟負荷的運動試驗,才能發現心電圖的改變。在具有明確冠心病而既往無心肌梗死的患者中約50%的靜息ECG可以完全正常。而且,有時短暫的缺血發作,尤其是左迴旋支病變相關的缺血,不引起明顯的ECG異常。所以,心電圖正常不一定意味著你可以高枕無憂。


反過來,如果當您看到心電圖報告上有ST段壓低或心肌缺血的描述時,也不要憂心忡忡,就以為自己一定患上了冠心病,因為儘管心電圖檢查是診斷冠心病的重要依據,但並不是特異的方法,臨床確診冠心病必須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體徵以及心電圖、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等檢查綜合分析判斷,切不可一見心電圖正常就認為不是冠心病,也不能一見ST段壓低或心肌缺血就認為是冠心病。


欣康


  當我們身體出現胸痛伴胸悶、心悸、心慌、氣短等症狀時,一定要引起警惕,可能與心肌梗死有關。心肌梗死又叫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閉塞,血流中斷,使部分心肌因嚴重的持久性缺血而發生的局部壞死。心肌梗死在臨床上有劇烈而較持久的胸骨後疼痛,發熱、白細胞增多、紅細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發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表現。

  要確診是否是心肌便死,不能僅僅依靠心電圖診斷,這也是為什麼心電圖檢查心肌梗死,而醫生又說沒事的原因。但並非說心電圖的診斷沒有意義,是否診斷心肌梗死,還需要符合以下情況。

  一、心電圖檢查。心電圖檢查的必要性是存在的,這對確診是否是心肌便死有臨床意義。尤其是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診斷中,心電圖往往有決定性的意義,但是不是所有的心肌梗死都有心電圖變化,也不是所有的心梗心電圖變化都非常的典型。這一點不能忽視,不能簡單的以心電圖的變化,做為確診心梗的依據。

  二、心肌酶的變化。心肌酶的升高,在心梗的診斷中意義最為重要,即使再典型的心電圖和症狀,如果沒有心肌的壞死,沒有心肌酶的升高,都不能診斷為心肌梗死。

  三、症狀表現。有些情況下,即使沒有心電圖變化和心肌酶變化,如果有心肌便死的症狀,也需要儘快急診PCI治療,以免拖延加重症狀,造成危險。

  四、冠狀動脈CT或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這些檢查也是診斷心梗的重要標準,要確診心便,通過這些檢查也可完成。

  因此,當心電圖被認定為心肌便死時,也不要過於擔心焦慮,隨著心肌酶、冠脈檢查等結果的完善,排除心肌便死是有可能的。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上面這幅心電圖主要可見於兩種情況:1.右心室心肌梗死,2.心臟逆鐘向轉位。所以僅靠這幅心電圖是不能診斷心肌梗死的。

診斷心肌梗死需要結合症狀、心電圖、心肌酶三方面綜合考慮。

先說心電圖,典型心肌梗死的心電圖有病理性Q波、ST段抬高、T波倒置,如下圖:

看張更專業的:

再說症狀,一般心肌梗死有胸痛、胸悶、大汗等症狀,當然也有個別的人沒有症狀。

僅靠胸痛診斷心肌梗死也是不正確的。

最後是心肌酶,心肌梗死患者抽血化驗心肌酶是增高的,這是診斷心肌梗死的必要條件,沒有心肌酶的增高不能診斷心肌梗死。心肌酶增高也可見於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也不能僅靠心肌酶增高診斷心肌梗死。

總之結合以上三個方面才能診斷心肌梗死,僅靠其中一項診斷心肌梗死是不正確的。

若對您有幫助,請關注心臟內科劉醫生。


心血管劉醫生


為什麼心電圖寫心肌梗死,醫生卻說沒事?

心肌梗死的判斷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心電圖的診斷只是一種可能,你可以患有心肌梗死,具有心肌梗死的條件之一。


這就好像打噴嚏,如果你打噴嚏了,你朋友就會問你感冒了?這就等於說你可能是感冒了,或者說你具備了感冒的資格,但你也有可能是鼻炎、腎虛,或者沒有患病。

如何確診心肌梗死?

1,一般來說心肌梗死患者,都會在心電圖上有特異性改變,而且會隨時間變化,發生動態演變。

2,需要根據患者的病症,也就是臨床表現,進行症狀分析判斷。

3,在心肌梗死的診斷中,抽血也是很重要的檢測手段,當其標誌物顯示為陽性,就代表心肌有所損傷。


綜合以上三點,基本可以判斷出是否患有心肌梗死!(本文由羅民教授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進行刪除。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私聊聯繫,共同探討。關注本文作者,獲取更多醫學知識,歡迎點贊、評論、轉載,共同進步)


羅民教授


心電圖寫的心肌梗死,醫生卻說沒事,這是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個報告是誰給出的?

1 心電圖機自動生成。

心電圖機內置計算機自動生成的報告,是根據心電圖機採集的數據,採用一定的公式和算法,推算出來的。如果採集的數據質量不高,受到干擾(比如病人的顫抖、肢體活動、電極接觸不良、手機等電子設備以及的干擾等),可能就會讓分析結論失真。所以如果圖形有一定的干擾,自動報告的結論基本是不可信的。

其次,即使無干擾,計算機自動判定心電圖也是很“傻”的,不能確保一定都是對的,一定要人工複核。舉個比較著名的例子,谷歌的人工智能圖片系統,曾經把黑人識別為大猩猩,這就是算法的缺陷。

(下行中間一張圖片,被Google Photos打上了“大猩猩”的標籤)

由心電圖室專業醫師審核並簽名的報告,顯然更具有參考價值,但是,它仍然有很大的侷限性。

心電圖室醫師跟病人接觸時間短,對病人既往病史和當前病情並不十分了解,對病人的其它檢查結果也一無所知,在這種情境下,只根據心電圖來下結論,有時候難免也會出現錯誤。

盲人摸象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解釋,只摸到一條象腿,就對大象的樣子下結論,肯定也是不行的。

最終的診斷結論需要依靠醫師的綜合分析來決定。

好多人都有誤解,以為當醫生挺容易,只要會看報告就行了,其實真不是這樣。一個優秀的醫生,一定會親自去分析檢查的數據和圖像,而不是隻看一個報告結論。

判斷患者是否有心梗,還要看患者的性別、年齡、既往病史、有無相關症狀,心臟彩超的結果如何、抽血化驗是否有異常等等信息。這些信息最終由醫生整合起來,才能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如果該心電圖是由有經驗的心臟專家來看的,請以醫生的最終結論為準。

歡迎關注鄭醫生百嗑,每天學習更多實用醫學知識。


鄭醫生百嗑


我們在門診經常碰到有些患者說:“每年都要做心電圖的檢查,從來沒有發現有什麼異常。”這裡我想說,心電圖正常不一定就能排除冠心病,心電圖對於心肌缺血的診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時候做了心電圖,能非常明顯地顯示出是一個心肌缺血的情況,主要表現為ST段的明顯下移或上臺,當心絞痛症狀不發作的時候,心電圖上根本就看不到一個心肌缺血的改變。所以說心電圖正常不能夠排除冠心病,有冠心病的人平時在不發作時做的心電圖往往是正常的,要想診斷冠心病,還要有一些更詳細的更準確的檢查。

那麼可以反過來說心電圖不正常,是不是就一定有冠心病?這個也不一定,心電圖不正常的因素很多,不論是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顫、房室傳導阻滯等,還是ST-T的改變,都不代表冠心病,也就是說上述異常並不與冠心病劃等號。很多正常人可以有心律失常或ST-T的輕度改變,某些藥物和體內代謝的改變也會引起上述變化。

因此,不能單憑1-2份心電圖來判斷冠心病,醫生診斷疾病絕不是單憑心電圖,而要通過查體、仔細問診,再結合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必要的檢查,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海上名醫


我是小眼睛醫生

專注於心腦血管疾病

致力於公眾健康

熱愛於健身的心內科醫生,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擊左上角,查看更多關於心腦血管疾病


不一定心梗心電圖就一定能夠反應心肌梗死,具體的問題還是需要具體對待。

說到這裡,小眼睛不得不提人工智能這個事情了,大家都說,總有一天人工只能能夠取到醫生,但是對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醫學來說,人工智能是無法完全取代的。

心肌梗死是如果診斷的呢。

首先,心肌梗死大部分患者具有非常典型的症狀,比如持續不能緩解的胸痛症狀,服用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仍然不能夠完全緩解。如果你的症狀非常嚴重,不能緩解,你需要注意了。



心電圖應該是非常典型的心肌梗死演變過程,ST段、T波或者Q波形成。當然,一定要檢查心肌酶,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或者肌鈣蛋白、肌紅蛋白一定是升高的。只有符合這些診斷標準,才能夠說明你是心肌梗死。

單單通過一個心電圖檢查,不能完全說明你是心機梗死的。

心電圖上心梗表現,有可能是干擾或者電解質問題,這些都是無法排除的。



我是小眼睛醫生

覺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覆告訴我

覺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