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礦泉水女生"到"豌豆公主病":公主病,正在檢驗你的家庭教育

近日,上海市浦東區一處新冠疫情隔離點,一段關於"我只喝礦泉水"的視頻火了。

視頻中,一名從意大利留學回國的年輕女子嘴裡大聲嚷嚷,她已經三天沒喝水了,她要喝礦泉水不喝白開水。

無獨有偶,一位網名叫"豌豆公主病的日常"的留學生,在浦東醫院做檢查時,因為等待時間長了,

便感覺自己受了委屈,於是便開始發起了牢騷,在網上發表了一些與客觀事實不符的言論。

據說,這些都僅僅是個縮影,疫情期間,各種不和諧的聲音都有:

要求隔離期間住套房;

嫌棄盒飯不好吃;

要求志願者買指定品牌的西點;

嫌棄醫護人員不幫忙跑腿送外賣.............

很多網友留言:沒有公主命,卻得了公主病!

從

什麼是公主病

公主病,指一些自信心過盛,要求獲得公主般待遇的女性。

她們自少受家人呵護、伺候,心態依賴成病態,行為嬌縱,有問題時常歸結於外因,缺乏責任感等等。

當然,男孩子有同樣心理和行為的,被稱為"王子病"。

公主病和王子病,在現代社會還有一個別名——巨嬰。

在家庭結構小型化的今天,許多家庭都是二個或者四個成人獨寵一個孩子的情形。

生活條件好了,物質條件豐盈了,父母們就難以把握寵愛與溺愛之間的邊界。

習慣將對孩子慾望的滿足作為一種情感表達的手段,習慣對孩子百依百順,讓一些小年輕在生理上早已成年,在心理上依然是"普天之下皆我媽"的唯我獨尊意識。

從

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會培養出"公主病"

  • 父母太過嬌慣

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現代的物質生活條件是一年一個大飛躍。

這屆父母們小的時候,大多沒享受過太豐盛的物質,所以普遍存在著"補償"心理:

我沒吃過的食物我的孩子要吃著,我沒穿過的衣物我的我的孩子要穿著,我沒享受過的一切,我的孩子一個不落都要享受到位......

於是,窮盡一家人的力量,好吃好穿地顧著孩子,就給孩子造成了一個錯覺:我就是應該得到最多的關注。

從

  • 父母不放心

在父母的眼裡,自己的孩子幹什麼都不行:拿水要灑、端湯會燙、睡覺還不會蓋被子......

孩子嘗試自己做點事,父母都表示只管好好學習就行,其他事不需要你操心。

慢慢地,孩子也習慣了被操辦下的人生狀態,暗示自己:我還只是個孩子

從

  • 父母的教育意識走極端

家有女兒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大致分兩種。

一是鼓勵女性要獨立自主,要強過男孩子,所以他們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把女孩當男孩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另外一個極端是,父母灌輸給女孩的思想是:你要當一個淑女,你將來要嫁得好,因為你要依靠男人而活。

所以,女孩從小到大都被富養著,衣食住行都按家庭的最大承受範圍照顧著,這無形中,也給了一些孩子"天生優越感"的錯覺。

從

如何避免家庭教育中的"公主病"

  • 成長不是一蹴而至

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的大師,也沒有生下來就會的天才。

任何事情從不懂到精通,都是通過不斷地嘗試和練習,熟能生巧而來。

孩子也一樣,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做的事情達不到成人的標準就拒絕讓其動手。

讓孩子成長,就該給他一些時間,讓他有機會去自己嘗試,自己探索。

每個孩子都曾經有過自理、自立和服務他人的強烈動機:

一歲孩子想自己拿勺子吃飯;二歲時他說想幫媽媽擺碗筷;三歲時想自己洗襪子……

但他們無數次的想法都被父母給無情地打壓了。

從今天起,給孩子一個動手的機會吧,讓他在勞動中找到成長的快樂和收穫的快感。

從

  • 給孩子一個自行選擇的機會

每個孩子,從生下來後就會有樂於動手、收穫經驗、得到誇獎的良好品質。

只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地被父母給剝奪了,父母幫其過濾了危險,避開了隱患,同時也打消了孩子的積極性。

如果可以,就把選擇權還給孩子吧,她要穿什麼衣服、買什麼玩具、上什麼興趣班等,儘可能地讓他自己去選擇,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和支持。

而不是武斷地打擊他的幼稚和錯誤,誰又能說,父母的選擇就完全是對的呢?

從

  • 母親,給女兒做好榜樣

大多數家庭的女兒都會把母親當作模仿的對象,不管是語言、行為還是為人處事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母親可以用無數的方式來影響女兒,讓女兒看到一個樂觀、積極和有著獨立思想的人。

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女兒都能從母親的一言一行中學到,如何與自己、與家庭、與社會相處。

從某種意義上說,母親決定了一個女孩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所以,請記住:你希望你的女兒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先成為那個人。

從

  • 給女兒更理智的愛

在養育女孩的過程中,父母必須給予女孩更多理智的愛,而不是盲目的寵溺。

如:父母鼓勵女兒自己做事情,並在她做的同時,給她足夠的指導和鼓勵。

當然,不管孩子做的如何,只要她努力了,請記得第一時間讚揚她的努力。

關注女兒外在的同時,也多關注一下她的心理,有沒有出現"我是女孩,你就要讓著我"這樣的危險觀念。

當她做錯事情時,同樣要告訴她,她也會因為犯錯而受到批評。

當然,在批評之後,父母必須讓她知道她的父母仍然深愛著她。

從

寫在最後

父母想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高貴的"公主",這點無可厚非,但對"公主"的概念不要太過膚淺。

公主最顯性的特徵,不是打扮得光鮮亮麗,過著受人服侍的生活。

而是要培養女兒從行為舉止的優雅,到內涵智慧的修煉,即便她是布衣加身,依然是人群中最閃耀的公主。

在當今社會,女孩的魅力是在於積極樂觀、樂於分享和人格獨立。

這樣的女孩,才是真正的"公主",而不是"公主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